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和李舟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它可以從心臟跳動中獲取能量,為起搏器自身提供電能。SPM的能量收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納米發電機(iTENG),其具有出色的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優異的穩定性和生物體內高功率輸出性能等特點。在未來,植入式醫療電子設備可以利用人體能量實現自驅動。 植入式醫療電子(IMEs,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onics)因其直接而強大的診療能力成為學術界、醫學界和產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例如,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嚴重心臟疾病的最重要IMEs之一。然而,目前大多數IMEs都由鋰電池進行供能,續航能力有限,并且鋰電池占據了IMEs大部分的體積和重量。許多研究人員試圖延長IMEs的使用壽命,......閱讀全文
我國學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和李舟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它可以從心臟跳動中獲取能量,為起搏器自身提供電能。SPM的能量收集部分為植入式摩擦電
心臟起搏器的原理
脈沖發生器定時發放一定頻率的脈沖電流,通過導線和電極傳輸到電極所接觸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細胞受到外來電刺激而產生興奮,并通過細胞間的縫隙連接或閏盤連接向周圍心肌傳導,導致整個心房或心室興奮并進而產生收縮活動。需要強調的是,心肌必須具備有興奮、傳導和收縮功能,心臟起搏方能發揮其作用。
心臟起搏器的簡介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于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1958年第一臺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器制造技術和工藝快速發展,功能日趨完善。在應用起搏器成
心臟起搏器的系統組成
人工心臟起搏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常將脈沖發生器單獨稱為起搏器。起搏系統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將心臟自身心電活動回傳至脈沖發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電源(亦即電池,現在主要使用鋰-碘電池)和電子線路過程,能產生和輸出電脈沖。 電極導線是外有絕緣層包裹的導電金屬線
心臟起搏器的系統組成
人工心臟起搏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常將脈沖發生器單獨稱為起搏器。起搏系統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將心臟自身心電活動回傳至脈沖發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電源(亦即電池,現在主要使用鋰-碘電池)和電子線路過程,能產生和輸出電脈沖。 電極導線是外有絕緣層包裹的導電金屬線
心臟起搏器的原理簡介
脈沖發生器定時發放一定頻率的脈沖電流,通過導線和電極傳輸到電極所接觸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細胞受到外來電刺激而產生興奮,并通過細胞間的縫隙連接或閏盤連接向周圍心肌傳導,導致整個心房或心室興奮并進而產生收縮活動。需要強調的是,心肌必須具備有興奮、傳導和收縮功能,心臟起搏方能發揮其作用。
心臟起搏器治療應用要點總結
20世紀中期,心臟外科的快速發展促生了應用人工方式刺激心肌的需求。最初的心肌刺激裝置是大型的外部設備,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子線路開始微型化,最終這些大型的外部裝置演變成了完全可植入裝置。目前,該領域的技術仍在不斷進步,例如近年來的無線起搏器。 PART 1 心臟起搏器 在本綜述的第一部分中,作
心臟起搏器的常見故障
? ? ? ? 常見故障及處理 通常表現為無刺激信號、不能奪獲或不能感知。 (1)無刺激脈沖 可能有下列常見原因之一: 1)如放置磁鐵后可解決問題,則其原因多半是過感知或使用了正常的一些起搏功能如滯后。前者多由于電磁干擾、肌電位、交叉感知或T波過感知等引起,應降低感知靈敏度,而后者無需處理。
心臟起搏器Ⅱa類適應證包括哪些?
