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所成立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舉行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綜合規劃處處長劉杰、副處長許航,整合生物學處處長婁治平出席儀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長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為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揭牌。植物所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啟動儀式。 儀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長葛頌從資源植物研發的重要性及國內外現狀,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內容,研究基礎和條件,發展目標,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等五個方面介紹了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的基本情況。 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是植物所舉全所之力,整合植物所在資源植物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方面的核心力量而成立的所級重點實驗室,是植物所為適應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對生物資源的新需求,在深入分析中科院和植物所的定位和長遠科技目標基礎上,對植物所學科布局、科研組織方式做出的重要調整和嘗試。 ......閱讀全文
植物研究所成立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舉行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綜合規劃處處長劉杰、副處長許航,整合生物學處處長婁治平出席儀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長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為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揭牌。植物所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研究中
李家洋視察華南植物園
8月20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視察華南植物園。 匯報會上,華南植物園主任黃宏文首先就近年工作進展特別是2009年以來的重點工作做了匯報。報告內容涵蓋科研進展、植物資源儲備及遷地保育、科普教育與旅游開放、人才隊伍建設及培養、科研設施能力及平臺建設等方面,并對國際評估、引進“千人計劃”人才
中日水稻形態建成國際研討會在遺傳發育所召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于10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辦“中日水稻形態建成國際研討會(China-Japan Joint Workshop on Rice Morphogenesis)”。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基因組學國
李家洋院士:農業發展須更加依靠科技
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年工作會議1月9日召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分析了農業科技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提出我國步入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長足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由“一五”時期不足20%提高
李家洋院士:分子育種具有定向高效優勢
4月12日,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發表題為《水稻品種設計的分子基礎與實踐》的演講。他說,水稻育種創新是水稻科技創新的核心,對提升我國水稻產業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分子育種利用現代信息和生物技術,對生物體從基因到整體不同層次進行設計和操作,實現從傳統“經驗育種”到定向
中科院植物所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掛牌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日前舉行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中科院植物所所長方精云,中科院院士匡廷云、洪德元等出席并為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揭牌。 在啟動儀式上,中科院植物所副所長葛頌從資源植物研發的重要性及國內外現狀,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內容,研
植物所舉行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
12月29日上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舉行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出席儀式,并與植物所所長方精云院士,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共同為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揭牌。 儀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長葛頌從資源植物研發的重要性及國內外現狀,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
李家洋:農業科技創新應頂天立地
“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日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從國家最高層面對農業科技工作的定性,給農業科技工作者們吃了顆定心丸。 但在具體操作層面,農業科技創新該走向何方?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在2月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了四個字——“頂天立地”。 他解釋說,所謂頂天,就是要達到國際農
李家洋出席“共道未來”能源高層論壇
9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學會和西門子公司共同主辦的“共道未來”能源高層論壇在京開幕。中外著名科學家、商界領袖和政策決策者齊聚一堂。李家洋副院長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致辭。 李家洋首先代表中科院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向來賓介紹了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因而能
李家洋院士PNAS發表水稻新研究成果
抗性淀粉(RS)有預防糖尿病、減少腹瀉、炎癥性腸道疾病、結腸癌和慢性腎病、肝病發生的潛力。10月18日在《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水稻中確定了兩個關鍵的淀粉合成酶基因,它們共同調節著RS的生物合成。這些研究結果有望應用于選育出熱米飯中具
李家洋訪問肯尼亞和南非相關科技機構
李家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Achim Steiner博士共同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8月23日至29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率團訪問肯尼亞和南非。 代表團此次重點訪問了位于肯尼亞的喬莫·肯尼亞塔農業與科技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位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亞大學、Kirstenb
李家洋:華人生物學家對國內學界有五大積極影響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8月1日表示,30年前挑選具有天賦的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學習生命科學如今成就顯著,并對國內學界產生五大積極影響。 李家洋是在張家界舉行的“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第九屆雙年會”上作此表述。他說,這五大影響表現在:活躍科學思想、寬闊學術視野;帶來新技術;強化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中外科
李家洋出席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啟用儀式
