PNAS:分泌型IL37抑制先天免疫炎癥反應
許多研究發現,IL-37對天然免疫系統的炎癥反應具有負向調節作用。人外周單核細胞缺失了IL-37后,對LPS以及IL-1a引起的炎癥反應敏感型顯著增加。另外,小鼠轉入外源性IL37后對各類微生物以及化學性炎性刺激的耐受性增高。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IL-37的作用機制類似于其家族內的其它細胞因子:IL-1a,IL-18,即通過被caspase-1切割活化后進入細胞核內參與轉錄調控。實驗結果也證實在caspase-1催化活性缺失后,IL-37入核的能力喪失,同時IL-37的炎癥抑制作用發生了下降。然而,是否入核參與轉錄調控是IL-37的唯一負向調節作用方式還不清楚。最近,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Charles Anthony Dinarello研究組發現分泌到胞外的IL-37也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并對這一作用的機制盡心了研究。想過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PNAs》雜志上。 首先,作者們檢測了大腸桿菌表達的重組IL-37對LPS引起的炎......閱讀全文
贊美導師與師娘的論文作者的最終處理結果出來了
今年初,兩篇刊發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一一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并且論文標注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經調查,論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中提供大量虛假信息,已被作出相應
首屆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公布
在慶祝成立60周年之際,市科協組織開展了首屆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評選工作,并于日前發布了首批獲獎者名單,王奇慧等30人榮獲“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人才工作是科協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來,市科協始終堅持發現、凝聚、培養科技人才。目前,市科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科協人才發展行動計劃(202
中國質譜學會-“質譜青年獎”結果公告-Cell作者黃光明入選
中國質譜學會“質譜青年獎”評選結果公告自“質譜青年獎”通知發布后,得到了質譜青年學者的廣泛關注,在受理截止日期前,共收到了16份有效申請。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組織專家對申請人的申請材料進行了評審,現將評審結果公示如下:獲獎預備人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黃光明 教授獲獎成果代表作:1.M
中國科協“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
12月6日,中國科協公布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馬偉明、王恩哥、尼瑪卓瑪(女,藏族)、楊寶峰、張喜剛、張新友、張曙光、陳進、易小剛、鐘南山十人獲此殊榮。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部長李森介紹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有關情況。 據悉,“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國科協于1997
2篇Nature子刊被撤回!作者表示結果無法重復-而事實是……
免疫分子,包括補體蛋白 C1q 和 C3,已成為突觸細化和可塑性的關鍵介質。補體通過突觸的 C3 依賴性小膠質細胞吞噬作用定位于突觸并細化發育中的視覺系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RGC) 在視黃原體細化過程中表達 C1q,這是經典補體級聯反應的起始蛋白;然而,控制 C1q 表達和功能的信號仍然難以
關于書價與作者稿酬
《北京青年報》2012年2月20日D4版《視點》,從國外回來的陳思進寫了《中國書價太便宜、作者稿酬太可憐》一文。其中提到: 一、稿費 沒想到,2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普遍收入提高了50倍以上,而目前中國報刊的一般稿費還不過每千字30元到50元。 二、書的發行量 國內讀書的氛圍每況
1/4抑郁!萬名科技工作者心理調查結果出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37.shtm
基因編輯可能會誘導癌癥續,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齊發聲
2018年6月12日,同時有2篇Nature Medicine發表文章,宣稱CRISPR/Cas9技術,可能會增加癌癥的患病風險,這給CRISPR/Cas9技術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血雨腥風,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CRISPR/Cas9技術到底何去何,使人非常的茫然。iNature
微流體平臺造福藥物工作者
新藥的上市,真的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從使用體內模型進行的臨床前研究,再經過漫長的三期臨床試驗,藥物開發的成本成倍增加。除了增加經濟負擔外,在三期臨床試驗階段,由于體外實驗的不可預測性,導致藥物吸收、排泄等問題,因此淘汰了許多具有潛在療效的化合物,實在是可惜。為了提高臨床前體外試驗的可預測性,目前
上海生科院舉辦第一作者講壇
會議現場 10月26日下午,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主辦的“第一作者講壇”第68期報告在中科大廈舉行,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戈寶學研究員指導的嚴大鵬博士作了以“細菌安插‘內應’,假傳體內‘太平’”為題的精彩報告。 報告是以嚴大鵬所在課題組最近的研究成果為切入口
-Plos-One拒稿:只因作者為女性?
PLOS ONE雜志迅速作出回應,已經將這名審稿人清除出審稿人隊伍。Damian Pattinson雜志編輯主任在網絡上證實了這一回應。已經正式將該審稿人從數據庫名單中清除。并將該稿件送到一名新的編輯組織審稿,并要求負責處理該稿件的學術編輯從編委中退出。 PLOS ONE也考慮如何讓作者確定審
論文作者名氣大影響審稿人評審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百名研究人員來審查一份經濟學手稿。“令人難以置信。”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研
女性醫療工作者面對輻射該何去何從
在最近發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中,醫生們主張為經常通過X射線和其他成像程序暴露在輻射下的醫療機構的婦女改進電離輻射防護,以減少她們患乳腺癌的風險。由于乳腺組織對輻射高度敏感,而且電離輻射是一種公認的人類致癌物,人們擔心在圖像引導程序中經常暴露于電離輻射會增加女性醫護人員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個人防
探討:現在的論文作者署名方式公平嗎?
