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院士:Cell暢談肥胖癥防治
肥胖是長期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量堆積和異常分布,并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癥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一種流行病,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的肥胖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健康問題。 肥胖可導致胰島素、糖和血脂的血液水平混亂,而這些問題又會引發高血壓、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代謝性疾病。此外,肥胖還會讓個體更容易患上特定類型的癌癥。 在三月二十六日的Cell雜志上,上海交通大學陳竺(Zhu Chen)院士和其他幾位專家就如何阻斷肥胖癥蔓延進行了探討。 陳竺院士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肥胖時代。2010年中國非傳染性疾病(NCD)監測數據顯示,每三個中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有中心性肥胖或全身性肥胖。同時,兒童肥胖的現象也很普遍。肥胖幾乎影響了所有年齡段和社會經濟群體,對快速上升的NCD發病率有顯著貢獻。這對于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閱讀全文
概述肥胖癥的其他表現
(1)肥胖癥與心血管系統肥胖癥患者并發冠心病、高血壓的幾率明顯高于非肥胖者,其發生率一般5~10倍于非肥胖者,尤其腰圍粗(男性>90cm,女性>85cm)的中心型肥胖患者。肥胖可致心臟肥大,后壁和室間隔增厚,心臟肥厚同時伴血容量、細胞內和細胞間液增加,心室舒張末壓、肺動脈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壓均增高
分析肥胖癥的形成病因
外因以飲食過多而活動過少為主。熱量攝入多于熱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質基礎。內因為脂肪代謝紊亂而致肥胖。 1.遺傳因素 人類單純性肥胖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背景。有研究認為,雙親中一方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約為50%;雙親中雙方均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類肥胖一般認為屬多基因遺
肥胖癥藥物對大腦的影響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利拉魯肽(liraglutide)已顯示可通過抑制食欲來幫助肥胖患者減輕體重。但是,直到現在,人們還沒有完全了解這種藥物在大腦中的作用和方式。 對此,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研
英國成立肥胖癥研究院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與維康基金(Wellcome Trust)將投入2400萬英鎊在劍橋生物醫學園(Cambridge Biomedical Campus)成立代謝科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tabolic Science, IMS), 開展肥胖癥研究。 由英國醫
飲食時差與肥胖癥的關系
巴塞羅那大學(UB)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結論,周末飲食安排不規律,作者稱之為“飲食時差”,可能與體重指數(BMI)的增加有關,后者則反映了人們的體重是否健康。 這些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Nutrients》上。(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第一項顯示飲食規律
2025年全球肥胖癥患者或超2.5億,肥胖癥候選線創新高
若政府不采取措施,2025年全球肥胖癥患者將超2.5億 全球肥胖組織(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最近發表的一項報告稱:肥胖目前影響了全球13%的人群,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7%。該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將有1.77億成年人成為重度肥胖者患者。超
單純性肥胖癥的相關介紹
肥胖癥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增加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為特點。單純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較均勻,沒有內分泌紊亂現象,也無代謝障礙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關于肥胖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肥胖癥是一組常見的代謝癥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于消耗熱量時,多余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遂演變為肥胖癥。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組織重量占體重的15%~18%,女性占20%~25%。隨年齡增長,體脂所占比例相應增加。關于肥胖的評估方法,包括人體測量學、雙能X線吸收法、
小兒單純性肥胖癥的簡介
