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家肝臟腫瘤中心2月26日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正式成立。這將有利于解決肝臟腫瘤規范治療的最優化。 據介紹,中國腫瘤患者中以患肝癌、肺癌兩大病種最多,80%以上的肝癌是因乙肝所致。 目前,肝臟腫瘤患者到醫院就診,往往需要到不同的科室找不同專業的專家診治,耗時、費力,也很難確定到底采取哪一種治療方法好;中國國內幾乎所有綜合醫院對肝臟腫瘤的診療手段或技術平臺都分布在不同學科和科室中,即在同一個醫院內至少有6、7個科室同時在收治肝癌患者,各科醫生受專業所限,對肝癌診療方案決策并非都是最全面和最優。 由感染內科、腫瘤內科、肝膽外科等九個不同專業科室組成的聯合肝臟腫瘤診療與研究中心,26日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正式成立。該中心由國家重大傳染病乙肝防治項目首席科學家侯金林教授牽頭設立,今后到南方醫院求診的肝臟腫瘤病人將統一由該中心收治,其他臨床科室將不再各自接收此類患者,這將從根本上保證肝臟腫瘤治療規范化、最優化。 ......閱讀全文
癌癥,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是各國政府嚴陣以待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中國男女前五位死亡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圖/視覺中國) 控制癌癥,不但被列入政府的衛生戰略重點,全球科學家們也殫精竭慮,試圖攻破這一頑疾。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
腫瘤的發病情況究竟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最新最權威的數據。今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2017年收集的2014年的全惡性腫瘤登記資料,這兩個時間點可能讓您產生疑問。 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層級眾多,要想把全國30多個省市的數據集中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到2017年才收集全2014年的數據。而
關鍵詞:脂代謝,脂質組,腫瘤,生物標志物 大多數腫瘤具有異常活化的脂質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合成,延長和去飽和脂肪酸,以支持細胞增殖。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SCD),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SCD基因在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等中有過量表達。然而近期發表在《Natu
關鍵詞:脂代謝,脂質組,腫瘤,生物標志物 大多數腫瘤具有異常活化的脂質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合成,延長和去飽和脂肪酸,以支持細胞增殖。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SCD),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SCD基因在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等中有過量表達。然而近期發表在《Natur
關鍵詞:脂代謝,脂質組,腫瘤,生物標志物 大多數腫瘤具有異常活化的脂質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合成,延長和去飽和脂肪酸,以支持細胞增殖。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SCD),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SCD基因在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等中有過量表達。然而近期發表在《Natu
大多數腫瘤具有異常活化的脂質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合成,延長和去飽和脂肪酸,以支持細胞增殖。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SCD),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SCD基因在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等中有過量表達。然而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卻表明肝癌、肺癌細胞不受SCD抑制影響
2019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匯總、分析及發布工作。 (由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后3年,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 惡性腫瘤(癌癥)已經成為嚴重威脅
通過癌癥綜合干預、篩查和早診早治來減輕癌癥疾病負擔、治愈或大幅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現階段中國在癌癥防控領域的首要任務。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中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近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癌癥流行病學》雜志上發
炎炎夏日馬上就要來了。 讓各位操心的不僅有腰上的小肥肉,還有那一曬就往外冒油、讓人討厭的油性皮膚。 皮脂腺生產的油脂,雖然讓人討厭,但奇點糕萬萬沒想到,癌細胞卻很喜歡這種生產油脂的方式。 近日,比利時Sarah-Maria Fendt博士團隊的研究,讓奇點糕大跌眼鏡。 他們發現,為了滿足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中國浙江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稱為mTOR抑制劑的癌癥藥物變得更敏感。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
根據WHO資料,全球范圍內惡性腫瘤是人類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總死亡人數的22%,并逐年增加。10種常見腫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肛門癌、白血病、子宮頸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徑。以肝癌為例,腫瘤直徑<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生物類物質。本文為人體不同器官中的常用腫瘤標志物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環中含量極微<20μg/L。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最佳標志物,診斷陽性率為60%~70%。血清AFP>40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環中含量極微<20μg/L。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最佳標志物,診斷陽性率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續4周,或200~400μg/L持續8周者,結合影像檢查,可作出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s,TM) 是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腫瘤細胞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存在于病人的、、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鑒別診斷、觀察療效、監測復發和預后評價
