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通過提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公司環境信息透明度,可以為構建系統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提供有力支撐。不過,雖然近年來許多上市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有所進步,但總體仍呈“霧里看花”之勢,亟須政府和全社會多方努力。 信息披露規則初步建立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已初步建立一套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自律性規則等在內的多層次信息披露規則體系。“面對國內資源環境壓力的逐步加大,亟須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綠色金融體系,通過貸款、債券、股票發行、私募投資,以及保險、排放權交易等金融服務將社會資金逐步引入綠色產業,顯得尤為迫切。”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提高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力度,詳細披露在環境保護層面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可助力上市公司在防治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一定成效。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包括環境管理、環境績效、環境信息溝通、污染信息透明公開度等幾項內容,是構建綠色金融體......閱讀全文
環保部和中國證監會應盡快共同制定出臺《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高污染上市公司因環境污染事件給投資者帶來的資本風險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的日益加強,社會公眾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意識的逐步提高,在環境保護、證券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機制,
根據當前環保工作的需要和公眾的需求,剛剛實施的新《環保法》單獨設置專章明確了環保部門、企業在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把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以立法的形式作了具體的規定,從部門規章上升到法律制度,是新《環保法》的一大亮點。 為什么要公開環境信息?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環境糾紛和環境矛盾
很多地方環保部門都曾遇到過這樣的難題:在需要了解污染源情況時,就要臨時下發各類統計報表或者赴現場核查。并且,來自不同信息渠道的同一污染源信息并不完全一致,這導致污染源環境信息存在規范性和嚴肅性不足的問題。因此,筆者建議,當前亟待在全國建立一個統一、規范的污染源信息庫。 污染源信息為何家底不清?
山東省青島市環保局近日首次公開發布《青島市重點企業環境績效201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市93家重點企業2012年的環境行為首次以成績排名的方式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 據《報告》顯示,93家重點企業2012年度環境績效評價分值最高為92.36分,最低為18.4
生活環境的好壞,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公開企業的環境信息,不僅能保障社會各方面依法獲取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的權益,而且能引導公眾共同參與到環境監督、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 根據環保部《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環發2013(74)號),結合實際情況,開發區于日前啟動了加強污染
怎樣推進執法信息公開? 明確責任主體,完善監管執法信息 十八屆四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提出,要公開市場監管執法信息,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眾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和環境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已成為社會的基本矛盾之一。實施新環保法,加緊制度創新,推動綠色轉型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環保工作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首先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和規章。 4月10日,新《環保法》實施100天之際,在中國環境
推行6年的綠色信貸政策為何難落實 一環保組織申請公開云南鉻污染企業融資信息被拒 “不能向你(單位)公開此信息”、“目前僅限于內部使用,暫不能向社會公開和查詢”……指著6份書面復函上不約而同使用的類似字眼,云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流域”)項目官員陳渝說,“這些回復幾乎什
“目前各企業公布的環境報告書中,幾乎沒有與污染排放相關的信息,關于企業污染信息強制公開的執行也是相當乏力的。”環保部在今天公開對其編寫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同時坦陳,《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規定的企業污染物信息
近年來,遼寧環境監管執法工作不斷探索創新執法手段,逐步建立了與金融、公安、供電等政府職能部門的執法聯動機制,同時強化督查、約談、公布“黑名單”等手段,以“組合拳”執法新模式適應環保新常態。 3年來,全省累計實施綠色信貸限制企業100家、實施綠色供電限制企業86家,移交公安部門環境污染案件41起
環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準備勒令上市公司發布定期和臨時環境公告,以強制性的規章明確了哪些公司在重大環境問題上應該披露什么內容,這實際上是滿足了公眾對環境信息和上市公司的“雙重知情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環保問題頻發,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為貫徹執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新法賦予環保部門新的監管權力和手段落到實處,環境保護部于2014年12月19日發布《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記者日前就4個配套辦法的出臺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4個配套辦法出臺有怎樣的背景? 答:一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于元旦起實施。如何讓“史上最嚴”環保法施展出“史上最強”的執行力?8日,環保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配套新環保法的多道部令,用可操作性強的細則,保障法律落地。 新年伊始,廣州市環境執法部門突擊檢查了兩家嚴重環境違法企業。檢查發現,一家無牌無證廢礦物油加工廠可能存在3處違法排污
環境污染除了危害人們健康、破壞生態外,同樣威脅著經濟的發展。據專業人士分析,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峻,由此導致的環境污染損失占GDP的比例高達2.6%—3%。 中國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是依賴于廉價的資源(包括水、能源、土地等)來支撐的,到了今天,我國的資源約束日益趨緊,高消耗式增
