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風刮來,北京等地天朗氣清。污染排放和氣象因素,哪個是重霾襲擾的“罪魁禍首”? 霾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排放大量污染物,這是“元兇”。而靜穩天氣、風力小、濕度大等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導致污染物不斷累積,這是“幫兇”。 對于氣候變化和霧霾的關系,科學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人們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有人甚至不屑一顧地認為這是在找“替罪羊”。實際上,在應對霧霾時,充分考慮到氣候異常的蛛絲馬跡,有利于精準預報預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有研究表明,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頻繁出現,和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和氣候變暖相伴而來的,往往是靜穩天氣增多、降水日數減少、冷空氣活動變弱、平均風速減小,這加劇了霾的發生。 了解到氣候變化的危害,也有利于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減緩氣候變暖。 霾和短期天氣條件、長期氣候變化存在關聯,但其......閱讀全文
環境保護部不久前公布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第一階段9個城市大氣污染和灰霾的元兇已被鎖定。這9個城市涉及我國經濟發展最快,大氣污染也較為嚴重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為此,記者采訪有關部門,對其中7個城市的源解析工作情況和研究成果進行了細致了解。 北京
當下中國,霧霾或許是公眾關注度最高的詞匯,同時,對霧霾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減少霧霾天氣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又似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少人的認識是:從火電、工業和民用燃煤、機動車、建筑揚塵、廚房、化工業、農田等眾多排放源中,找出誰是 “元兇”、誰是“幫兇”,降伏霧霾才能事功相當。由此希望科技界給
減排污染物才是硬道理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所關注的話題 ■保護公眾健康是這次標準修訂工作最重要的原則和目的,鼓勵各地主動提前實施新標準。 ■目前為止,全國尚未有一個省份制訂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地方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權長期空置。 ■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國內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貢獻者。
灰霾污染環境,威脅著人體健康。選擇戴口罩出行,往往成為了人們無奈的選擇。 《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開啟了新一輪的修訂程序。新條例明確規定:在大氣受到嚴重污染,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下,市政府應及時發
8日網傳華北、華東近日大規模霧霾,是由黑龍江省重污染氣團經長距離傳輸導致的。對此,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劉元海表示:“這個結論過于草率,并且缺少示蹤監測、模型分析的過程,缺少相關的科學依據。” 9日的科技日報也對此做了報道:“11月6日晚,環保部召開會議會商重污染成因,認為此次東北、華東
上周,北京一周之內四次發布霾預警。 面對污染,很多城市祭出了汽車限行的法寶。不久前,北京市公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當重污染達到紅色預警級別時,將啟動單雙號限行等強制措施。與此同時,天津、河北也出臺了相應的汽車限行政策。 限行真管用嗎?今年國慶期間,京津冀地區多個城市
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細顆粒物(PM2.5),大氣中的PM2.5組成和來源是什么?針對這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環保局組織實施了市區大氣環境中PM2.5源解析的研究工作。近日,源解析結果正式出爐,下一步,金華市將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從全面綜合治理向更加科學精準治霾轉變。 區域傳輸污染
金華市開展駐廠環境監察,對全市10家火電、熱電企業和7家水泥生產企業實施24小時駐廠環境監察,對企業治污設施運行、煤質煤品、廠區揚塵管控進行檢查、督辦;加密預警預測,跟蹤分析PM2.5濃度變化情況、預測未來趨勢,對出現異常、連續超標、出現重度污染天氣等特殊情況,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通報、第一時
1. 背景介紹 隨著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因工業生產而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也隨之而來,并呈日漸加重之勢。尤其是霧霾等重污染天氣的增多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治理大氣污染,降低工業污染排放已刻不容緩。鋼鐵企業做為污染排放的“大戶”,生產環節中產生的粉塵顆粒物、二氧化硫、
“呼吸保衛戰”持續深入,但關于“霾禍”的始作俑者卻眾說紛紜、爭論不休,“霾禍”的元兇究竟為何物? 日前,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的全國環境監測工作現場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給出了答案:機動車、工業生產、燃煤、揚塵等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主要污染來源,約占85%至90%。 最大“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污染天氣不僅襲擊了京津冀,還影響了東北地區,而后沿哈大線一路向南延伸,直達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共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爆表”。環保部專家組說,“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重污染
治理大氣污染“矛頭”正在瞄向排放標準《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隨著新空氣質量標準的發布,環保部正醞釀對工業企業以往的排放標準進行重新評估,下一步重點是對現有標準繼續“收緊”。 上述人士透露,為了更好地治理大氣污染,環保部下一步將對以往的排放標準進行評估、評價,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標
