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學院,脈沖動力:通過連在心臟表面的壓電收集裝置,能夠收集到足夠的能量供應心臟起搏器。(以及以后可能安裝在體內的傳感器)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通過收集環境中的微量的能量,來給一些小型設備提供電力,并完成一些非凡的工作。特別是物聯網中的需求和低成本組件推動了能量收集系統的發展,用于大規模實用性應用。 在去年11月在加州圣克拉拉,由IDTechEx公司贊助的一個會議中,有7個相關項目都清楚的闡述了這一信息。除了能量收集和存儲,討論的主題還包括印刷類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3-D打印、超級電容、物聯網以及石墨烯。這些看似不同的領域卻實際緊密相連著,例如:IDTexhEx的總裁Raghu Das支出,可穿戴設備在有能量收集裝置的支持后將更強大。整個會議、整個展廳中,不同技術之間的聯系時顯而易見的:超級電容在高效的存儲和釋放能量方面有巨大潛力、3—D打印能夠快速的創造原型和滿足短期生產的定制項目。 據IDTec......閱讀全文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銅電極和鋅電極從胃酸中收集能量的可服用設備(ingestible device),即一種可服用的電子膠囊。鑒于豬的胃腸道類似于人,他們在豬模式系統中測試了這種電子膠囊。他們發現它能夠在豬體內長達一周地從胃酸中收集能量。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2月6日在線發
更廣頻率的能量收集可以更有效、更持久地滿足能源需求 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來自人們生活和工作場所的震動可以作為一種清潔電力資源被更廣泛地利用。這種被稱作“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的概念已經提出十多年之久。如今,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是否可以把更廣范圍的震動用于這一用途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該校材料系副教授王旭東帶領他的團隊開發出一種便宜簡單的方法,可將踩在地板上的腳步動力轉換成可用的電能,從而把地板變成一種更加“綠色”的產品。相關研究刊登在《納米能源》雜志上。 新方法使用了一種常見且經常被廢棄的材料——木漿。木漿主要含有木纖維組成的
古往今來,瘋狂的科學家都試圖通過制造滅世的恐慌來控制整個世界,以圖獲得財富、權利、名聲和世人的尊重。但如果你想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這些目標的話,你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才行--正確的方法指的是做好你該做的事。 毀滅地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然,你可以把我們炸回石器時代,也可以通過制造瘟疫消滅復雜的
如今,能源收集正在受到研究界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事實根據研究出版物數量的增長便可證實。 能量收集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從便攜式電子設備(如腕帶)到植入式起搏器等醫療設備。 在這個領域,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滿足嚴格要求的新能源采集器的開發上:他們需要體型輕巧,價格低廉且便攜性強。 在這篇博客中,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但你聽說過“能量垃圾”嗎?其實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能量垃圾”。所謂“能量垃圾”是指那些非連續性的、零散的能量,它既難以被收集儲存,又難以被人們利用,因此通常被稱為“垃圾能”。有沒有一種設備,可以將這些“能量垃圾”變廢為寶,進行二次利用?上海交大機械
北京時間2015年3月26日,美國丹佛,一種用于過濾器和管道的塑料表現出一個不尋常的特征:當拉或壓它時可以產生電流。這種能力已經有了小規模應用,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制取這種材料的纖維來獲得更大的電流,從而能獲得從綠色能源到“人造肌肉”的更大范圍的應用。他們將在“美國化學學會( ACS )第
本文介紹了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析的Voit博士的工作,在聚氟化乙二烯(PVDF)中融入碳納米管和‘巴基球’,該成果或可用于“人造肌肉”和能量收集設備。 在這種新材料融入碳納米管和‘巴基球’(黑點)能增強它的壓電性能。 濾波器和濾波管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質:它能在拉伸或擠壓時放出電子
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始終是關鍵和重要的話題,它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近年來,由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氣候惡化和能源危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因此,當前急需尋找其他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海洋波浪能儲量豐富,且幾乎不依賴于環境條件,是一種有望大規模應用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且
一種用于過濾器和油管的特種塑料在被拉或擠壓時能產生電能。日前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和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讓這種特種塑料產生更多電能,使其更廣泛地用于綠色能源與“人造肌肉”等方面。有關研究進展將在美國化學學會第249屆全美會議暨博覽會上公布。 這種特種塑料名為聚偏二氟乙烯(PVDF
12月9日,第一屆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學術會議在京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中林任本屆大會主席,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納米能源與系統方面的近600名專家,共同探討納米能源和系統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會議將持續至12月10日。 納米能源和系統是將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應用于日常環境能量收集,從而為微納系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和李舟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它可以從心臟跳動中獲取能量,為起搏器自身提供電能。SPM的能量收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26日報道,由曾任職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深工程師約翰·曼金斯領導的研究團隊正在研制一種太陽能發電衛星,其有望于2025年“上崗”,為地球提供三分之一的電力。 據悉,曼金斯設計的這種名為SPS-ALPHA(任意大型相控陣列太陽能衛星)的漂浮設備外形酷似
計算機工業飛速發展,芯片制造工藝在不知不覺中就從90nm進化到了14nm,摩爾定律在20多年的時間里大行其道,意義非凡。要知道,人們最初接觸納米這個詞多少都和購買與使用計算機相關。但現如今,納米這個詞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一個鏡頭想要強調自己的高技術標準,會標稱自己使用了納米鍍膜;廚房
