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患者血液中提取的T淋巴細胞通過體外培養,加入一種能識別腫瘤細胞并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體,就生成了一種免疫力更強的“細胞導彈”——CAR-T細胞。然后將其輸回患者體內,就可如GPS導航般對癌細胞發動攻擊,直到將其殺死。近日,西南地區首位運用CAR-T細胞療法完成治療的白血病患者從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康復出院。 癌癥病人因放、化療導致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是導致病情復發的重要原因,也是困擾醫學界的一大難題。CAR-T細胞療法則是一種全新的生物免疫治療方法。據新橋醫院血液科主任張曦教授介紹,這種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模式通過提取患者體內T淋巴細胞,經過體外10至14天的培養改造,通過載體整合進入到正常T細胞基因序列,形成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被重新編碼的T細胞就能獲得特異性識別和攻擊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尤其對白血病細胞有很強的識別能力,有如“細胞導彈”,能精確“點射”白血病細胞,但又不會傷及正常細胞。由于是誘導、激活自體細胞......閱讀全文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使癌癥治療進入了新的時代。無論是科研界,還是商業界,都絲毫沒有掩飾對這一領域的熱情。2016年,Cell雜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論文中,免疫療法占兩席。事實上,這兩項成果只是去年癌癥免疫療法重要突破進展中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2016年,科學家們在Cell、Natur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抑制劑分子,這種特殊分子藥物能夠對PTEN缺失的癌細胞產生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相關研究或為未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癥的潛在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全球從事癌癥研究的科學家們相繼發現多種抗癌靶點,與此同時研究者
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志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干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
2017年8月,全球迎來首款上市的CAR-T療法,美國FDA批準諾華的Kymriah用于25歲以下復發難治性B淋巴細胞急性白血病(B-ALL)患者。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事件。緊接著的10月,吉利德/Kite Pharma的Yescarta獲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
2017年8月,全球迎來首款上市的CAR-T療法,美國FDA批準諾華的Kymriah用于25歲以下復發難治性B淋巴細胞急性白血病(B-ALL)患者。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事件。緊接著的10月,吉利德/Kite Pharma的Yescarta獲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當人體內大多數細胞開始不受控的分裂時,癌癥就發生了。癌癥這類因細胞分裂分化出現異常的疾病從古有之,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踏入了微觀世界,開始從細胞分子角度去尋找治愈這類疾病的方法。 而目前最受青睞的技術莫過于細胞免疫療法,人們嘗試從細胞角度去消滅癌癥,從賦予不同種類免疫細胞具有特異性的“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2019年10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開發出光學混合篩選技術,可在幾天內篩選人細胞中的數千個基因 doi:10.1016/j.cell.2019.09.016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
41歲的阿美(化名)幾乎陷入絕望。突如其來的反復高燒,將她拖入一場噩夢。醫生診斷結果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費城染色體陽性,T315I突變。經過近四個月三個周期的化療,花費超過50萬元后,一切又回到原點。她體內的癌細胞依舊存在。阿美的丈夫為她發起了一場目標為100萬元的網絡募捐。他們把最后的希望押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7月14日,南方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研究攜帶綠色熒光蛋白和目的基因的癌細胞。姚開泰院士。 最新成果 ●團隊在蔬菜里找到一類硫氰酸類物質,試驗證明能殺死和預防腫瘤干細胞。再利用患癌的模式生物進行試驗,發現和驗證了其針對腫瘤干細胞的效果,目前正在研發硫氰酸類藥物。 ●團隊能在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基因治療通過基因操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德國一名7歲的兒童因患有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導致全身80%的皮膚損傷丟失,在接受表皮干細胞基因治療以后,這名患兒重獲健康皮膚并出院,至今正常。 在此項研究之前,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在《社交網絡》這部由大衛·芬奇執導、以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中,有一位配角頗為人所印象深刻,他就是好萊塢大帥哥賈斯汀·汀布萊克扮演的肖恩·帕克(如上圖)。在電影中,他吸食毒品,并與維多利亞秘密女郎風流約會,而且為了利益他寫了一張支票給愛德華多·薩維林,并朝其臉上扔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在一些患有腎癌和其他泌尿系統癌癥的患者的腫瘤內部建立了“前線作戰基地”或者說淋巴結樣結構。腫瘤中免疫細胞得到良好支持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控制他們體內的癌癥生長,這一發現可能指導腎癌患者手術后的治療決策。此外,正在進行的研
2004年6月,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姑娘分到我這里做檢查。她那年22歲,剛剛訂婚。在畢業前的幾個月里,雪莉(化名)一直被咳嗽搞得不得安寧。CT(computed tomographic,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她的雙肺有多處陰影,而進一步的活組織檢查顯示,這是一種來自皮膚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肺
律師Mark Gorman第一個被確認的腫瘤是脖子左側的一個小型黑色素瘤。醫生移除其腫瘤后向他保證,癌癥被治愈了。 然而8年后,醫生在1998年例行體檢時發現Gorman的腹部有腫塊,黑色素瘤已擴散到肝臟,該腫瘤纏繞在下腔靜脈上,不
腫瘤免疫治療,實際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把腫瘤的特征“告訴”免疫細胞,讓它們去定位,并造成殺傷;另一種是解除腫瘤對免疫的耐受/屏蔽作用,讓免疫細胞重新認識腫瘤細胞,對腫瘤產生攻擊(一般來說,腫瘤細胞會巧妙偽裝,逃脫免疫的監視)。 第一種情況,因為要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因此,目前多為免疫細胞治療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