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調查:穹頂之下/播放量早已破億!
火爆網絡的Duang和裙子尚有余熱,柴靜的霧霾調查就接棒刷屏了朋友圈。 2月28日上午,人民網發布了《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關注和對霧霾的討論。 中午時分,《穹頂之下》上線騰訊視頻、優酷網、樂視網等各大視頻網站。在播出之后,引發了網民的關注。下午開始,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被柴靜的霧霾調查刷屏。 為什么這則紀錄片這么火?作為前央視主持人和知名記者,柴靜在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她曾長期制作污染治理報道,比如《山西:斷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塵肺病人維權調查》等,在報道環境污染問題上有豐富經驗。 而環境污染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霧霾問題的嚴重性近幾年已經被公眾所了解。但霧霾到底從哪里來,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普通民眾對此卻不甚了解。 柴靜為拍攝《穹頂之下》,走訪了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國、美國、英國尋求空氣污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全片從“霧霾是......閱讀全文
中石油工程師撰文反擊柴靜霧霾紀錄片
萬戰翔 大家好!我叫萬戰翔,現在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質量與標準管理部副總工程師。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著實讓我難以再沉默下去。昨天看到立方石油網發布的《終于有中石油的人來和柴靜談談石油的事了!》, 深有感觸,今天決定借這個平臺發表我對柴靜女士紀錄片的一些看法。此看法僅代表
柴靜霧霾紀錄片引各方爭議-這是目前最全面的匯總
看來兩會前的媒體注意力都將被柴靜吸引。時隔一年,她帶著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復出,視頻推出當天就在優酷獲得600萬次播放量,24小時全網播放量近億。春節前夕博士生回鄉記錄引發的鄉愁終究抵不上市民對霧霾的愁怨,春節之后的duang和裙色之爭則更像是網絡人氣的熱身和鋪墊。現在,大家抬起頭來看柴靜
柴靜自費調查霧霾,告訴了我們這17條常識
以下17條常識來自長達1小時44分鐘的獨立調查視頻節目《穹頂之下》。該片由知名調查記者柴靜出品,本文的每一條與霧霾和我們生活的常識,都整理自該片中的柴靜口述、Keynote演講資料、視頻和動畫。我們歡迎并鼓勵你將任意一條內容分享到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等
柴靜調查:穹頂之下/播放量早已破億!
火爆網絡的Duang和裙子尚有余熱,柴靜的霧霾調查就接棒刷屏了朋友圈。 2月28日上午,人民網發布了《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關注和對霧霾的討論。 中午時分,《穹頂之下》上線騰訊視頻、優酷網、樂視網等各大視頻網站。在播出之后,引發了網民的關注。下
柴靜花百萬調查霧霾: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
柴靜演講現場 柴靜離職后首發霧霾調查:女兒未出世便患腫瘤 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柴靜從央視離職后的去向一度被關注和熱議。今天,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首發,柴靜也現身接受媒體專訪。她透露,促使她展開調查的原因是,沒出世的女兒便患有腫瘤,
中國的水污染:比柴靜控訴的霧霾污染更嚴重
在朋友圈里瘋轉的“柴靜霧霾調查”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大氣污染的關注,而大氣污染只是中國環境污染的一部分,中國的水污染、土地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的嚴重程度同樣不容忽視。其實早有預見者分析,中國的水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更嚴重。一定還會有極端的水污染事故出現。 水是酒的源頭,沒有好水就沒有好酒,
穹頂之下-霧霾天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么?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近日,央視前記者柴靜的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出現在人們面前,引起廣泛的討論,同時也引起的人們對霧霾的重視,面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
柴靜霧霾調查——ATAGO(愛拓)為環保盡自己的一份力
《穹頂之下--柴靜霧霾調查》在視頻中 1小時19分鐘33秒時,柴靜與美國加州空氣資源部官員一起使用ATAGO(愛拓)N-1a手持便攜式濃度計檢測柴油發動機的不達標情況,這個型號已經停產,但是能為美國加州空氣資源部服役至少8年以上,我們倍感榮幸,現在替代型號master系列手持便攜式濃度計將繼續
