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科研人員最近利用納米生物復合材料研制出一種新型電子設備,可以像測血糖一樣快速診斷白血病,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時間。 據介紹,這種新設備可在一個小時之內檢測出患者是否攜帶癌細胞,而現行的診斷方法最長要三個星期才能有結果。鑒于某些白血病的癌細胞擴展速度極快,快速確診有著重要意義。 巴西圣保羅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將納米金粒子與一種稱為菠蘿蜜凝集素的物質結合,并加入熒光染料,制成納米生物復合材料傳感器,以此為基礎研制出新的檢測設備。 菠蘿蜜凝集素是一種從菠蘿蜜中提取的蛋白質,能夠識別人體癌細胞里大量存在的特定糖類物質,進而確認癌細胞的存在。如果血液樣本中存在癌細胞,與傳感器發生相互作用后,就會發出熒光。研究人員說,這種方法類似于通過血液檢測測量血糖值。 除了所需時間短,新設備還有低成本、便攜等優點,有利于診所推廣使用。研究團隊計劃在更大范圍的病人中進行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其效果并尋求實用......閱讀全文
日本神戶大學5日發表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在生物體內的運動受到細胞膜張力的控制,并且確認一種能感知膜張力的蛋白質在此過程中發揮著傳感器的作用。 這一成果首次在分子級別弄清了膜張力與細胞運動的關系,將有助于盡早發現癌癥并預防癌細胞轉移。 構成身體的細胞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其運動會受到
最近,挪威卑爾根大學(UiB)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了一種蛋白質,可使癌細胞能夠進行擴散。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4日的《Cancer Cell》。 在一個腫瘤內的細胞差異很大。盡管一些仍然是“好”細胞,不制造麻煩,但是其他一些細胞會變得具有侵襲性,并開始擴散到其他器官部位。我們很難預測哪些細胞會變
近日,以封面形式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中,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10種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癌癥藥物并未靶向目標蛋白,因此藥物不能按預期發揮作用。 這一發現緣于一個完全不同的事件。在過去的幾年里,CSHL
這一發現有助于醫生了解并預防癌細胞在體內的擴散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有些癌細胞可以釋放一種叫“骨橋蛋白”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喚醒”體內休眠的癌細胞。這一發現有助于醫生了解并預防癌細胞在體內的擴散。 據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報道,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給實驗鼠同時移植了兩種癌
【Technews科技新報】癌癥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死因,人們往往“談癌色變”。有些人生活過度緊張怕東怕西,深恐癌癥上身;有些人干脆避而不談,以為自己絕不可能得到癌癥。事實上,多數癌癥都是逐漸形成的“慢性病”,許多癌癥患者的存活率還較末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因此面對癌癥,人們應盡量理性對待。癌
癌細胞的基因組中往往會充滿著多種遺傳突變,從而就會誘發細胞不經意地制造多種異常蛋白質,和其它細胞一樣,癌細胞也需要時刻進行自我清理來得以生存,如今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抑
英國癌癥研究會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其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并形成新腫瘤的關鍵機制,未來有望據此開發出有針對性的藥物,抑制癌細胞擴散。 領導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馬蘭希在美國新一期《細胞》雜志上報告說,癌細胞一旦擴散到身體的某個部位,就需要利用新環境中的機體組織來幫助癌細胞形成新腫瘤,
眾所周知,藥物的研發過程不僅漫長而且失敗率高、耗資巨大。很多抗癌藥物在實驗室檢測中似乎很有希望,但常常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失敗。為什么大多數進入臨床試驗的抗癌藥物會失敗?其背后的機制是怎樣的? 對于這一難題,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給出了部分答案。研究發現,靶向蛋白質的抗癌藥物雖然可以殺
波鴻魯爾大學(RUB)的生物物理學家證明,拉曼顯微鏡可用于檢測腫瘤細胞對癌癥藥物的耐藥性。與傳統方法不同,該方法不需要任何抗體或標記物。它檢測細胞對給藥藥物的反應,因此可以確定藥物在臨床前研究中的作用。Samir El-Mashtoly(右)和Klaus Gerwert在Ruhr-Univers
德國癌癥中心和慕尼黑的赫爾姆茨中心的科學家最近找到了一種治療淋巴癌的新辦法,利用患者癌細胞中的病毒感染體來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活性抗癌細胞來消滅癌細胞。 德國癌癥中心的德勒克勞澤教授介紹說,在人體淋巴系統內會產生20多種不同淋巴結瘤,其中大部分通過殺死B淋巴細胞可以得到治愈,目前治
德國癌癥中心和慕尼黑的赫爾姆茨中心的科學家最近找到了一種治療淋巴癌的新辦法,利用患者癌細胞中的病毒感染體來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活性抗癌細胞來消滅癌細胞。 德國癌癥中心的德勒克勞澤教授介紹說,在人體淋巴系統內會產生20多種不同淋巴結瘤,其中大部分通過殺死B淋巴細胞可以得到治愈,目前治愈率已達到
日本一項新研究顯示,木瓜種子中的一種成分能對大腸癌增殖的蛋白質起到抑制作用。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開發出治療和預防大腸癌的有效藥物。 大腸細胞內異常蛋白質過剩堆積后,促進細胞增殖的基因就會變得活躍,最終導致癌細胞不斷增殖。 岡山大學教授中村宜督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木瓜種子中含有的異硫氰酸芐酯能促
即便是最常見的癌癥治療方案也會為患者帶來難以避免的化療傷害。對于胰腺癌和其他侵襲性癌癥的患者來說,現狀則顯得更為嚴峻,目前尚不存在任何一種癌癥療法針對胰腺癌等惡性癌癥具有療效。 近日,一批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科學家發現了三種能夠在癌細胞分裂時將其快速殺死的蛋白質。 這項由TAU薩
水仙花能很快治愈癌癥么?一項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科學學院和癌癥研究中心的RNA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新研究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相關研究發表在Cell旗下的《Structure》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項研究由Denis Lafontaine領導,他們從黃水仙(石蒜科水仙)中提取了一種
