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DNA折紙術創造動態納米機器工具箱
慕尼黑工業大學創造的最新DNA納米設備,包括一個具有可移動手臂的機器人,一本可以開合的書,一個可由開關控制的裝置和一個致動器。這一創造是將DNA作為納米級別的結構和機器的可編程建造材料的突破性科學進展。這項發表在期刊《科學》上的研究結果展示了一種結合以及重新排列模塊化3D建造單元的新方法,后者主要是通過拼接互補形狀,而非結合堿基對的鏈來實現。 它不僅開啟了建造具有可移動部件的實用納米機器的新方法,還提供了方便對自我裝配進行編程的工具箱。 DNA折紙術 這一領域被稱為DNA折紙術(DNA origami)——它借喻了日本傳統折紙技術——它正朝實際應用快速發展,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亨德里克·迪茨(Hendrik Dietz)教授在本月初這樣表示。迪茨因在這一進步中所起的作用而被授予德國科研最重要獎項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獎。 近些年,迪茨和他的研究......閱讀全文
蘇州納米所特異性結合多肽的肺癌干細胞研究獲進展
腫瘤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潛能,是腫瘤起始、生長、復發、轉移、耐藥性產生的根源。腫瘤干細胞的研究對腫瘤的早期診斷、有效治療、預后監測具有革命性的指導意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朱毅敏課題組以篩選肺癌干細胞特異性
精彩納米照片: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北京時間據《連線》雜志4月27日報道,每隔6個月,材料研究學會即會慶祝他們在研究進程中發現的最引人注目的圖片——贊美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如今,他們對實驗樣本的細致分析不僅產生具有潛在重要性的數據,還給人帶來頗富美學的靈感。以下是堪比現代藝術品的11幅納米圖片,讓人不禁感嘆隱藏于科學世界背后的藝術之
蘇州納米所基于特異性結合多肽的肺癌干細胞研究獲進展
腫瘤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潛能,是腫瘤起始、生長、復發、轉移、耐藥性產生的根源。腫瘤干細胞的研究對腫瘤的早期診斷、有效治療、預后監測具有革命性的指導意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朱毅敏課題組以篩選肺癌干細胞特異
理化所納米金殼光熱化療結合治療癌癥研究取得新進展
納米金殼偶聯轉鐵蛋白分子攜帶藥物靶向至腫瘤,光熱療與化療結合殺死腫瘤細胞 實現惡性腫瘤安全有效治療是目前生物醫學界的重大挑戰之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與應用研究室在唐芳瓊研究員的帶領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設計發展新型納米載體及其生物醫學應用。 具有新結構和新性能的多
納米醫療研究進展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納米療法與
國家納米中心腫瘤納米疫苗構建研究獲進展
腫瘤疫苗是指利用腫瘤抗原,通過主動免疫方式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腫瘤效應,激發機體自身的免疫保護機制,達到治療腫瘤或預防腫瘤發生的作用。盡管基于疫苗的抗腫瘤療法有優越的理論基礎,但目前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提高疫苗的免疫刺激效率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中國科學院國
將基因測序與醫學研究相結合
由于科技的進步,基因組測序的價格從2001年的1億美元降至如今的幾千美元。因為價格較低,現在很多人僅僅因為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就開始嘗試基因測序技術。 但是基因測序尚未普及。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Leslie G. Biesecker表示,能夠體驗這一先進科技的人數不超過五位數。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對
DNA結合蛋白的磷酸化研究
磷酸化化學計量的確定及磷蛋白形成動力學的測定l??????磷酸化作用化學計量的確定1.在冰上建立下列反應混合液:Tris-HCl(50mmol/L;pH8.0)/MgCl2(10mmol/L)????????250μlATP(10mmol/L)????????????????????????????
美研發將干細胞與納米管結合 加速骨骼生長
將干細胞與鈦氧化物納米管結合 據《每日科學》2月1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鈦氧化物納米管培植干細胞的加速骨骼生長新方式,可為骨科病人更快更好康復奠定基礎。 此項研究首次將干細胞與鈦氧化物納米管植入物相關聯。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生物技術將人間葉系干細胞放置在超
納米金殼光熱化療結合治療癌癥獲新進展
納米金殼偶聯轉鐵蛋白分子攜帶藥物靶向至腫瘤,光熱療與化療結合殺死腫瘤細胞 實現惡性腫瘤安全有效治療是目前生物醫學界的重大挑戰之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與應用研究室在唐芳瓊研究員的帶領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設計發展新型納米載體及其生物醫學應用。 具有新結構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