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樹蛙能發展出對甲萘威殺蟲劑的抗性。 一些種類的青蛙能快速開啟對一組常用殺蟲劑的遺傳抗性。近日,科學家在于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舉行的美國生態學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報告稱,在一種情況下,樹蛙能在暴露于污染環境后僅僅一代的時間里部署出此類防線。 這是首個已知的脊椎動物種群通過被稱為表型可塑性的過程發展出殺蟲劑抗性的例子。在這一過程中,某些基因的表達發生變化,以應對環境壓力。它并不涉及通常需要很多代才能發生進化的基因本身的改變。 上述研究團隊的領導者、紐約特洛伊倫塞勒復合技術研究所生態學家Rick Relyea表示,青蛙的這種快速響應為三分之一面臨威脅或滅絕的兩棲類物種帶來了希望。 “青蛙能以比我們此前認為的更快速度發生進化。”俄勒岡州立大學兩棲動物生態學家Andrew Blaustein認為,“很可能這些驚人的發現對于物種保護具有一些實用價值,但形勢是復雜多變的。就像一杯雞尾酒,很多問題會混在一起。” 該團隊最新發表的一些......閱讀全文
自從人類最初從我們的原始祖先進化以來,我們就陷入了與人類遭遇的最大傳染病—瘧疾的斗爭之中,瘧疾是一種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來傳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兩分鐘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瘧疾而死亡。2016年在91個國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大約有2.16億瘧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
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或許都并不了解抗瘧疾藥物、蚊帳,甚至對瘧疾的基本知識都并不太了解,但我們的機體仍然能夠有效抵御瘧疾的感染,在人類與瘧疾激烈的斗爭中,人類生存的一種方式就是使我們對病原體變得并不那么友好,而這或許就是事實。 在幾千年的時間里,我們機體遺傳密碼中發生的隨機差異會無意中降低
據國外媒體報道,2009年全球經濟受經濟危機影響將延緩增長速度,但是科學研究的步伐卻并不會因此而停滯。目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征求了專家小組意見,預測了2009年的重大科學突破,這些科學突破涉及各個領域,比如動物學、天文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 1、動物學:對野生動物的基
有毒的爬行動物、蟲子和海洋生物都有著臭名昭著的名聲,它們是危險的有時是威脅生命的生物。但是,在一項新的論文中,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化學與生物化學副教授Mand? Holford及其同事們詳細介紹了技術和不斷增加的對毒液進化的理解如何為開發能夠治療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疼痛
烏鴉會銜著木棍在小洞中戳來戳去來獲取食物,而在人類進化史冊的絕大部分篇章中,我們做的還不如烏鴉漂亮。當然慢慢地我們學會了燧木取火,開始打造石制工具,時至今日,熱兵器,殺蟲劑和抗生素赫然在我們的工具序列中。通過使用工具,我們幫助那些對我們有用的物種生存了下來,這其中包括釀酒用的小麥、酵母,提供肉食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奧地利的科學家們近日稱,他們目前已經在昆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共有的分子受體,或者稱之昆蟲交配以及產卵的“開關”。通過最新研制的化學藥物,科學家們有望切斷害蟲繁殖的途徑,從而減少人類和動物性疾病的傳播。 蚊蟲叮咬人類并傳播疾病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歷時5年破譯青蒿“基因密碼”;培育的高含量青蒿新品種在非洲“落地生根”,一舉攻破原料就近供應難題;貼心考慮非洲本土居民偏好,預防瘧疾的膳食補充劑化身小小“軟糖”,攜帶方便、口感佳,為瘧疾爆發地非洲大陸開出“中國良方”;青蒿素神奇新妙用獲發掘,有望開發降脂新藥……上海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唐克軒
歷時5年破譯青蒿“基因密碼”;培育的高含量青蒿新品種在非洲“落地生根”,一舉攻破原料就近供應難題;貼心考慮非洲本土居民偏好,預防瘧疾的膳食補充劑化身小小“軟糖”,攜帶方便、口感佳,為瘧疾爆發地非洲大陸開出“中國良方”;青蒿素神奇新妙用獲發掘,有望開發降脂新藥……上海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唐克軒
三位嘉賓與主持人互動。左二起分別為顧紅雅、許智宏、饒毅 11月24日晚,當許智宏、饒毅和顧紅雅三位教授現身北大金光生命科學樓鄧祐才報告廳時,現場已經座無虛席,不少人在講座開始前才得以擠進來,尋找空地坐下來。 關注過中美雙邊關系、克里米亞大變局等宏大話題的“
據媒體報道,生活在紐約和新澤西州間的哈德遜河中的大西洋小鱈,由于數十年來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響,在短短幾十年內就進化出了抗藥性,可以將毒素保存在脂肪中而不會對自身造成損害。科學家認為,雖然一般來講長期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這也是一個污染驅動進化的典型例子。 進化是個漫長的過程,為
據媒體報道,生活在紐約和新澤西州間的哈德遜河中的大西洋小鱈,由于數十年來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響,在短短幾十年內就進化出了抗藥性,可以將毒素保存在脂肪中而不會對自身造成損害。科學家認為,雖然一般來講長期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這也是一個污染驅動進化的典型例子。 進化是個漫長的過程,為什么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The scientist雜志盤點了2013年度的高引基因組研究,讓我們看看今年又有哪些新解碼的基因組受到熱捧。 斑馬魚基因組 種屬:Zebrafish, Danio rerio 基因組大小:~1.41 billion base pairs 斑馬魚(Da
2月28日,ISME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牽頭完成的題為Population genomics and evolution of a fungal pathogen after releasing exotic strains to contr