癌細胞的擴散正是導致大多數癌癥患者死亡的罪魁禍首。目前,醫務工作者們通常通過化療抑制癌細胞的轉移,但化療本身的效果有限,且會帶來強烈的副作用。而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或許在未來能夠幫助癌癥患者們減免化療之苦。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蛋白質療法,該療法能夠破壞癌細胞從腫瘤中分離的過程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科學家們發現,熱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 HSP)是大型蛋白復合體(英文名為epichaperome)的組成部件。鑒于這些蛋白復合體起到了維持腫瘤細胞存活的作用,所以有望成為治療癌癥的新靶點。 當腫瘤血管的形成速度跟不上腫瘤生長的速度時,腫瘤細胞就會處于應激條件下,例如缺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6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日前研制出了一種能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摧毀癌細胞的新型藥物,對乳腺癌、腸癌、前列腺癌、子宮癌、腦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種癌癥都有療效。此外前期研究表明,該藥物還可用于治療血癌(白血病)。研究人員表示,若能及早使用,該藥物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惡性腫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該院聯合慶北大學成功開發出有效激活體內免疫細胞活性的納米粒子,該納米粒子只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同時提高免疫系統活性。動物實驗表明,該粒子不僅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還可以防止癌癥二次復發。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雜志《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這一研究由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Denis Lafontaine團隊完成。他們檢測了一種提取組黃水仙的天然產物——hemanthamine(HAE)的抗癌特性。圖片來源于網絡 何為HAE? 黃水仙隸屬于石蒜科,而后者是20種“最廣泛應用的藥用植物家族”之一,這主要與其含有的具有藥理活性的
分類信息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于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所以在營養上尚可根據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分為完全蛋白質、半完全蛋白質和不完全蛋白質三類。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不但能維持成人的健康,并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如乳類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類中的卵白蛋白、卵磷蛋白
超過3500萬美國人每天都在服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其機體的血脂水平,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在實驗室對人類細胞進行研究后發現,他汀類藥物或能幫助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已確定了姜黃素(來源于香料姜黃的生物活性分子),預防結腸癌癌細胞轉移的機制之一。研究發現,姜黃素能阻斷結腸癌蛋白質--皮層蛋白。皮層蛋白對于癌細胞運動是必需的蛋白質,它經常在癌癥中過度表達,從而促使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在美國,結腸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男性
【1】eLife:前列腺癌標志物PSA會激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促進癌癥轉移 DOI: 10.7554/eLife.44478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一種前列腺癌標志物,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和淋巴管生成生長因子的催化劑之一,而這些因子有助于癌癥的擴散。赫爾辛基大學(U
【1】eLife:前列腺癌標志物PSA會激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促進癌癥轉移 DOI: 10.7554/eLife.44478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一種前列腺癌標志物,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和淋巴管生成生長因子的催化劑之一,而這些因子有助于癌癥的擴散。赫爾辛基大學(U
Andy Tay喜歡網上購物。然而,Andy Tay經常發現自己在結賬時對交付選項很糾結。這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快遞服務都是同樣有效和沒有壓力的。 這段個人經歷也啟發了他的研究。作為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后學者,Andy Tay設計了微小的納米材料--比一粒米還小一萬倍的物體--來更好地將DNA傳遞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出了一種納米粒子,能夠攜帶兩種不同藥物,并將其有針對性地投放到癌細胞的不同部位,有望大幅改善癌癥的藥物治療效果。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雜志上。 論文第一作者,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副教授顧震(音
【Technews科技新報】所有癌細胞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持續不斷增生。傳統的癌癥化療藥物即是針對此特性毒殺它們。但人體內有許多正常細胞也需要經常性進行細胞增生,才能維持器官組織功能運作,因此化療藥物也會傷及這些正常細胞,造成不小的副作用。事實上,發生于不同器官的癌癥其成因不盡相同,甚至同樣稱
眾所周知,癌細胞由于其特殊的代謝作用,會受到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應激的影響。癌細胞的特征是高攝取和高利用葡萄糖,這是控制癌細胞分裂和轉移能力的眾多因素之一。通過對小鼠和人體組織的研究,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現在已經揭示了當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時,這些環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圖片來源:Cell 當癌
法國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通過研究找到了肥胖與前列腺癌之間的聯系。他們發現脂肪細胞能夠釋放一種特定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小鼠前列腺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該發現證實了此前肥胖增加前列腺癌患病風險的猜測,或有助于開發出治療前列腺癌的全新策略。 此前,就有不少科學家和醫生認為肥胖與前列腺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