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條即將發布土壤污染防治或開十萬億級市場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日前透露,“土十條”即將推出。這也意味著,繼“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出臺后,三大戰役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戰役也即將正式揭幕。 “土十條”即《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聯合制定,也被環保部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作為土壤管理和綜合防治的一個重要規劃,“土十條”將會制定我國土壤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總體上將把土壤污染劃分為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分類進行監管治理和保護,爭取到2020年土壤惡化情況得到遏制。與此同時,國家也會醞釀一系列鼓勵政策,并逐步將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 在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產業占環保產業的產值最高達35%,但在我國,目前這一數字不到1%。2014年4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1%。其中耕地污染問題最為突出,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污染......閱讀全文
深圳出臺土壤污染防治“土四十條”
12月3日,深圳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簡稱“土四十條”)。 “土四十條”突出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深圳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園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深圳屬于城區型水源地,對
“土十條”發布首提土壤污染防治目標
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3個“十條”的編制工作。其中,“大氣十條”、“水十條”分別于2013年、2015年發布實施。 昨日下午,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全文
“土十條”有望今年出臺-土壤修復產業有望加速崛起
環保行業的發展有賴于政策層面的驅動。土壤修復這一環保子行業在政策方面繼續向業界傳遞出積極信號。土壤修復投資價值點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通過房地產帶動棕地修復、農業用地修復以及礦山危險品污染修復。在此背景下,多家涉足該領域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十三五”期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
媒體:“土十條”已上報待批-土壤修復市場容量6萬億
“土十條”有望在下半年出臺,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國家也日益重視,在政策刺激下,土壤修復產業將步入“黃金時代”。我國存量土壤修復市場近萬億,未來一旦進入高速發展期,必將成為企業的掘金機遇。土壤修復產業將步入黃金時代 行業迎來重大掘金機遇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問題和大氣污染、水污染一樣
“土十條”提出到2020年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趨勢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十條”提出到2020年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趨勢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
生物修復助力土壤污染-“污土”變凈土指日可待
隨著土壤有機污染的日益嚴重,土壤有機物污染的修復日益迫切。目前土壤的修復主要是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這三種方式。而生物修復技術因其安全、無二次污染及修復成本低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生物修復助力土壤污染“污土”變凈土指日可待 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修復,主要采用物理法修復技術、化學法修復技術
陳吉寧:“土十條”正在編制-積極推動土壤污染防治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澎博新聞社記者: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是公眾關注度很高的話題,因為這方面的污染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土壤污染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中
土十條將定土壤污染治理時間表-詳細計劃或明年出臺
圍繞土壤污染治理的環保風暴正在蓄勢待發。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共同參與制定的“土十條”(《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經過幾十稿的修改完善,征求了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意見,已經將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國務院審議,目前已經進入方案編制關鍵時期,原
土十條即將發布-土壤污染防治或開十萬億級市場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日前透露,“土十條”即將推出。這也意味著,繼“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出臺后,三大戰役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戰役也即將正式揭幕。 “土十條”即《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多部委聯合制定,也被環保部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作為
土十條”怎樣引導行業進階?
隨著土壤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相關企業已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近千家,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加到近1萬人。業界普遍對“土十條”期待已久,認為其出臺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促進行業發展。 那么,“土十條”將帶來哪些市場利好?怎樣推動行業發展?還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措施?
土壤修復悄然生變-監測市場獲多重利好
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建設,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國設置了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31367個,其中包括一般點位22816個,風險點位8551個,已覆蓋90%縣(市、區)。2016年擬再增加7000個風險點位。 土壤修復悄然生變 監測市場獲多重利好 土壤污染治理行業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要求各省份今年年底前簽軍令狀 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將終身追責 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國務院昨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其中明確: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
環保部:今年全面實施《土十條》-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在11日舉行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今年將全面實施《土十條》,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繼續組織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建立規范的污染場地聯合監管機制。 陳吉寧強調,今年將堅決治理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開展2015年貫徹實施《大氣十條》情況考核,全面推進石化行業
【圖解】一圖讀懂土地污染與土壤修復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日前國務院已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 據悉,“土十條”由環保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等部委共同參與制定,幾經修改完善后的文件已經在4月份提交國務院審議并獲原則同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此前曾表示, “土十條”將分別針對未污染土地、正在污
順應群眾期待-推動土壤污染防治
本報訊 國務院近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各地引發強烈反響。 明確方向 樹立工作信心 采訪中,環保系統干部職工和各界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表示,制定實施《土十條》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的一項
2020年國內土壤修復的總市場規模或超6000億元
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審核,預計今年年內或明年初將會出臺。“土十條”的出臺將為土壤修復行業帶來多重利好,據預測,2014-2020年國內土壤修復的總的市場規模將超6000億元。 參與編制“土十條”的專家指出,已經提交國務院審核的“土十條”,
“土十條”應及早配套相應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如是說: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可充分獲得市場資金的支持,解決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而產出緩慢的后顧之憂。” “如果不能給農民提供經濟的補償,那么休耕制度就難以真正推行。” “經過這么多年的呼吁,看到‘土十條’終于出來了,我非常高興。”談起剛剛新出臺的《土壤污
土壤污染修復-你知道多少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
治土-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
土壤修復項目及市場進展趨勢預測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土十條:強調控風險拒絕燒錢-不搞全面大修復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甫一發布,立即引發輿論熱議。 工人們將污染土壤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 關注焦點 此前一年多的時間內,各大媒體圍繞“土十條”有過很多猜想或“揭秘”,不少業內人士更是憑各種“內部信息”和經驗,預測“土十條”將拉動環
“土十條”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近年來,從鎘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連出現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續引發輿論關注。國務院日前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份備受矚目的“土十條”,能否讓我們腳下的土地更潔凈?能否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新華社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一問:“土十條”能否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讓土壤修復行業回歸理性
千呼萬喚始出來,業界期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終于落地,立即引起各方熱議。 與之前預估的萬億市場不同,一方面,“土十條”將風險管控作為核心,讓市場回歸理性。另一方面,“土十條”的主要指標,對土壤修復行業和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那么,業界對期盼已久的“土十條”有何看法,
土壤修復利好政策密集釋放-萬億市場向縱深挺進
大氣污染可以“雨打風吹去”,水污染可以隨“大江東去”,但土壤一旦污染就是“天長地久”。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在第二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調查的81塊工業廢棄地的775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4.9%;在調查的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5846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6.3%。然而,
農田土壤污染究竟怎么治
“值得好好截圖。”5月31日,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出爐,對“土十條”的頒布,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而對于從事農田污染治理和修復十多年的安徽志陽農業高科公司總經理呂治春來說,“土十條”頒布帶來的效應更是立竿見
中科院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STS計劃項目助力“土十條”落地
7月14日,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一個月之后,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南方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區劃與修復技術研發示范”項目群驗收會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召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會議。 為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萬眾矚目“土十條”即將打響環保第三戰
據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透露,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審核。有望2015年年內或2016年初出臺。 土壤污染現狀不容樂觀 據2014年4月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我國近五分之一耕地遭污染,部分地區土壤污
土十條”不是“救命稻草”也難成“休止符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周邊“毒地”修復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引發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介紹,《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在今年出臺。那么,這被認為是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的最后一塊“拼圖”能否有效規范土壤修復呢? 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國預計在5月出臺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
土壤修復行業拐點將至-2000億元有效市場待開發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到土壤污染問題,陳吉寧透露,“土十條”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業內人士預測,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遠超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市場,接近10萬億元存量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有效市場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