1)竇房結功能不全者①竇房結功能障礙導致心率3秒者,要考慮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心動過速的起搏治療僅限于導管消融和(或)藥物治療失敗,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且反復發作的室上速患者。 高危的長QT綜合征患者。 以下心衰患者可植入CRT或CRT–ICD:①左室射血分數≤35%,完全性左束支傳導
大腦和心臟起搏器的關鍵調控因子
? 目前,生物學家發現,T型鈣通道的一個胞外域turret區,可改變心臟和腦細胞的電化學信號。了解這些區域如何發揮作用,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最終開發出治療癲癇、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一類新藥。??? 這項研究來自于滑鐵盧大學,發表在2014年4月25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
黃岡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成功植入
近日,黃岡地區首例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順利完成,標志著黃岡市中心醫院率先引領黃岡地區進入起搏器植入“無線時代”,該技術將為大別山地區“慢心率”患者帶來福音。患者67歲的龍某因頭暈乏力、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心血管內科就醫。入院完善相關
“心系列”開啟國產心臟起搏器新征程
3月26日,上海胸科醫院,一臺“心系列”雙腔起搏器被植入一名病竇綜合征病人。整個手術僅耗時 45分鐘,患者術后身體恢復良好,第三天便出院回家。 除了上海,湖北、廣東、山東、陜西、浙江等國內多家醫院,都首次采用了“心系列”起搏器,治療心動過緩的病人,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而這款“心系列”起
-Sci-TM:基因療法有望替代心臟起搏器
基因療法將在不久之后作為心臟病的治療方法邁入電子起搏裝置的行列,通過在心肌組織細胞中插入一個特殊的基因,研究者便可以恢復正常的心率跳動,至少是暫時的恢復,并且已經將其試驗于豬,獲得初步成功。 電子起搏器能夠恢復心臟有規律的跳動,而本身這一功能是由成千上萬的心臟細胞構成的竇房結來完成的。盡管心臟
科研人員培育出生物心臟起搏器-或取代電子起搏器
科研人員16日說,他們給豬的心臟注射一種基因,成功培育出可以治療心律異常的“生物起搏器”。如果證實在人體中也有效果的話,這種“生物起搏器”也許有一天能夠取代電子心臟起搏器,給一個已達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產業帶來沖擊。 這一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研究負責人、美國錫達斯-賽奈心臟研究
JBC:大腦和心臟起搏器的關鍵調控因子
目前,生物學家發現,T型鈣通道的一個胞外域turret區,可改變心臟和腦細胞的電化學信號。了解這些區域如何發揮作用,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最終開發出治療癲癇、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一類新藥。 這項研究來自于滑鐵盧大學,發表在2014年4月25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
心臟起搏器的選擇有哪些注意事項
對具體患者選擇何種起搏器是臨床醫師經常需面臨的問題。原則如下: 1.如存在慢性持續心房顫動或存在心房靜止者 選擇VVI(R)。 2.竇房結功能不全者 如無房室傳導阻滯或預測近期房室傳導阻滯發生概率很低,選擇AAI(R),否則選擇DDD(R)。 3.房室傳導阻滯者 如①存在持續性房性快
-科學家發明無電池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的電池一般可用6—9年,有的可能達14—15年,具體要看患者的病情和醫生的水平。所以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往往面臨著更換電池的問題。近日,德國媒體稱,今后,為心臟起搏器和其他電子植入設備更換電池將成為歷史。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從人體器官的自然運動中獲取足夠持續維持心臟起搏器運轉
單基因注入可使心臟細胞化身“生物起搏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17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希達思西奈心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注入單個Tbx18基因,對普通心臟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使其成為了高度專業化的“生物起搏器”。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當日的《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網絡版上。 雖然之前的研究已制成原始的生物起搏器,但此次研究卻首次展示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發明者逝世-享年92歲
資料圖:威爾森·格雷特巴奇 綜合報道,植入式心臟起搏器的發明者之一,美國人威爾森·格雷特巴奇(Wilson Greatbatch)當地時間9月27日在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與世長辭,享年92歲。 據介紹,格雷特巴奇一生獲得超過150項專利,包括1960年首次植
美敦力全球最小無線心臟起搏器獲批上市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近日批準了美國市場首個無線起搏器Micra TPS,該產品由美敦力開發,用于治療心臟節律紊亂。 據悉,Micra TPS是FDA批準的首個采用小型化起搏技術的產品,采用無導線設計,內置無線同步起搏裝置,可減少電極并發癥。該起搏器為單室刺激式,可通過導管從大腿內側開