肥胖病或單純性肥胖(obesity)指皮下脂肪積聚過多。一般認為體重超過按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或者超過按年齡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加上兩個標準差(SD)以上時,即為肥胖病。可按超重數量分為輕、中、重三茺肥胖。輕度者超過標準體重二個至四個標準差之間,中度者超過三個至四個標準差之間,重度者超過
怎樣預防小兒單純性肥胖癥
過度肥胖的小兒不但生活異常,并可發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現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發癥。因此肥胖癥的預防應從小加以注意,母親孕后期就慶避免增重過多,以防分娩出生體重過大的巨大新生兒,出生后應堅持母乳喂養,4~5月前不喂半固體或固體淀粉類食物。嬰幼兒期應定時到兒保門診作生長發育監測,使
Cell:肥胖癥治療的新方向
維持健康體重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是件容易事,不過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會聯手維持能量平衡從而控制我們的體重。負責控制這一精妙平衡的是下丘腦中的復雜神經環路,一旦這些環路出現故障,就會導致肥胖癥或者厭食癥。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的研究人員在十月二十六日的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進一步揭
治療肥胖癥的不同方法介紹
治療的兩個主要環節是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熱量消耗。強調以行為、飲食、運動為主的綜合治療,必要時輔以藥物或手術治療。繼發性肥胖癥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各種并發癥及伴隨病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1.行為治療 通過宣傳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肥胖癥及其危害性有正確的認識,從而配合治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
綠茶有助于緩解肥胖癥狀
根據最近一項新研究,綠茶有助于降低肥胖及其它疾病相關的炎癥生物標志物的水平。小鼠研究結果表明,飼喂食物中含有2%綠茶提取物能夠極大地改善小鼠的肥胖即相關癥狀,這一發現促使即將開展的研究綠茶對糖尿病和心臟病高風險人群的潛在益處。相關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
單純性肥胖癥的病因分析
1.遺傳因素 大多認定為多因素遺傳,父母的體質遺傳給子女時,并不是由一個遺傳因子,而是由多種遺傳因子來決定子女的體質,所以稱為多因子遺傳,例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肥胖,就屬於這類遺傳。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則子女有40%肥胖的機率,如果父母雙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機率升高至70%~80%。
武田肥胖癥新藥Oblean獲日本批準
武田(Takeda)宣布,肥胖癥藥物Oblean(cetilistat)獲日本勞動衛生福利部(MHLW)批準,用于治療肥胖癥及其并發癥。 Oblean是日本首個通過控制脂質吸收、治療肥胖癥及并發癥的藥物,對于患有并發癥如2型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的肥胖癥患者而言,cetilistat是一種重要的
肥胖癥的一般表現介紹
單純性肥胖可見于任何年齡,約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體重緩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時間內體重迅速地增加,應考慮繼發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頸項部、軀干部和頭部為主,而女性則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為主。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顯得矮胖、渾圓,臉部上窄下寬,雙下頦,頸粗短,向
-陳竺院士:Cell暢談肥胖癥防治
肥胖是長期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量堆積和異常分布,并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癥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一種流行病,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的肥胖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健康問題。 肥胖可導致胰島素、糖和血脂的血液水平混亂,而這些問題又會引發高
研究發現母乳喂養降低肥胖癥危險
母乳喂養,好處多多。據《印度時報》11月17日報道,《國際流行病學雜志》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學家主持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吃母乳至少3個月有助于降低兒童肥胖癥危險。 新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對青年時期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FTO,肥胖基因)具有積極的影響。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使用身體質量指
