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這是我國首部國家級水土保持規劃,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據。 水土流失占到國土面積1/3,大規模開發建設是主因 全國水土流失狀況如何?為何要出臺國家級規劃?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劉震說,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我國水土流失面積294.91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0.72%。可以說,我們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數據顯示,因水土流失,全國年均損失耕地100萬畝,黃土高原嚴重區每年流失表土1厘米以上,東北黑土地變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層流失殆盡。嚴重的水土流失,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 目前,全國累計綜合治理小流域7萬多條,實施封育保護80多萬平方公里。劉震說,水土流失是當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大規模開發建設是導致人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防治水土流失,涉及各地、各部門方方面面工作,需要整......閱讀全文
國家發改委近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西部地區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規劃綱要(2012~2020年)》(下稱《規劃》)。《規劃》根據國家生態地理區劃以及西部地區生態地理特征,將西部重點生態區劃分為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養區、西南石漠化防治區、重要森林生態功能區等五個重
近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實施《河北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 按照《規劃》,到2020年,河北省基本建成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1萬平方公里,減少土壤流失量1500萬噸,重點防治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到2030年,建成水土流失綜合
水土保持法修訂草案23日首次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規定,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水土流失治理。 草案對水土保持規劃、預防、治理、監測和監督等作出修訂。中國水利部副部長周英表示,水土保持規劃方面,草案規定水土流失調查制度,縣級以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今年蓄水在即,并將于明年汛后實現通水。在各方面努力下,水源區生態保護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影響水質的問題仍然存在,亟須解決。 庫區水質安全隱患猶存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涉及湖北、陜西、河南三省。湖北環保部門今年4月的監測結果顯示,十堰市流入
8月7日深夜,在甘肅省舟曲縣城北面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發生了特大泥石流,導致舟曲縣城千余人遇難,數百人失蹤,近半樓房被淹,造成震驚世界的舟曲“8·7”特大黏性泥石流災害。 目前,眾多分析認為地形地貌、地質、“5·12”汶川地震、長期干旱及高強度降雨等是舟曲“8·7”特大黏性泥石流災害
隨著社會的需要,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導致我國的水土流失嚴重。小流域是我國水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效果的好壞與水土資源的發展息息相關。但是,小流域的綜合治理所面對的情況也越來越嚴峻,國家已重視起來,加強了治理的技術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 1、風蝕片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研究背景、相關概念及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日,水利部、財政部正式啟動第五期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根據水利部、財政部聯合批復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2013-2017年)省級實施規劃》,第五期工程建設范圍涉及20個省區市和279個縣,規劃五年累計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萬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 2008條。
中國的水土保持法在實施近20年后首次進行了修訂。12月25日閉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法律。相關人士表示,修改水土保持法的目的是通過法律形式,遏制中國日益嚴峻的水土流失狀況,保住秀美山川。 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
4月15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從2013年起,我省列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的縣(市、區)由原來的16個增加為31個。江西成為全國納入該工程項目最多的省份。 2012年是第四期(2008年至2012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的最后一年。2013年至2017年實施的第五期國家水土保
12月3日,深圳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簡稱“土四十條”)。 “土四十條”突出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深圳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園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深圳屬于城區型水源地,對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的批復》,原則同意《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發展藍圖和重要依據,是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的行動指南。 《規劃》明確,用15年左
9月28日,河北省舉行第二批黨的教育實踐活動修復生態環境惠民實事新聞發布會。作為“六件惠民實事”之一,截至目前,全省生態環境修復工作進展順利,全省生態漸入全面恢復期,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會上,河北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國土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分別進行了新聞發布。 省
由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七部門發布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今天正式實施。規劃提出下一階段中國防沙治沙的總體思路是,以構建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為重點,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目標,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沙區生態安全體系,力爭經過十年,使重點沙區得到有效治理,
2017年7月25日晚至26日早,黃土高原無定河流域出現強降雨過程。受本次降雨影響,無定河支流大理河上游青陽岔水文站洪峰流量1840 立方米/秒,下游綏德水文站洪峰流量3160 立方米/秒,均為歷史實測最大洪水。導致綏德和子洲兩縣城被淹,引發災害,各方高度關注。 關于“7·26”特大暴雨雨情分
新《水土保持法》的審議通過,是我國水利和水土保持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對新時期水土保持事業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是實現水土資源可
近日,記者從區城鄉建委獲悉,今年計劃實施的21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全部啟動實施,預計年底完工。 據了解,璧山與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完成了5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基本地質情況調查及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工作,編制了《璧山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三年實施計劃》,明確了8.3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水情。據統計,我國每年缺水超過500億立方米,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缺水。除氣候因素,人為因素也不可小視,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比較粗放,單方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國每年農業灌溉取用水量中,未有效利用的水量很大。 當前,
河北“京北新城”初步規劃日前出爐,京北生態屏障帶上一座超50人口的新城,將助力環首都經濟圈發展。低碳和生態成為新城規劃的主要關鍵詞。 據河北省懷來縣官方最新透露,京北新城初步規劃為以懷來縣城沙城鎮為主城區,東花園生態新城區域和桑園溫泉區域為副城區,其他建制鎮為節點。市區總面積190平方公里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印發水利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報告介紹,水利部正在抓緊修改農村水利條例草案。 2012年4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于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并提出了審議意見送國務院研究處理。水利部會同發展改
經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準,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全面修訂的《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條例》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結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工作現狀,經過大量調研、充分論證、反復修改,全面修訂了《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條例》。 修
侵蝕溝是導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全國大于100米以上的侵蝕溝有100萬條,而東北黑土區就占了29萬條。對此,專家們表示—— 作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東北地區的黑土面積達10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四大黑土帶之一。憑借黑土資源優勢,東北地區的農業在我國經濟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然而,隨
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日前舉行,貴州省長陳敏爾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強調要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著力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 陳敏爾回顧時說,2014年,貴州狠抓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貴陽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提高9.8個百分點,貴陽、遵義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
一千多年以前,門頭溝已是北京地區重要的煤炭供應地,源源不斷地為北京輸送熱量。隨著城市發展與定位的變化,火熱的門頭溝開始向綠色的生態涵養區轉型。 據介紹,20年來,門頭溝已經關閉了幾百家煤礦、砂石廠,隨著大臺煤礦2020年關停后,門頭溝將徹底告別上千年采煤史。 門頭溝曾為北京重要供煤地區 門
山西省日前出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及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方案和計劃”),將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置于突出位置。 再次明確節能減排目標 方案和計劃提出,到2015年,山西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節能減排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
第八章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信息公開,推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000萬公頃,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縮減為年均凈減少1717平方公里
針對喀斯特地區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日趨嚴重、生態功能衰退等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區域生態研究團隊基于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研究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徑流場、動態監測樣地、輔助性樣方等,開展了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蝕能力、喀斯特山區土壤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