空氣動力電池、3D手機榜上有名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近日,IBM發布了名為《未來5年5大技術》的報告,對未來5年的科技發展作了5大預測。報告稱,空氣動力電池、能夠投影全息影像的3D手機和個性化上下班換乘車技術等都將在未來5年大展拳腳。 空氣動力電池。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可能被空
聲波無處不在,如人們所在的各種社交活動場所、機場、建筑工地和交通中都充斥著各種聲音。通常情況下,這些聲音被認為是污染我們生活環境的噪聲,雖然其提供的能量充滿我們整個環境,但往往被忽視和浪費掉。若能將這些能量收集并利用,將獲得一種嶄新的、可持續的能量源。目前,聲能采集還不普遍,與其他類型的能量相比
納米發電機,是基于規則的氧化鋅納米線的納米發電機,是在納米范圍內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目前納米發電機可以分為3類。 一類是壓電納米發電機,壓電納米發電機是利用特殊納米材料(氧化鋅)的壓電性能與半導體性能,把彎曲和壓縮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微型發電機。一類是摩擦納米發電機,摩擦
圖1 納米結構材料的進步 熱能是一種豐富的低通量能源,可用于便攜式/可穿戴電子設備和遠程離網位置的關鍵組件。因此,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許多不同的無機和有機材料在熱電能量收集裝置中的應用潛力。碳基熱電材料由于其無毒、源材料豐富,對高產量溶液相制造路線的順應性以及由其低質量所實現的高比能(即 W g-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一個由瑞士、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以量子阱為基礎的熱電能量收集器,可以從環境中收集熱量轉化為電能,在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方面有很大潛力。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新物理學雜志》上。 目前,開發熱電能量收集器的最大挑戰是怎樣造出既高能又高效的系統。科學
近年來,我國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種養業快速發展,不僅保證了糧食生產能力,糧食安全和優質農產品的供給也得到了保障。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農業廢棄物。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已經到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農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資源、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歷
是時候扔掉各種各樣的充電器了。據《新科學家》網站日前報道,微軟最近研發出一種僅靠環境光就能供電的顯示屏。 據研究團隊成員托比亞斯·格羅斯·浦奮迪爾介紹,這款“中性能量”顯示器原型,可以靠辦公室燈光來工作,就像小型電子閱讀器一樣。“我們的技術可以像一張便簽紙那樣應用,但不同之處在于,它可以重復
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該所相田卓三教授聯合東京大學的同行日前開發出以環境中濕度波動為能源的半永久性驅動薄膜傳動器。 為實現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科學家們正在大力開發太陽光、風力、地熱等替代化石能源的自然能源轉換和儲存技術。但對移動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來說,開發出不需插座充電且輕量小巧的動力源極為重要。
1 化工工藝的實際應用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們常說,工業發展是一把劍。它為人類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發明了許多新事物,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前進與發展;還導致了出現全球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溫暖環境污染。在全球環境的不斷深化中,化學技術的轉型與創新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農業生產、農人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影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提出了第一個使用外部電池汲取能量顯著擴大其操作帶寬的隱形裝置設計,使物體在更大的頻率范圍上不被無線傳感器檢測到,而其應用領域也將不再局限于隱形,甚至可對無線通信和生物醫學傳感等設備進行改進。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高等技術學院和Sonomax科技技術公司的聯合研究團隊,創建了一個由“智能材料”壓電纖維復合材料(PFC)制成、可以從下頜咀嚼運動中獲取能量的下巴托,有望作為一些小規模的電源為可植入或可佩戴電子設備提供電力。該研究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學術期刊《智能材料與結構》上。 下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能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搖籃,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理論上,海洋完全可以滿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并且不會對大氣造成任何污染,是一種可持續永久解決世界能源需求的途徑。目前,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團隊正在致力于研究一種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絡裝置,該技術難題一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搖籃,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理論上,海洋完全可以滿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并且不會對大氣造成任何污染,是一種可持續永久解決世界能源需求的途徑。目前,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團隊正在致力于研究一種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絡裝置,該技術難題一旦
隨著來自手機訊號基地臺、行動裝置、Wi-Fi、藍牙與5G等產生越來越多的微波充斥全世界,很自然地,科學家開始探討將這些微波轉化成能量的方法。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在有機半導體中將微波能量轉化為電能。 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證
位于法國格勒諾布爾的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 圖片來源:ESRF 早晨4:30,博士生Warren Stevenson已經22個小時未曾合眼。“我很累,但我們或者現在工作,或者全不工作。”他一邊盯著兩臺電腦屏幕一邊說,“我們計劃6點休息一會,然后8點醒,時間很緊張。” Stevenson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