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其中“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自然科學獎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五項獎項之一,為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公民。此前,華羅庚、吳文俊、錢學森等均獲此殊榮。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由中國科大潘建偉院士帶隊,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共同完成,這是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彭承志為70后,陳宇翱、陸朝陽均為80后,該項目推薦單位是安徽省、中國科學院。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竊聽、黑客攻擊成為信息安全的主要問題,量子力學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有望發揮重要作用。據介紹,“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組成員長期從事量子力學基礎問題實驗檢驗,對光量子操縱方法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操縱技術,并創新性地應用于量子......閱讀全文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其中“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自然科學獎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五項獎項之一,為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科

    為何“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潘建偉院士帶領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 領域的最高獎項。該團隊也打破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歷史上最年輕團隊的記錄。五位完成人按獲獎順序依次為潘建偉院士、彭承志教授、陳宇翱教授、陸朝陽教 授、陳增兵教授。其中潘建

    新方法促光子進行多維度量子糾纏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氣工程師發現了使光子發生多維度糾纏的新方法,這一方法可以使光子的數據傳送量實現數倍提升。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愛因斯坦曾把量子糾纏描述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因為這一現象看起來十分不可思議:在糾纏態中,即使兩者距離很遠,一個粒子發生了什么,另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陳宇翱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備了綜合性能最優的糾纏光子源,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打破了之前由該研究組保持了多年的八光子紀錄,再次刷新了光子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和美國光學學

    多光子非線性量子干涉首次實現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光學權威學術期刊《光學》上。  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區分性產生的非線性干涉過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多光子非線性量子干涉首次實現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 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區分性產生的非線性干涉過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盡管雙光子非線性干涉過程已經實現了20多年,并

    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迎來45歲最年輕得主

      2016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大榜”隨之揭曉,備受矚目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作為該項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偉也因年僅45歲的年齡優勢,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歲獲自然獎一

    訪潘建偉團隊:量子理論如何為我所用

      1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團隊獲此殊榮。   此前一個月,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評選出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公布,潘建偉和陸朝陽因首次實現同時量子隱形傳輸一個基本粒子(光子

    中科院20項(人)獲國家科技獎勵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今年中科院共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0項(人)。據統計,作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單位,中科院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其中,由中國科技大學牽頭完成的“多光子糾纏及

    推開奇妙的量子之門

      2015年年底,世界頂級物理雜志、英國物理學會下屬的《物理世界》公布了本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10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以“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并榮登榜首。在量子研究領域,這僅僅是該團隊無數榮譽中的一項。在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評獎中,潘建偉、彭承志等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