中石化回應柴靜紀錄片:我們這幾年還蠻拼的
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通過科學家展示的源解析結果,回答了“霧霾從哪兒來”的問題,并指出中石化要為油品質量過低負責,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在3月3日中石化官方微信公號“石化黑板報”今日發文稱,為了碧水藍天,身處石油石化行業的企業一直都還蠻拼的。中石化十年來投入2000多億成品油質量升級,在國內率先
中石化發文回應柴靜紀錄片:我們這幾年都還蠻拼的
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通過科學家展示的源解析結果,回答了“霧霾從哪兒來”的問題,并指出中石化要為油品質量過低負責,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在3月3日中石化官方微信公號“石化黑板報”今日發文稱,為了碧水藍天,身處石油石化行業的企業一直都還蠻拼的。中石化十年來投入2000多億成品油質量升級,在國內率先
如何專業地討論《穹頂之下》
新浪科技按:柴靜的《穹頂之下》猶如一個重磅炸彈,狠狠地為我們敲響了環保的警鐘。幾年之前,霾和PM2.5還是些“新詞”,似乎陡然之間,它們就彌漫全國,滲透到了我們生活深處,更狠狠地刺下了一個孔穴,埋進焦慮和恐懼。 《穹頂之下》發布之后,引發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連新任環保部長都表達了關注。柴靜的調
他比柴靜談得更深刻:治霾關鍵在于改革利益集團
最近兩天,一個名為“柴靜”的原央視女記者火了,她發布的題為《穹頂之下》的霧霾新聞調查視頻引爆了中國輿論場,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但小編花了近兩個小時間看完視頻后,感受并沒有那么強烈,正如崔永元評價的那樣:“《穹頂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啟蒙作用。”而如我浸淫公益多年者,早已不需要如
極客學院推出空氣質量監測應用開發課程
2月28日,柴靜攜公益新作《穹頂之下》重回公眾視野,以一場霧霾深度調查引爆整個互聯網。3月3日,極客學院推出空氣質量監測應用開發課程,以IT實戰課程喚起人們對于霧霾的關注。 空氣質量監測應用開發課程圍繞如何將空氣質量API應用于iOS 開發這一主題進行講解,整個課程包括空氣質量API介紹、使
【穹頂突圍】唐孝炎:中國PM2.5-需解決存量和新增
穹頂突圍 柴靜的一部《穹頂之下》讓霧霾問題再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而紀錄片中出現的唐孝炎、李俊峰等老師作為未來學院的導師,去年曾來到遠大空品集團、上海外高橋第三電廠等能源環保企業,與青年綠色人才、企業家、專家共同探討學習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大家合力為破解污染的穹頂之圍獻計獻策,共謀
環保新掌門人履新后首次亮相:柴靜沒有給我增加壓力
履新后首次公開亮相,表示要讓守法成為常態,“如果守法都做不到,何談環境保護”。 被正式任命為環保部部長48小時后,陳吉寧昨日首次公開亮相,主動選擇與媒體見面。座談會上,陳吉寧對近日引起關注的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表示贊賞,稱其行為值得敬佩。 陳吉寧也首次公開表述了對環保工作的一些態度,并
環境空氣檢測-液相色譜儀來解決
2015年初,柴靜自費百萬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引起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把霧霾源頭、原因、危害,以及如何破局理得清清楚楚。目前,對霧霾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霧霾形成的原因,霧霾中的重金屬含量,顆粒分布及元素組成方面。但霧霾中同樣危害嚴
-有錢談科學,但不能任性
近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盧大儒因轉基因話題而起的一場激辯引發熱議。轉基因爭議由來已久,“挺轉”與“反轉”的隔閡、對立理應通過更多的對話交流加以解決,然而遺憾的是,在立場為先的態度下,真理長久以來并非越辯越明。更為有趣的是,當前有不少名人自愿出資探討科學問題,雖然他們大都非
穹頂之下并非柴靜私人恩怨公眾行動帶來改變力量
2月28日,長達103分鐘的公益作品《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將“霧霾“這個詞,又拽到公眾眼前。“霧霾”一詞搜索量趨勢圖曲線,在這天陡然上升。 片子中,離開熒幕一年的前央視記者柴靜,穿著一襲白色上衣和舊牛仔褲,做了一場演講。她將“霧霾是什么?”“它從哪里來?”“我們怎么辦?”這些科學性極強
從科學的角度了解霧霾、解析霧霾
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們近三年普遍感受到,霧霾的發生頻率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 霧霾發生的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都創下了記錄,2013年1月北京發生了 PM2.5污染歷史峰值,2014年1月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污染期,即便是在理論上不會出現霧霾的春夏兩季
為什么《穹頂之下》沒有說服我?