根據2007年召開的第六次中國信訪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2006年中國信訪總量較上年下降15.5%,但環境信訪和群體事件近幾年來卻以年均30%的速度上升,成為中國信訪的“五個重點”之一。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公眾環境意識、權利意識的大幅提升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公眾參與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事實,并展現出越來
2014年12月23日,環境保護部通報了湖南省炎陵縣兩家企業廢氣污染問題,炎陵縣華苑鐵合金廠和炎陵縣航凱冶煉有限公司均沒有建設污染處理設施,至今未通過竣工環保驗收。 12月25日,環境保護部派員調查山東魯抗醫藥股份公司環境問題,并要求依法處理處罰環境違法行為,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督促企業整改到
5月20日,環保部首次基于在線數據,按季度對外公布了嚴重超標排放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共涉及19省(區)的95家企業。這些企業中,不乏中石油、華電、中石化等央企下屬企業。每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有效日均數據的超標率都在80%以上。 環保部按季公布超排企業名單 “點燃”公眾監督熱情 近日
環保部近日下達通知,要求各地方環保部門從9月開始,公布國家級和省級控制的重點監控企業的排放數據等信息,其中包括每日排放量的自動監控數據。 需公布31項具體信息 環保部網站昨日公布《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及第一批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目錄。這也是環保部分批制定公布信
昨日,環保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要擴大環境信息公示范圍,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環保信息公開 上市環保核查須公開 《通知》要求,加強環境核查與審批信息公開,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第三方與分類評價值得期待 對于“辦法”編制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及不足,廣州市環保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鄭則文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管理的制度設計方面,尤其是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等,目前都有待繼續研究。 一是在評價主體上,究竟是由第三方機構來進行獨立評價,還是
昨日,環保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要擴大環境信息公示范圍,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環保信息公開 上市環保核查須公開 《通知》要求,加強環境核查與審批信息公開,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環保部要求公開
疑因垃圾焚燒致病,江蘇一公民提環境訴訟因缺乏證據陷入困局 企業環境監測報告是商業秘密? 謝勇已經是第二次向環保部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了,這也是他一個月內第二次收到內容相同的答復。 今年4月15日,江蘇海安人謝勇收到從環保部寄來的快遞信件。這是對其二度提出信息公開申請的回復文件,
商海春繪 近兩年,隨著霧霾橫行、PM2.5爆表,公眾對大氣環境的關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國現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最新的一次修改是在2000年,距今已有14年。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不斷惡化,大氣污染防治法顯得捉襟見肘。 近日,在由北京市法學會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的“
身邊有哪些污染源?污染源的具體情況如何?這是每個中國公眾都想知道的事情。或許,環保部的新舉措將能部分滿足公眾的愿望。 日前,環保部網站發布《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兩份征求意見
昨日(10月31日),環保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要擴大環境信息公示范圍,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環保信息公開 上市環保核查須公開 《通知》要求,加強環境核查與審批信息公開,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為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實施《條例》,現就其主要內容作如下解讀: 一、關于修法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本市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更為復雜,原《條例》已
你想知道內蒙古赤峰市去年污染企業集中整治的情況嗎?答案是:你根本查不到。 此外,查不到的內容還包括該市的企業環境行為整體評價內容、經核實的信訪和投訴公示內容、環評及驗收結果公示內容以及排污收費相關公示內容。 赤峰市號稱“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產業是其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規模以上
環保部今天公開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交的關于《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意見,意見認為,《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存在四大問題。 環保部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補充10項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完善14項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及相關規定。同時,建議增加按日計罰、公益訴訟等制度。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獲悉,江蘇省環保廳憑借環保信用體系建設,在2012年省級示范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考評中獲得一等獎。 江蘇省是如何建設環保信用體系的,在實踐中又將如何運用?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信用體系如何升級? 江蘇省環保廳法規處調研員龔志軍告訴記者
2015年是“互聯網+”元年,各行各業紛紛著手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環境信息化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作為環境信息化市場的供應方,環境信息化產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環境信息化服務商應該如何適應這些變化? 中科宇圖天下有限公司總裁姚新,從自身發展經驗和對環境信息化的研究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