1月1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正式啟用。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中共西雙版納州委書記江普生,州委副書記、州長刀林蔭和來自地方各級政府、相關科研機構、兄弟院所、施工單位的嘉賓共100多人參加了慶典。版納園黨委書記、副主任李宏偉主持大會。 慶典會上,版納園主任陳進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李家洋楊煥明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家洋院士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楊煥明院士于2012年7月當選為德意志利奧波第那自然科學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李家洋等提出植物基因組編輯監管框架
CRISPR/Cas9是靶向基因變化的一種新方法。與其他方法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箱的一部分。目前,基因組編輯主要討論的是醫學應用,相繼有使用基因組編輯治療人類疾病的研究出現,例如:CRISPR基因編輯助力肺癌治療;華人女學者用CRISPR技術改善遺傳性失明;我科學家用CRISPR糾正
中科院李家洋團隊開辟水稻育種新途徑
“今年5月,我們的水稻材料就要在北京實驗田里試種了,未來有望推廣到更多地方。”說起手頭的工作,余泓眼睛里都是喜悅。余泓是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一員。他說的水稻材料,是該團隊快速從頭馴化的全新水稻品種。去年初,這一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細胞》上,被業界認為有望開辟一條野生植物馴化新
李家洋:到涉及重大應用生產領域尋找基本科學問題
5月26日下午,匆匆趕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實驗室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顧不上吃晚飯,即向其團隊成員布置了一項新的工作內容——立即安排一次國內有關育種專家參加的研討會,討論如何將新發現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盡快應用于水稻農業生產,發揮其在培育我國新型高產水稻新
李家洋應邀在PLANT-CELL撰寫Reflections-on-Plant-Cell-Classics文章
The Plant Cell是植物領域的著名學術期刊,對植物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慶祝創刊30周年,The Plant Cell雜志社邀請部分編委會成員及其他科學家對發表在該雜志的重要研究工作進行評述,以期增進對植物科學過去30年中重要研究進展的認識,激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李家洋研
中科院李家洋院士解析程序性細胞死亡
程序性細胞死亡(PCD)對于動植物的發育和防御應答至關重要。在動物中,線粒體通過整合多種壓力信號在PCD起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且活性氧(ROS)在調控細胞生死中非常關鍵。在植物中,質膜、過氧化物酶體、葉綠體和線粒體都生成ROS。質膜NADPH氧化酶合成的ROS被認為與超敏反應(HR)有關,HR
李家洋會見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院長
8月27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在院機關會見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院長BRECHOT教授。BRECHOT向李家洋介紹了該院的機構設置、研究重點,以及該院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建設聯合研究單元的進展情況,特別是與我國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漢等地區的合作,并希望與中科院加強在博士后培養項目上的合作。
科學規劃“十二五”農業重點實驗室
2010年和“十二五”期間,將建30個綜合性的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70個專業性和區域性部級重點實驗室,200個左右的野外觀測試驗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務明確、協作緊密、運轉高效的農業重點實驗室體系。 重點實驗室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12月18日,農業部組織在深圳召開的農業領域重點實
李家洋會見丹麥諾和諾德公司Diderichsen副總裁
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在京會見了來訪的丹麥諾和諾德公司Diderichsen副總裁。 李家洋對Diderichsen副總裁來訪表示歡迎。中科院—諾和諾德專項研究經費基金計劃首屆三年已經期滿,他說,中科院方面對于該專項基金在過去幾年內對于促進中丹科技合作所發揮的重要
李家洋發現決定稻米食用品質的基因調控網絡
PNAS:李家洋領銜發現決定稻米食用品質的基因調控網絡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領導的研究團隊12月14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并解析了決定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質的基因調控網絡。這一研究成果將有助于開發口感更好的稻米品種。 稻米是人類的重要主食,因此
廣東公布“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名單
根據廣東省“十二五”衛生科技支撐項目建設方案要求,近日廣東省衛生廳評選出了廣東“十二五”30 個醫學重點學科和20 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入選的各醫學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所在單位將按要求制定發展規劃,按期完成建設目標。廣東省衛生廳將組織專家不定期考核評估,2015
李家洋院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6%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院士今天在中國農科院工作會議上說,去年糧食生產“十一連增”,農業科技貢獻巨大,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 李家洋說,2014年,中國農科院分批完成了32個試點研究所科研團隊遴選工作。把原有的1026個課題組,優化整合成315個科研團隊,同時跨研究所組建了8
李家洋任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
李家洋翟虎渠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網站11月29日消息,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召開干部大會。中組部干部四局局長夏崇源宣布了中央關于任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免去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職務的決定。李家洋簡介 李家洋,1956年出生,安徽肥西人,1982年1月加入中
農業部啟動“十二五”重點實驗室建設
農業部8日全面啟動和部署了“十二五”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此舉標志著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制約農業科技進步的條件能力建設、聯合協作等難題有望破解。 這項工作根據產業需求、區域發展和學科布局設計了30個學科群,每個學科群又按照綜合性重點實驗室、專業或區域性重點實驗室、農業科學觀
李家洋:智能作物是育種5.0時代的一個核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21.shtm 中新網江西上高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研究員、崖州灣國家實驗室主任李家洋表示,現在的分子設計育種技術是作物育種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水稻基因組編輯研究取得重要新進展
水稻突變體是進行水稻功能基因組學基礎研究和水稻分子設計育種的重要材料。常規的水稻突變體來源于自發突變或化學、物理及生物的誘變,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局限性,不能滿足大規模的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和水稻分子設計育種的需求。利用高效便捷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和高通量的寡核苷酸芯片合成技術可
遺傳發育所等在水稻分蘗分子機制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水稻的分蘗是決定產量的一個重要農藝性狀,適當的分蘗數目直接決定水稻的產量。此外,水稻的分蘗也是在植物生物學中決定株型建成的一個核心科學問題。在過去十余年,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對水稻分蘗的調控機制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在早期的工作中,李家洋院士等以水稻單分蘗突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