作為一名有二十年工作經驗的檢驗人,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1.在一些健康人體檢中,篩查出AFP或CEA輕度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不到一倍),結果被檢者上網一查AFP:腫瘤標志物、肝癌相關;CEA:腫瘤標志物、與胰腺癌、膽管癌、胃癌相關……幾個大字赫然醒目,嚇出一身冷汗,以為自己得了癌癥。2.一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胚胎期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環中含量極微<20μg/L。AFP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最佳標志物,診斷陽性率為 60%~70%。血清AFP>400μg/L持續4周,或200~400μg/L持續8周者,結合影像檢查,可作出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急慢性肝炎
隨著腫瘤發病率升高,腫瘤相關檢查越來越被重視,腫瘤標志物(TM)的檢測常常在體檢、門診、住院患者中應用,腫瘤標記物輕度升高常常給患者甚至醫師帶來恐懼,但實際上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不夠強,不能單純依據腫瘤標志物來明確有無腫瘤,但可提供進一步診斷線索。除了本-周氏蛋白(骨髓瘤)、AFP(肝細胞癌)、HCG
央視網消息:國家癌癥中心目前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據估計, 2014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 報告顯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是我國主要的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部新
4月15日—21日是第十九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保護環境,遠離癌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50萬,因癌癥死亡約250萬。 環境因素是不是腫瘤多發的禍首?癌癥到底可控嗎? 10年之內發病率難降 根據今年年初對外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全國每六分鐘就有一人被確
報告顯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是我國主要的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部新發病例的77%。圖片來源于網絡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腫瘤死因,約占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83%。 國家癌癥中
據韓媒報道,在最近30年期間,韓國男性死亡率增加最多的癌癥是前列腺癌,女性是胰腺癌。前列腺癌死亡率劇增的原因在于韓國男性趨于身體肥胖、攝入脂肪過多和運動不足等。 據報道,韓國公州大學保健行政學系任達五教授研究組對1983年開始的30年期間韓國主要癌癥死亡率進行分析后發現,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癥 已被批準臨床使用》的文章最近網上很火。文章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癥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一時間,“滴血測癌”這一提法熱度飆升。這事靠譜嗎?求證欄目記者得到了羅永章團隊
2013年,研究人員在癌癥分布、癌癥譜、癌癥發病機理、癌癥特點以及癌癥治療上都有一些獨特和新的發現,為癌癥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線索。 發病率和癌癥譜 ——肺癌發病率和致死率均最高 從屬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3年出版的《世界癌癥報告》顯示,全球癌癥發病
記者從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2月17日,該院與亞洲癌癥研究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伙伴關系。雙方將合作開展亞洲最常見的兩種癌癥――肺癌和肝癌的基因組學研究,共同創建藥物基因組癌癥數據庫,以加速藥物發現進程及癌癥新型治療方法的研究。  
2019年,生物醫學領域風起云涌。 在基因編輯嬰兒的余波中我們步入2019,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很多歷史性突破,鄧宏魁教授等利用基因編輯干細胞治療艾滋病,魯伯勛教授等開發了用于治療亨廷頓病的小分子“膠水”。 這一年也有很多并不愉快的消息,多位行業大佬涉嫌學術造假,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被砍殺的新聞
廣州市疾控中心最新癌情監測數據顯示,肺癌是廣州市民最常見、也是導致死亡最多的惡性腫瘤。和10年前(2000年)的癌癥發病情況相比,肺癌、肝癌、宮頸癌仍處于發病高位,部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較大,如女性宮頸癌、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都增加了1倍左右。鼻咽癌、胃癌、食管癌等發病率則有所下降。
根據WHO資料,全球范圍內惡性腫瘤是人類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總死亡人數的22%,并逐年增加。 10種常見腫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肛門癌、白血病、子宮頸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徑。以肝癌
10月26日,記者從2015年廣西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啟動會暨培訓班上了解到,該項目從2014年啟動以來,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者共對5.9萬余人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出高風險人群24846人次,高危人群臨床篩查7480人次。 目前,2015-2016年度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已經啟動,如果你在西鄉塘轄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s,TM)是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腫瘤細胞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存在于病人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鑒別診斷、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