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參與的國際無中微子雙貝塔合作組(CUORE:Cryogenic Underground Observatory for Rare Events)宣布了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來自位于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CUORE實驗的第一階段CUORE0的科學結果,論文成果已在arXiv.org宣布,供全球物理學家參考。CUORE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馬約拉納中微子是否存在,也就是說中微子是否是其自身的反粒子,這將使科學家能夠回答為什么宇宙中的正物質遠比反物質多得多,為什么人類能夠在宇宙中存在的根本原因。 CUORE合作組由來自意大利、美國、中國、西班牙、法國等國家的130多位科學家組成,來自上海應物所核物理室的團隊早在2006年就加入CUORE合作組,承擔主探測器材料Te、TeO2粉末以及硝酸、鹽酸等溶劑材料的樣品純度的高精度檢測,隨后參與了CUORE0、CUORE......閱讀全文
“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實現科研夢想。” 這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作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貽芳曾在歐洲工作11年、在美國工作5年。2001年12
2012年,科學界充滿著淚水。83歲的希格斯熱淚盈眶,在他預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學家們發現了它,這歷史性的一天“能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簡直難以置信”。 與此同時,科學界也充滿歡樂。“輪子!這是輪子!”“好奇”號火星車在紅色星
陳和生院士。 歐洲核子中心捕捉“上帝粒子”實驗所用的“緊湊型繆子線圈”探測器設備 該探測器示意圖 7月18日下午,記者一行如約走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辦公室,就歐洲核子中心近日發布尋找希格斯玻色子最新進展進行專題采訪。作為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
現有中微子探測器都是埋在地下的數千噸龐然大物,它們才能隔絕宇宙射線等背景干擾,觀測到足夠數量的中微子。 日前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論文稱,美國科學家利用只有奶壺大小的探測器,首次捕捉到中微子與原子核間相干性散射,完成了那些巨型探測裝置多年來苦苦追尋未果的重要目標,從實驗上驗證了40多年前提出
2011年,全球科研領域捷報頻傳,外空新發現、醫衛新研發、基礎研究新突破……一項項成果記錄著人類在探索和發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與努力。 1、植物纖維中取“汽油” 生物燃料研發獲突破 3月,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生物技術直接從植物纖維素中提取出新型燃料異丁醇,該生物燃料在性質上更接近普通汽
吳健雄敬佩居里夫人,但如同對任何先賢和前哲一樣,并不盲目崇拜。她們都曾在科學的最前沿作重要的探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自然科學有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兩個方面。大多數科學家從理論研究入門,即便沒有大學或者實驗室支撐,也不妨礙有志者在這樣的科學園地中耕耘(進入大科學時代以后,沒有系統的科學訓練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RFBR)合作項目集中征集期間,共接收項目申請145項。根據相關規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項申請:序號科學部受理號申請人申請人單位項目名稱合作者合作者單位111110099張煥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30Si+208Pb極深壘下熔合反應研究Ale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RFBR)雙邊合作協議,2018年雙方共同資助中俄合作交流項目。經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202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俄方核對項目清單,以下189項申請通過初審: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俄方申請人俄方依托單位11181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
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相對論電子態的狄拉克方程。1929年,德國科學家外爾(Hermann Weyl)指出,當質量為零時,狄拉克方程描述的是一對重疊的具有相反手性的新粒子,即外爾費米子。這種神奇的粒子帶有電荷,卻不具有質量。但是80多年過去了,人們一直沒有能夠在實驗中觀測到外爾費米子。中微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1903年有人發現 α粒子照射在硫化鋅粉末上可產生熒光的現象。1911年,盧瑟福將玻璃面上涂一層硫化鋅的觀測屏用于α 粒子散射實驗,通過屏上的熒光閃爍,證實原子的核結構。 1929年科勒(L.R.Koehler)制成了第一種實用光電陰極——銀氧銫陰極,從此出現了光電管(phototube)。193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尋找暗物質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在等待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碰撞。 能不能找到暗物質?誰也無法打包票。誰也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唯一肯定的是,這件事情一定要做。 科研人員早已發現,如果僅存在人們已經探測到的物質,宇宙根本不應該是現在這副模樣,一定有什么別的東西在起作用。暗物質,得名于其不發射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這兩年我們國家量子科學研究喜遇豐收好年景,我國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順利升空,利用“墨子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等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并于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LHCb實驗發現了D介子的正—反物質不對稱性,并表示這項發現“絕對會被寫進粒子物理的教科書”。這一發現被CERN研究和計算主任Eckhard Elsen稱為“粒子物理學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科學家到底發現了什么?這次發現為什
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經說過:在科學探索中,聽到最激動人心的話,不是“尤里卡,我找到了”,而是“嗯……這挺奇怪!”恰是在最重要的新發現之前所出現的那一句。 悟空號衛星示意圖。悟空號衛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線電子能譜(紅色數據點),以及和美國費米衛星測量結果(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