一直在傳聞中醞釀開征的環保稅,最近有了較為確切的消息。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此前,財政部、環保部等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放出口風表示中國將開征環保稅,但出現在國務院公開下發的文
國務院首次公開表態要開征環保稅 對開征范圍稅種沒有具體表述 機動車尾氣排放估計是調控重點 一直在傳聞中醞釀開征的環保稅,最近有了較為確切的消息。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入秋以來,千里灰霾籠罩華北大地,像一群沖出牢籠的野獸,驅不散、趕不去。灰霾為何如此難馴,而且獨戀華夏大地? 我國以工業為主排放的污染氣體自2008年左右開始下降,因脫硫費用較低,技術最成熟,硫化物排放相對集中的電廠、冶煉廠等 SO2排放下降明顯。這方面不乏顯著的例證:華北地區2015年大氣柱S
繼北京、天津之后,石家莊近日也公布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成果。其中,燃煤排放是石家莊PM2.5的“罪魁禍首”,主要原因是煤炭消費量大、燃煤結構不合理。源解析結果的公布,將為確定治理對象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根據部署,今年年內,除拉薩外的30個省會城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都需公布源解析的初步或階段性報告
連日重霾引發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近期政策與規劃集中出臺,彰顯了霧霾治理的決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日前表示,未來將提高鋼鐵、化工等行業排放標準,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同時,北京將出十招鐵腕治霾,包括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等。 分析人士指出,霧霾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將帶來約8
再陷“十面霾伏”治霾效果成疑 2014年秋天的第一場“霾伏戰”挨著黃金周的尾巴打響了。直到10月11日,持續多日的“重度污染”才在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結束。然而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10月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不禁要問:今年霧霾天為何來得這么早?這些年治理霧
衛星云圖上的中國影影綽綽,中東部和東北部一片片灰暗,訴說著中國“成長中的煩惱”。霧霾,該拿它如何是好? 治霾沒有速效藥,國外那些曾身陷“霾伏”的城市,也都經歷長期系統治理,有些仍在和霧霾戰斗。辦法總比困難多,多管齊下的最終目的都是:減排、減排、再減排! 拿車“開刀” 機動車尾氣是霧霾“元
一直在傳聞中醞釀開征的環保稅,最近有了較為確切的消息。 國務院20日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此前,財政部、環保部等官員都在不同場合放出口風表示中國將開征環保稅
打破砂鍋 2013,霧霾幾乎席卷大半個中國。104個城市重度“淪陷”,平均霧霾天創52年之最;多地橙色、紅色預警不斷,爆表的“霾”紀錄,令人震驚。請關注——“爆表”的霾,何時可以說再見? 2013,霧霾幾乎席卷大半個中國。 104個城市重度“淪陷”,平均霧霾天創52年之最;多地
石家莊大氣污染來源 唐山大氣污染來源 廊坊大氣污染來源 自2013年起,河北省各地陸續開展了大氣污染源解析工作,到目前進展如何? “河北省全部11個設區市都進行了這項工作,目前絕大多數已完成,正在進行專家論證或數據整理等后期工作。”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海波介紹說,結果出爐后,將為河北省大
“我們的目標是真正的藍天白云” ■本報記者 陳歡歡 此時,大京城又被霧霾籠罩,污染嚴重。 供暖季尚未開始,北京已經“十面霾伏”。10月13日至16日,北京持續重度污染。環保部通報直指機動車超標排放。據悉,北京運行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出租汽車排放超標率達80%~90%,一半以上進京或過境外地
今年秋天,北京已經數次遭遇灰霾天氣。有網友說,北京的上空就像被蓋上了厚厚的棉被。不少網友質疑,不是說,“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成績斐然嗎,可藍天在哪里? 這樣的質疑,環保部總量司副司長劉炳江也經常聽到。甚至連他的親朋好友也問他,“你整天忙減排,怎么減來減去,空氣還是這
【導語】天津危化品庫爆炸,美國化工廠的爆炸,人們在深刻反思消防和危化品管理后,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縈繞腦際,那就是對化工園區污染物排放和泄露的管理。爆炸是問題累積的一次集中釋放,而遍布中國近500個主要化工園區,它們的超標排放會引起周
PM2.5監測站中的PM2.5指數曲線。 空氣與水等環境問題,是群眾關心的熱點,也關系美麗廣東的愿景能否實現。 近日就環保工作的熱點難點,本期“熱點面對面”南方日報專訪了省環保廳廳長李清。他介紹,省環保廳將以“環保為民”為重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大力實施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計劃、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8日),北京迎來了六七級、陣風八級的大風天氣。這對正在經歷又一次霧霾天氣的北京來說倒不完全是壞消息。然而不同的是,這次大風的作用并不只是吹散了霧霾,還帶來了黃沙。 昨天,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特意召開了專家委員會
單雙號限行對治理空氣污染到底有多少積極作用,又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副作用,近來引起了公眾的廣泛討論。實際上,在我們七嘴八舌爭論的時候,世界上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已經試行了這一政策。 新年伊始,印度首都新德里開始試行為期半個月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目的是為了減少當前非常嚴重的空氣污染。這一政策發布于
水污染正引發越來越高的關注,政府投入的治理資金也快速增長。“十二五”水污染環保計劃投入11786億元,主要針對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流域治理等。其中,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投資4300億元,全國工業廢水治理投資至少1292億元。 工業廢水是地下水污染元兇。2010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23
圖為寧波市環保局技術人員正在寧波樂金甬興化工有限公司進行VOCs泄漏檢測。 朱智翔攝通過寧波市鎮海區環境監測監控中心的大屏幕,可實時查看企業VOCs排放情況。朱智翔攝 中國環境報通訊員朱智翔 記者晏利揚 編者按 夏季來臨,臭氧污染再次來襲。根據近幾年的監測數據,每年5月至10月都是臭氧污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