極地人群肥胖癥的原因是什么?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是位于西伯利亞西北部的北冰洋海岸線上的一個自治區,近期研究發現了該地區本土民族肥胖的第一信號。 據當地的專家所述,當地人群原本不存在肥胖的現象,如今卻出現了第一個案例。他們認為,飲食上巨大的變化應該是罪魁禍首,其中包括速食方便面和意大利面等。 亞馬爾半島深入北冰洋,長達7
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方法介紹
1.適當減低膳食熱量。攝入熱量低于消耗熱量,負平衡時體脂逐步分解,體重逐步下降。 2.用低熱值食品代替高熱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雞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點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應不吃。 3.在減少糖多、油大、熱值高的食品的同時增加蔬菜、豆類、豆制品等;莖類蔬菜如芹菜
小兒單純性肥胖癥的鑒別診斷
單純性肥胖兒每因體脂過多,將外生殖器掩蓋,以致錯認為外生殖器發育遲緩,應加注意。一般常懷疑過肥小兒為內分泌異常所致,實際上內分泌系統病所致肥胖比較少見,并且伴有其他癥狀,可資鑒別。 垂體及下丘腦病變可引起肥胖,稱為肥胖性生殖無能癥,但其體脂有特殊分布,以頸、頦下、乳、髖及大腿上部最為明顯,手指
概述老年人肥胖癥的癥狀體征
不同病因引起的肥胖癥,其臨床表現不同。繼發性肥胖癥的患者有原發病的臨床表現。脂肪組織塊的分布有性別差別,通常男性型脂肪主要分布在腰部以上(又稱蘋果型),女性型脂肪主要分布在腰以下,如下腹部、臀、大腿(又稱梨型)。蘋果型體型者發生代謝綜合征的危險性大于梨型體型者。 老年肥胖癥患者可因體型而有自卑
關于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簡介
單純性肥胖(simple obesity)是一個全球性的、重要的兒童健康問題.在傳染病和嚴重營養不良性疾病被基本控制后,單純性肥胖也逐漸成為我國兒童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 肥胖(obesity)是因能量代謝障礙,使體內脂肪積聚過多,尤其是皮下脂肪堆積所致.
簡述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危害
單純性肥胖可造成機體一些器官、系統功能性損傷,活動能力和體質水平下降,同時還可對兒童心理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它還是成年期肥胖及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險因素.是城市人口中前三位死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及心血管病,而心腦血管疾病大多數是由肥胖所引起的并發癥.因此,加強對單純性肥胖的防治
健康飲料健康嗎?
今年4月,美國波士頓大學Matthew Pase和他的研究小組在《中風》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章的結論是“飲用人工的甜飲料會增加中風和老年癡呆風險”。 文章一經發表,人工甜飲料是否健康這一爭論已久的話題又掀起了新一輪爭論。難道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健康的“無糖飲料”會引發諸多健康問題嗎? 爭論由來
“葡萄糖感受機制”或可治療肥胖癥
7月19日,《自然》雜志發表了廈門大學林圣彩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生理狀態下機體感受葡萄糖水平并調節代謝模式的機制,對開發用于治療肥胖癥,乃至延長壽命的藥物具有深遠意義。 生活中的生物體內,葡萄糖水平的波動十分常見,睡一大覺、劇烈運動幾個小時或者太忙了沒時間吃飯,都會引起葡
科學家提出通過編輯DNA治療肥胖癥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FTO基因變異將誘發與IRX3基因和IRX5基因相關的過多活性,而這兩種基因負責形成脂肪組織細胞。細胞本身存在兩種形式——白細胞和脂肪細胞,而脂肪細胞以脂肪的形式存儲能量,而棕色脂肪細胞用它來生產熱量。提升IRX3基因和IRX5基因活性有助于形成白色脂肪細胞,從而
關于單純性肥胖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肥胖癥患者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是除外繼發于其他疾病的繼發性肥胖癥和對肥胖相關疾病的檢查。通過皮質醇節律結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以除外庫欣綜合征,而甲狀腺功能檢查有助于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MRI有助于發現由于下丘腦攝食中樞病變導致的肥胖癥。3小時葡萄糖耐量試驗有助于判斷肥胖患者糖耐量狀態,血脂、
小兒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表現
(1)本病以嬰兒期、學齡前期及青春期為發病高峰。 (2)患兒食欲亢進,進食量大,喜食甘肥,懶于活動。 (3)外表呈肥胖高大,不僅體重超過同齡兒,而且身高,骨齡皆在同齡兒的高限,甚至還超過。 (4)皮下脂肪分布均勻,以面頰、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積累為顯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壯而肢端較細。
關于老年人肥胖癥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GHbA1C)、胰島素及C肽、血漿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血尿酸均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降低。24h尿17-羥皮質固醇與17-酮固醇的排出量常高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