美國FDA批準首個可在MRI中安全工作的心臟起搏器
2011年2月8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公告,批準首個設計可在某些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中安全使用的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是用手術方法置入的醫療器械,可產生電脈沖,用于治療心臟不規則跳動或心跳停頓。MRI檢查使用強大的磁場、射頻脈沖和一臺內置計算機,以生成用其他成
不靠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問世-靠心跳能量提供電力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5日(北京時間)報道,在4日召開的美國心臟協會2012年科學會議上,科學家提交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一個實驗裝置能將心臟跳動的能量進行轉換,從而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足夠的電力。 在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種利用壓電效應的能量采集裝置。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密歇根大學航空
生物性起搏器細胞可重新設置心臟搏動節律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在基因水平對心臟組織稍加改進以調節心搏速度會在某一天成為電子心臟起搏器的一種替代品。如果證實在人體中也有效果的話,這些生物性起搏器可被用于特殊的情況,即可用于那些需要電子起搏器但卻不能得到的人,如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的胎兒或在起搏器植入后發生危及生命感染并需要暫時性去除
中國科學家研發由心臟跳動供能的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它能夠確保心臟以規律的節奏跳動。然而,已有的起搏器并非完美的。它們最大的缺點是電池只能持續使用5年,而到了這個時間點就必須通過外科手術來替換。這種手術過程會使患者面臨著感染、出血和其他并發癥的風險。這就是為什么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延長心臟起搏器的電池壽命。近日,上
FDA批準美敦力全球最小無線心臟起搏器Micra-TPS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近日批準了美國市場首個無線起搏器(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Micra TPS),該產品由醫療設備巨頭美敦力(Medtronic)開發,用于治療心臟節律紊亂。Micra TPS是FDA批準的首個采用小型化起搏技術的產品,采用
全球首款可接受磁共振檢查的心臟起搏器在京植入
全球首款可以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統中安全使用的起搏器和導線系統8月1日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被植入患者體內。這改變了以往植入心臟起搏器病人無法安全接受磁共振檢查的歷史。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起搏分會主任委員、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張澍教授指出,據資料顯示,中國起搏器患者平
六齡童植入心臟起搏器-成國內接受該手術最小患者
日前,一名6歲兒童在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實施了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為我國新型主動電極植入年齡最小的患者。 今年6歲的小男孩明明患有心室間隔缺損,3歲時曾做過開胸修補術。最近病情加重,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父母帶著明明輾轉多家醫院尋求治療,都因患者年齡太小且為二次手
王中林李舟詳解新型心臟起搏器:只要能動就能發電
單根氧化鋅納米線發電機示意圖。上圖為沒有彎曲時的情況,電路中沒有電流。下圖為彎曲氧化鋅線的時候,電路中有電流流過。 7月27日,大連的吳女士一晚竟昏厥4次,送往醫院檢查才知道:心臟起搏器電池沒電,20年前裝的起搏器“罷工”了。 吳女士是不幸的,等待她的將是手術更換起搏器,這需要不
安裝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心臟驟停...
安裝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病例分析?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肝癌并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且已安裝心臟起搏器,在全麻下行第8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出現心臟驟停,經積極搶救心肺腦復蘇(CPCR)成功,無神經系統并發癥,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病例介紹?1.1臨床資料?患者,男,68
共生細菌的簡介
各種生物都是有細菌的,但分有害菌和無害菌,有害菌可以使身體不適,要消滅它。可是無害菌不會給身體帶來不適而且還有益,可以和被寄生的生物共生的細菌稱為共生細菌。 在人的身體內,住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它們寄生在人們的皮膚、生殖器、口腔,特別是腸道等部位。實際上,人體細胞并不是人體內數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