學術界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聽說過誰誰誰在論文署名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又或者他自己就有過切身遭遇。但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目前這種反映作者貢獻的方式已經大大困住了用交叉學科方法破解難題的腳步,由此形成的負反饋環也會妨礙研究進步。Gretchen L. Kiser 科學家普遍承認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正變
《科學》特約作者專訪合肥國家大科學裝置
4月26日,美國《科學》雜志特約作者一行來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分別對合肥研究院黨委書記、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匡光力以及合肥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進行了采訪。 據了解,此次采訪將全面報道中科院的科技發展規劃、科研實力、重點學科領域及重大科技成果,有關內容將作為增刊于2012
分論壇三:青年工作者論壇
2014年8月7日,2014丹東科學儀器論壇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以下簡稱:分析儀器分會)成立35周年紀念活動在 丹東盛大開幕。 8月7日進行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及頒獎活動,在大會第二天,舉辦了四個分論壇,分別是:分論壇一、科學儀器零部件發展和應用,分論壇二、
金大勇:做最好的科研合作者
金大勇 對于他來說,科研合作一直能帶來好運氣,包括今年1月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論文,也包括去年8月他獲得的澳大利亞科學最高榮譽尤里卡獎。 今年5月,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公布了五個獲準成為國家重點研究基地的科研團隊名單,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金大勇團隊位列其中。這個集合了
中國SCI期刊增速不及中國作者發文增速
11月29至30日,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以及“優秀科普期刊”與“期刊優秀科普專欄”推薦名單發布。 《藍皮書》是首部記錄和反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歷程的年度
Nature撤回封面論文!全體9位作者反對
文|張晴丹 2020年10月14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轟動整個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當期封面。他們聲稱發現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在15℃的溫度下可以觀察到超導現象。 “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然而,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磅研究
IPCC報告中國作者:升溫適應意識需增強
“氣候變化是對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的威脅,最后的行動機會窗稍縱即逝。”2月28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周期第二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與脆弱性》及其決策者摘要指出。 這份報告由67個國家270名科學家撰寫,引用了超過34000篇科學論文。它被認為是
“石頭剪刀布”論文作者:曾被質疑“搞笑”
熱帖 “石頭剪刀布研究”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最佳”,讓半年前曾引發熱議的一篇學術論文再次成為網絡焦點。對此,項目的研究者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許彬教授坦言“沒想到”;而另一位研究者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周海軍研究員則表示,要獲得認可還“需要學術界的同行的肯定”。 曾被質疑“來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丨致敬各行各業每位科技工作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80.shtm 每一次科學探索,都始于一束心中的光, 它們會因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信仰, 交織匯聚成精神的火炬,進而照耀出大地的明亮。 因為農業科技工作者總走在農業現代化的田間路
考種箱可為考種工作者帶來哪些便利?
? ? 作物考種是掌握作物品質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決定該作物品種是否適合在本地區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考種工作在現代農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雖然不同作物的考種工作,測量的項目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所需要的工具是一樣的,因此為了給考種工作者提供便利,考種箱將需要用到的
秦大河院士親率“IPCC”作者團隊授課國科大
“IPCC專家答疑,實實在在的硬課(現在講話的是秦大河院士)!!”2017年6月2日,是《氣候變化科學概論》的最后一節課,資源與環境學院2016級研究生鞏晨在朋友圈中發出這樣的感嘆,配上一張圖片——照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崗位教授秦大河正在回答學生的問題,而在講臺
保加利亞天文工作者發現7顆小行星
新華網索非亞8月5日電(記者王蒙)保加利亞“恒星社會A79”天文臺5日宣布,該天文臺研究人員日前在保加利亞南部城市韋林格勒附近開展觀測活動時,新發現了7顆小行星。 據保通社報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已確認了保天文工作者的這一發現,并對這7顆小行星進行了臨時命名。這7顆小行星均位于摩羯座
《自然》支持70多國作者免費發表OA論文
自1月10日起,被世界銀行列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經濟體的70多個國家的作者,如有原創研究被《自然》及其系列研究期刊接受發表,將可免費以金色開放獲取(OA)形式發表。 記者從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該計劃的關鍵是讓相關作者無需請求即可從中受益。來自上述國家的通訊作者,如原創論文被接受以金色OA形式發表
中國作者在IOP發表論文數世界第二
“過去10年,出版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英國物理學會(IOP)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基爾比-哈里斯博士說,“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科學信息的傳播出現新的模式,并遠遠超過以往的印刷模式。作為一個致力于傳播物理學和相關科學信息的學會,我們期待同中國物理學家和物理學會一道從在線獲取帶來的新機遇中獲益更
中國作者自然指數貢獻首次位居第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4.shtm 近日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質量自然科學研究作出了最大貢獻,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超過美國。 自然指數分析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1
分析化學工作者的職業精神
一、事由 《新京報》4月10日C11版《體育新聞》報道了去年2月掛帥U19國青隊的黎兵在國字號隊主教練和廣州富力領隊之間選擇了后者。報道摘錄如下: 新京報:為什么會選擇俱樂部? 黎兵:說實話,這個話題我沒法跟你說得太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