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全球女化學工作者共享化學時刻”早餐會側記

    “化學是我的工作,但如果沒有它,我生命的一部分就沒有了。”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與石油化學家、中科院院士陸婉珍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陸婉珍今年87歲高齡,但她還是特地起了個大早,趕來參加“全球女化學工作者共享化學時刻”早餐會議。 第63屆聯合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作為“國際化學年”的首發活動之一,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英國大使館主辦,中國化工學會、中國化學會、中科院化學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協辦的早餐會議近日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RSC首席執行官Richard Pike等人親臨現場,與近60名來自化學、化工領域的女化學工作者分享了這個美好的清晨。共享化學時刻 “今天這個活動,是要啟發世界一半的人口進入更高層次的領域。”陸婉珍說,“這對女化學家來說,有著格外的鼓舞。......閱讀全文

    世界上最著名十大女科學家 排第一的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科學像其他領域一樣,在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男性科學家一直占大多數,但是也有一些杰出的女科學家,在化學到計算機等各個科學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一起看看有哪些杰出的的女科學家。  10.阿達·洛芙萊斯(1815-1852年)  英國著名數學家阿達·洛芙萊斯,被珍視為“第一位給計算機寫程序的人”,計算機程

    首屆中美女化學家學術研討會在化學所召開

      為特別紀念2011年國際化學年和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第一屆中美女化學家學術研討會”于10月24日至27日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聯合資助,由俄勒岡大學的Geraldine Ric

    8月王牌聚焦:科研巨星與新星的隕落

      8月,生命科學界兩位學者的相繼離世讓人唏噓不已: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Roger Tsien)于8月24日在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4歲;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青年千人”獲得者趙永芳8月15日因病離世。  前者是美國著名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DNA:生命的秘密》:聽沃森講述DNA的前世今生

      4月,被譽為人類“DNA之父”的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剛剛在中國度過了他82歲的生日。而一本由他所著的、為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的獻禮之作《DNA:生命的秘密》也在近期與中國讀者見面。    《DNA:生命的秘密》,詹姆斯·沃森、

    Science重要成果:蛋白質組繪圖新技術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細胞內正在發生的事件,科學家們需要知道數以千計蛋白質和其他分子的定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們現在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可以標記細胞某一特定區域中所有的蛋白質,從而更準確地繪制這些蛋白質的圖像。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華裔女科學家、化學副教授Alice Ting,她曾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

    化學家因性別歧視 呼吁抵制國際量子化學大會

      科學家正在被勸說抵制一個重要的國際級化學會議,因為在該會議的初步名單中,沒有邀請女科學家出席。   Change.org網站的一封公開信呼吁科學家聯合抵制將于2015年6月在中國北京召開的第15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ICQC)。這一行動發生在會議官網公布了初步的與會名單后。該名單顯示,24名演講

    諾貝爾化學獎全收錄(1901-2018)

      當地時間10月3日,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進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國密蘇里大學科學家Geo

    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因在人造皮膚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華裔女科學家,近日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評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鮑哲楠教授出生并成長于中國南京,在南京大學完成三年本科課程后移民美國,進入伊利諾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學習。1995年,她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取

    訪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陳春英:科研女性也優雅

       一走進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研究員的辦公室,記者便感到闖入了一片色彩繽紛的天地。陽光朗照的窗戶旁,是枝蔓低垂的綠蘿和翹首盛放的非洲菊;來自世界各地的賀卡、明信片,被一枚枚精美別致的磁鐵章固定在不銹鋼柜子的表面,調整出各自俏皮的角度;就連塞滿書籍的書柜里,都見縫插針地擺置了一排頗具非洲特色的河馬

    申泮文:從化學視角普及“核常識”

    申泮文: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南開大學教授。  自日本9.0級大地震誘發福島核電站危機以來,核泄漏、核輻射、核安全、核恐慌……眾多以“核”為關鍵詞的討論聲浪,在人們心中卷起層層陰云,乃至流言四起,甚而有人擔心起毀滅性的核爆炸。  借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品《當我談跑步

    2位女科學家得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張鋒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CRISPR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諾獎候選的光環所圍繞。為了CRI