文/老沈 微信公眾號:老沈一說(laoshenyishuo) 首先要聲明,這篇文章并不是來批判《穹頂之下》的。相反,柴靜的這部作品,無論從包裝的精美,文案敘事的設計,采訪對象的深入,還是數據的翔實程度來看,都非常值得喝彩,甚至有可能成為整個中國科學傳播史上的經典之作。但是,跳出那些感情敘事的框
穹頂之下-環保崛起
投資建議: 環保板塊已到最佳投資時點,大氣、水等相關標的為最佳品種。 政策力度較前一年大有改善, 政府高層的關注度較前一階段有提升,機構對環保股的配臵處于歷史低位,相關標的的業績風險已釋放完畢。 推薦大氣、水污染治理相關標的:雪迪龍、國電清新、龍凈環保、三維絲、碧水源。 聚光科技、津膜科技、巴安
我的《看法》想叫板柴靜的《看見》
一、 事由 柴靜出了她的書《看見》,首印50萬冊,媒體估計,將印100萬冊。買書也是消費者,消費者排隊買柴靜的書,是精明的消費者! 《南方周末》2013年1月10日27《原創》欄目,記者李曉婷發自廣州,寫了一篇文章:“你是什么樣的節目,就會有什么樣的人來看”,記:柴靜
霧霾致癌到底有多嚴重
霧霾到底會不會致癌?紀錄片《穹頂之下》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過去十年里肺癌發病率增長了300%。霧霾就是導致我國肺癌發病率激增的主要“元兇”?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委員看來,“這是一種誤解,科學事實并非如此。” 蔡國雄委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空氣污染、霧霾跟癌癥(肺癌
北京霧霾今逐漸消散-周四霧霾可能再來
又一個周末在霧霾里度過,今天終于迎來好消息,一股從東北方向趕來的冷空氣將在午后抵達京城。市氣象臺預計,今天午后起,在弱的偏東風的作用下,霧霾將逐漸消散,但想徹底轉好,還要等到夜里隨著風力的加大,將霧霾“驅逐出境”。明后天,京城將擁有兩天好空氣。 昨天白天,北京大氣能見度進一步轉差,整個天空都灰
專家解讀近期霧霾原因-多因素疊加致接連霧霾
秋冬季節是我國霧霾污染高發季節,10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接連發生大面積的霧霾污染,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持續處于重度污染以上級別。 針對這一情況,10月25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過程專家解讀座談會。 會上,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
券商加班解讀!柴靜概念股橫空出世
上周末知名主持人柴靜上了頭條,不少投資者預測,柴靜概念股或許將在周一登上A股頭條。 柴靜的新作—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于周六首發,引發業內熱議。103分鐘的視頻剖析了給中國帶來嚴重大氣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問題,這次關于霧霾的調查,被認為“是非機構、非
“黃蜂”發飆,吹散霧霾
昨天,網上一個關于霧霾的傳言不脛而走:那團籠罩京津冀上空數日的重霧霾,被冷空氣吹往南方,今天會飄到浙江。消息說得有理有據,說霧霾昨天到達上海,今天正式影響杭州。這讓很多人心有余悸,去年秋冬季浙北曾連續遭遇數次重霧霾,至今讓人印象深刻。而今年才入秋,恐怖的霧霾就要迫不及待殺過來了嗎? 今天杭
霧霾來襲-原因何在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污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22日,隨著冷空氣南下,污染情況有望
穹頂之下,不止霧霾
看完柴靜的霧霾報告,你可以看看這個: 本文摘自《無癌的世界》一書,作者是一位美國醫生,她的職業和癌癥密切相關。寫作本書,她的出發點和柴靜一樣,因為她也飽受來自親友患癌的切膚之痛。無論你是一個健康人,還是正飽受著癌癥的煎熬,以下問題的回答是你必須知道的真相! 除了霧霾,還有什么致癌物? 環境
全國多地仍被霧霾籠罩-中國式治霾能否霾開霧散
當節日喜慶的硝煙散盡,全國多地卻仍籠罩在陰沉的霧霾之中。 重重霧霾加重了人們的疑慮——從“灑水抑塵”到“停工停課”,從“霧霾罰單”到“免職開除”,各地治理霧霾的措施多樣、語態堅決,為何效果并不明顯?政策在落實中又遭遇了哪些尷尬與問題?突破“十面霾伏”的癥結何在? “尷尬”的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