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不久前在線發表了首都醫科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雙聘教授李曉光團隊的論文,首次證明了“應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內源性干細胞修復脊髓損傷”的效果,同時探討了內源性干細胞/祖細胞激活的機理和脊髓損傷修復可能的機制。 脊髓損傷是指因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損害正常脊髓組織,導致損傷平面的運動、感覺、括約肌和反射等功能出現障礙,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創傷,臨床也稱截癱。 我國脊髓損傷患者人數眾多,每年全國脊髓損傷的患者超過30萬人,而慢性脊髓損傷患者則接近一千萬。脊髓損傷修復是世界尚未解決的重大醫學難題,目前國內外臨床尚無有效治療辦法。 脊髓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是成年中樞神經損傷局部的微環境不利于神經細胞再生,這是近百年來醫學界普遍的認識。 但近年的研究發現,成年中樞神經系統存在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干細胞,仍然保留潛在的再生能力。 因此,只要通過操作改變損傷局部的微環境就可以促進脊髓損傷后的再生。這已經成為本世......閱讀全文
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有一支科研團隊組建了再生醫學中心,他們在再生醫學領域開展了近15年的研究。 據中心主任戴建武向介紹,早在2014年7月,團隊參與的第一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他解釋了再生的意義:“組織器官缺損后的自我修復和再生就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脊髓損傷修復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Sci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鼻細胞成功治療人類脊髓損傷 doi:10.1038/s41598-018-28551-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進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有一支科研團隊組建了再生醫學中心,他們在再生醫學領域開展了近15年的研究。 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再生醫學中心。中心主任戴建武向記者介紹,早在2014年7月,團隊參與的第一例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他解釋了
2015年10月12日,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同時在線發表了首都醫科大學李曉光、同濟大學孫毅課題組合作的題為《神經營養因子3-殼聚糖通過誘發大鼠內源性神經新生修復受損脊髓功能》 (NT3-chitosan elicits robust endogenous neurogene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雙聘教授李曉光、上海同濟醫院孫毅教授及首都醫科大學楊朝陽教授帶領團隊,歷時20余年成功破解成年非人靈長類脊髓損傷修復這一醫學難題。該團隊首次證明,我國自主研發的活性生物材料可改善損傷局部微環境,促進非人靈長類恒河猴的皮質脊髓束(CST)長距離再生,越過損傷區與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持續做到、做好“六個堅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脊髓損傷是一類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脊髓損傷后由于損傷及繼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患者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及運動功能會喪失,導致截癱,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迄今為止,脊髓損傷修復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
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后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注: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近日,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刊登了來自澳大利亞哈德遜醫學研究中心的Courtney McDonald教授題為"干細胞治療在臨床病例中的應用:進展與挑戰"的綜述性文章,就目前干細胞治療方法在歐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臨床應用中所取得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干細胞療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機體損傷修復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RT:間充質干細胞可用于修復器官損傷 doi:10.1186/s13287-018-1103-y 在成人中,間充質干細胞(MSC)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它們在受損器官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由弗萊
2月4日,托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這是以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文理學院院士托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托馬斯教授三方共建。 據悉,托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以后,將圍繞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修復這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干細胞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活,且具有不斷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潛能,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的原始細胞。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干細胞在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治療上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干細胞技術是當今醫學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熱門的方向之一,近
壁虎斷尾可以再生、海參的消化系統也能再生……會不會有一天,人類的器官和組織也能再生?日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戴建武研究員,受邀在瑞典召開的歐洲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術年會上做大會報告。在他看來,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再生醫學的進步,讓這一夢想不難成真,“人無法永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動力工廠”,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線粒體提供的。線粒體形態對于細胞維持正常生理代謝和機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線粒體研究已經成為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線粒體的基因突變、呼吸鏈缺陷、線粒體膜的改變等因素
2016年11月7日/生物谷BIOON/--/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6年11月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Science:蛋白翻譯后突變---利用自由基化學讓蛋白側鏈多樣化 doi:10.1126/science.aag14
新年伊始,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干細胞研究帶來的“再生”可能。圖片來源網絡 1月12日,我國“誕生”世界上第一個干細胞研究破解卵巢早衰難題的健康嬰兒。這意味著我國在卵巢再生臨床研究中獲得突破性進展,這也是再生醫學技術攻克女性不孕的一大階段性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南京鼓樓醫院
脊髓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嚴重中樞神經損傷。脊髓損傷修復是現代醫學的重要難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員領導的再生醫學實驗室與南京市鼓樓醫院神經外科梁維邦主任合作,在脊髓損傷修復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戴建武實驗室研制出了多功能神經修復材料:有序膠原材料提供神經再生的支架和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