    2011國際化學年 "女科學家校園行"活動啟動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婦女研究中心主任, 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岳素蘭致歡迎辭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主辦方與任詠華教授、吳驪珠研究員共同啟動“女科學家校園行”活動   4月7日,由中華全國婦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辦公室、歐萊雅中國共同主辦的“女科學家校園行

    七個改變世界的才貌雙全的美女科學家

      提到女科學家,首先躍入你腦海的就是居里夫人,而且可能都想不起別的了。但是,其實歷史上有更多值得銘記的女科學家!快來跟我漲知識~  除了瑪麗居里,你還能說出多少個女性科學家?時至今日,科學界對女性的歧視尚存,但是本文所列的每個女性都對現代生活這部辭典做出了直接的貢獻。  無名女科學家之:艾達金,拉

    2018年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顏寧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她終于說出原因了

    影 響 中 國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  獲 獎 理 由  身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她卻屢屢被貼上“明星學者”等標簽,并在“海歸”與“歸海

    塑料造的皮膚也能擁有人類觸覺?

      鮑哲南手中拿著一款透明的薄膜材料,乍看就像是購物頻道中熱銷的戳不破的保鮮膜。這是一種誕生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實驗室,導電性、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鮑哲南用專業科學術語將它稱為“柔性電極”。  在未來,作為人造皮膚的材料,一方面,它具備高柔韌度的拉伸性,同時,和人類的皮膚一樣,它能夠自我修復

    張麗華:搭建蛋白質組學研究平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自然科學研究,原則上應該是理性思辨能力更強的男性占優;而從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可以推斷,女性從事科學研究同樣可以做得出色。在分析化學領域,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曾榮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和男性同臺競爭的舞臺上,她2014年入選了中組部“萬人計劃”; 2017年獲得了

    《自然》對話學術道路勇往直前的女科學家

    她們的故事凸顯了女性成功的兩個要素:家庭的支持和巨大的決心。 Patchanita Thamyongkit正在一個會場的講臺旁耐心地等待。這是一場關于科學對泰國重要性的會議。此時,主辦方沖到Thamyongkit面前,詢問其是否看見下一位發言者Thamyongkit教授。 “我就是。”她回

    因疫情影響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英國科學家羅杰·彭羅斯以及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化學獎得主為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納特:化學選擇了我

      她是歷史上第四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也是1964年以來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你想了解她嗎?本文集現場采訪實錄和背景閱讀為一體,為你深度解讀這位“當代居里夫人”:  阿達·約納特印象    她留著一頭“大波浪”,神采奕奕,思維清晰,談吐敏捷,你怎么也無法將她和“七十古稀”的實際年齡聯系起來。

    巡山報告 | 造假、剽竊和榮譽:何謂科學研究

      1  先說幾句題外話吧。  你可能還記得,2019年12月份,中國學術界出過一個大新聞——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控學術論文造假。短時間內,他實驗室發表的數十篇論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圖片拼接、一圖多用等問題。這個話題,我在巡山報告里也有所涉及。  引用一段:  “我仔細閱讀

    屠呦呦獲諾獎創六大紀錄,回應表示“獲獎并不意外”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揭曉。一半共同授予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表彰他們發現了對抗蛔蟲感染的新療法;另一半授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發現對抗瘧疾的新療法。  此次,諾貝爾生

    中科院院士沈自尹逝世,今年至少已有9位兩院院士離世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訂閱號”微信公眾號3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名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名譽院長、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博士后流動站站長,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評議委員,原衛生部中藥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

    杰出女科學家任詠華:科研實驗不一定每次都成功

      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任詠華,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2010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她也因此成為繼李方華、葉玉如之后,第三位獲得“女性諾貝爾獎”殊榮的中國女性。   任詠華198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港大化學系本科,1988年后取得化學博士學位;1997年任港大化學系教授;2001年成為中科院

    中國科學界的"女明星" ——4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科學家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的新聞特寫文章,介紹了10位中國科學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包括4位女性科學家。從古老的DNA到神經科學,這4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科學家正在為提升祖國在全球科學界的地位發揮巨大的作用。  

    鮑哲南:目標當然是諾獎

      物理學家組織網2014年1月9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學華裔女科學家鮑哲南和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助理教授黃勁松領導的研究團隊,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證明了該技術在制造高清顯示設備以及透明電子設備上的巨大潛力,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