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神經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是感覺神經元周圍突的末梢,與其他組織如表皮、肉等組成感受器,以接受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并將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傳向中樞,產生感覺。 感覺樹突末梢如何和周圍組織相互作用形成感受器目前尚不清楚。線蟲PVD感覺神經元具有規則的四級樹突,具有和高等哺乳動物感覺神經末梢相似的形態,是研究樹突發育和神經末梢形態發生的很好模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康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肌小節規則結構調控表皮半橋粒(Hemidesmosome)規則結構,進而調控表皮SAX-7/L1CAM規則條帶并指導PVD四級樹突(感覺末梢)生長。哺乳動物肌肉和感覺神經末梢形成的特化結構稱為肌梭“muscle spindle”,和PVD感覺神經末梢與肌肉連接十分相似,但“muscle spindle”中感覺神經末梢是否也是由肌小節規則結構調控有待進一步研究。 5月14日,Developmental Ce......閱讀全文
感覺神經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是感覺神經元周圍突的末梢,與其他組織如表皮、肉等組成感受器,以接受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并將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傳向中樞,產生感覺。 感覺樹突末梢如何和周圍組織相互作用形成感受器目前尚不清楚。線蟲PVD感覺神經元具有規則的四級樹突,具
7月4日,《神經科學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王以政研究組題為“經典型瞬時電壓受體通道5通過a亞型鈣調蛋白激酶2介導神經營養因子3對大鼠海馬神經元樹突生長的調控作用”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道了神經營養因子3 (Neurotr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研究組在國際腦科學雜志CerebralCortex上在線發表了題為Early Excitatory Activity-dependent Maturation of Somatostatin Interneurons in Cortical Layer
2013年11月25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研究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題為《蛋白激酶LKB1調控成年海馬新生神經元的極性樹突形成》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通過在體定點注射逆轉錄病毒操作,熒光標記成年小鼠海馬齒狀回區域的新生顆粒細胞,以及雙向改變標記神經元中蛋白激酶LKB
神經元群通過細胞之間大量的突觸(synapse)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整合,形成神經網絡,實現中樞神經系統感覺、思維、意識活動等高級功能,諸多神經精神性疾病的發生均伴隨著突觸結構或功能的異常。樹突棘是神經元樹突質膜上形成的微小膜狀突起,是興奮性突觸信號的主要接收位點。樹突棘的結構和功能可塑性是學習和
8月7日,《細胞》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于翔研究組題為《樹突棘的協同修剪與成熟由樹突棘間對Cadherin/catenin復合物的競爭所介導》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相鄰樹突棘之間對cadherin/catenin復合物的競爭決定了它們在樹突棘修剪過程中的不同命運
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于12月17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鮑嵐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FMRP-Mediated Axonal Delivery of miR-181d Regulates Axon Elongation by Local
6月20日,BLOOD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課題組在腫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是該課題組繼發現CD146是腫瘤血管新靶標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此項研究揭示了腫瘤血管內皮標志分子CD146作為細胞表面受體促進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機制,是CD146作為腫瘤血管
神經營養因子家族成員BDNF是調控高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與穩態的重要信號分子,通過結合神經元細胞膜表面受體TrkB調節神經元的發育、分化、功能維持以及突觸可塑性。BDNF結合誘導TrkB形成二聚體并發生自體磷酸化,其磷酸化位點將募集下游效應因子,從而激活下游信號通路。BDNF-TrkB信號復
近期,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鮑嵐課題組的最新研究進展——Axon-enriched lincRNA ALAE is required for axon elongation via regulation of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