2月28日,ISME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牽頭完成的題為Population genomics and evolution of a fungal pathogen after releasing exotic strains to contr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這一途徑讓病毒傳播周期大大縮短,可導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快速流行。”程功對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3月22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發現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這一途徑讓病毒傳播周期大大縮短,可導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流行。”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上解析出非洲豬瘟病毒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揭示它的組裝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z1439 非洲豬瘟(A
聚酮化合物是一大類次級代謝產物,具有多樣的化學結構以及豐富的生物活性,包含許多在臨床或其他領域廣泛應用的抗生素、抗真菌劑、細胞抑制劑、抗膽堿結合劑、抗寄生蟲劑、動物生長促進劑和天然殺蟲劑等。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楊克遷研究組長期從事II型聚酮生物合成及其調控機制的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一類具有不同
“973”計劃項目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課題結題總結會日前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錢旭紅院士主持。該項目發表論文總計801篇,申請專利280項,授權119項,其中國外授權專利11項。 會上,課題負責人匯報了5年來課題的完成情況和代表性成果,錢旭紅院士作了項目總結。該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我們的身體能夠而且應該被“排毒”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毒的世界里。當你瀏覽報紙,讀到這段文字時,你也正在吸入鉛。你的下一頓午餐中可能包含各種各樣的有毒物質,從天然的毒物到殺蟲劑以及污染物等在內,不一而足。結果,人體成為一個各種疑似化學品名正言順的“垃圾桶”。美國最新公布的《人體暴露于環境化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UMBC博士后Sarah Stellwagen和美國陸軍研討實驗室(Army Research Lab)的Rebecca Renberg最新刊登在《Genes, Genomes, Genetics》研討,初次發表了兩種基因的完好序列,這兩種基因能夠讓蜘蛛發生膠水---一種
“這么多年來,我做食品安全的報告時從來不談轉基因,因為我認為它不屬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可是在互動時,總有人會提。” 4月29日,在北京市科協科技思想庫轉基因技術決策咨詢沙龍(以下簡稱“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上臺道出了這樣一番話。 與其說這是陳君石個人的“困惑”,不如說這是當下中國關
水蚤成為第一種基因組被測序的甲殼類動物 科學家們已經對蚤狀蚤水蚤的基因組完成了測序。蚤狀蚤是環境科學和其他生物學領域的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這也是基因組第一個被測序的甲殼類動物。John Colbourne及其一個國際性的研究團隊報告說,這種極其細小的淡水蝦的親緣生物的基因組中充滿了
基因驅動,漸成生物界“新寵” 近年來,“基因驅動”成為生物學界的新興熱門研究領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遺傳給下一代的一種自然現象。借助被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研發出人工“基因驅動”系統,并在酵母、果蠅和蚊子中證實可實現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遺傳。 作為一種可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40年,神經退行性疾病將會取代癌癥,成為人類第二大致死疾病。然而目前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有效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老齡化時代不可忽視的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 神經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NDD)是一類
精準醫療并不是美國人在今年才剛剛提出的詞匯,它最早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1年提出。而此前人們已經提出了“4P 醫學模式”,即預測、預防、參與以及個體化醫療,精準成為第五個P。 它將數字醫療和大數據進行結合,有時也被稱作是個性化醫療。盡管在一些領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精準醫療更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公布了本年度最受歡迎的十大新聞,其中包括探索愛因斯坦的獨特大腦,恐龍捕獵手法和abc猜想證明等。該評選基于《自然》雜志網站“新聞與評論”欄目的新聞點擊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讀者的喜好。 1. 探索愛因斯坦獨特大腦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研人員通過照片將愛因
石家莊引入智能化生物毒性預警和應急監測技術,實現實時監測,降低運維費用 青鳉魚,也就是俗稱的稻田魚。這種魚對待不同量的化學毒性會有不同行為響應,其逃避運動的電信號會產生變化。 ●采用常規的化學監測,難以對多種化學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預警遲滯,一旦發生水環境污染事故,再到采取有效的
青鳉魚,也就是俗稱的稻田魚。這種魚對待不同量的化學毒性會有不同行為響應,其逃避運動的電信號會產生變化。 ●采用常規的化學監測,難以對多種化學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預警遲滯,一旦發生水環境污染事故,再到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我國的水源地監測技術一般包含常規5參數指標、氮、磷、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