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潘建偉院士帶領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 領域的最高獎項。該團隊也打破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歷史上最年輕團隊的記錄。五位完成人按獲獎順序依次為潘建偉院士、彭承志教授、陳宇翱教授、陸朝陽教 授、陳增兵教授。其中潘建偉、彭承志、陳增兵三位為“70后”,陳宇翱和陸朝陽為“80后”。 與以往的很多國 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相比,該團隊在頂級論文數量和國際影響力上都更為出類拔萃,其成果3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Physical Society)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The Top Physics Storiesof the year),2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Institute of Physics)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Highlights of the year),最近被英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world網站......閱讀全文
為何“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潘建偉院士帶領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 領域的最高獎項。該團隊也打破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歷史上最年輕團隊的記錄。五位完成人按獲獎順序依次為潘建偉院士、彭承志教授、陳宇翱教授、陸朝陽教 授、陳增兵教授。其中潘建
新方法促光子進行多維度量子糾纏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氣工程師發現了使光子發生多維度糾纏的新方法,這一方法可以使光子的數據傳送量實現數倍提升。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愛因斯坦曾把量子糾纏描述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因為這一現象看起來十分不可思議:在糾纏態中,即使兩者距離很遠,一個粒子發生了什么,另
《自然—光子學》:單光子波長轉換首次實現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10月15日表示,科學家首次將量子源(半導體量子點)產出的波長為1300納米的近紅外單光子轉換成波長為710納米的近可見光光子。這種單光子波長(或顏色)轉換的實現有望幫助開發出擁有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計量的混合型量子系統。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光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多光子顯微鏡用于體內神經元...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多光子顯微鏡用于體內神經元成像的多種技術與傳統的單光子寬視野熒光顯微鏡相比,多光子顯微鏡(MPM)具有光學切片和深層成像等功能,這兩個優勢極大地促進了研究者們對于完整活體大腦深處神經的了解與認識。2019年,Jerome Lecoq等人從大腦深處的神經元成像、大量神經元成像、高
關于多光子技術的背景介紹
多光子技術 [1]是基于多光子激發理論提出的新型光子技術。以雙光子技術為代表的多光子技術已經在生物及醫學成像、單分子探測、三維信息存儲、微加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雙光子激發( two-photon excitation, TPE)是最簡單的多光子激發( multi-ph
關于多光子技術的展望介紹
目前,多光子技術的研究主要以雙光子技術為主。與雙光子激發相比 ,三光子激發更能體現出多光子成像的優勢。1997年, Webb等已經實現了三光子激發對小鼠活體內的血液復合胺成像。改善成像質量、提高成像速度是多光子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 同時,尋找和制造更適合多光子激發使用的光聚合體 、大吸收截面的熒
LaVision雙光子顯微鏡多線掃描雙光子成像(二)
2. 方法與結果??? 為了從激光掃描顯微鏡的功能性成像中得出重要結論,一個高的時間分辨率是很重要的。在低光情況下,這通常通過進行單線掃描來獲取。這被以一個垂直系統(VS)神經元的突觸前分支的激光共聚焦(Leica SP2)鈣離子成像示例 (see Fig. 1, Table 1). 這類神
LaVision雙光子顯微鏡多線掃描雙光子成像(三)
2.2.多線TPLSM中通過成像檢測釋放光??? 在單光束TPLSM中,光電倍增管PMT或者雪崩二極管APD可以很方便地用于釋放光檢測,由于雙光子激發的原理,激發只發生在激光焦點處。因此,用于屏蔽離焦光線的共焦小孔變得不必要,并且可以使用NDD檢測。這意味著激發光不會被送回掃描鏡,而是直接進入位于靠
LaVision雙光子顯微鏡多線掃描雙光子成像(四)
2.3. 多線TPLSM中的獲取模式??? 我們以兩種獲取模式操作多線TPLSM:第一種,整個研究使用所謂“幀掃描”模式,以64束激光在X、Y方向掃描樣品。因此焦平面上激發了均一性照明,假定光束陣列的橫向步長尺寸沒有過于粗糙(通常使用≤400 nm的步長尺寸)。在Fig. 3A,展示了以“幀
LaVision雙光子顯微鏡多線掃描雙光子成像(一)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 151 (2006) 276–286Application of multiline two-photon microscopy to functional in vivo imagingRafael Kurtz a,?, Matthi
光子學新秀,期刊實力派
創刊2年即被SCI收錄、影響因子5年內從3到6、備受院士團隊青睞、文章被引量頻頻出彩…… 以上是Photonics Research(下稱《光子學研究》)創刊8年來的部分成績。不過,對辦刊者而言,影響因子和被引量絕不是唯一要追求的指標,最令他們有成就感的事,也遠不止于此。 “光子”1905年
多光子非線性量子干涉首次實現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 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區分性產生的非線性干涉過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盡管雙光子非線性干涉過程已經實現了20多年,并
多光子非線性量子干涉首次實現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光學權威學術期刊《光學》上。 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區分性產生的非線性干涉過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簡述多光子激發基本物理原理
通常情況下,一個分子或者原子每次只能吸收一個光子 ,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 當光強足夠高時,就會產生多光子躍遷,即一次可以吸收多個光子。以熒光物質的雙光子吸收為例: 熒光分子同時吸收兩個相同頻率的光子 ,被激發至高能級,經過一個弛豫過程后發生自發躍遷,輻射出一頻率略小于兩倍入射光頻率的熒光光子。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雙光子顯微鏡角膜成像
角膜提供了眼睛的大部分折射能力,由5層組成(圖1),從外到內依次是上皮層,鮑曼層、基質、角膜后彈力層(間質膜)、內皮層。 wx_article_20200815180121_819doe.jpg 圖1 角膜的組織學結構 上皮層負責阻擋異物落入角膜,厚約50μm,由三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雙光子顯微鏡角膜成像
角膜提供了眼睛的大部分折射能力,由5層組成(圖1),從外到內依次是上皮層,鮑曼層、基質、角膜后彈力層(間質膜)、內皮層。圖1 角膜的組織學結構上皮層負責阻擋異物落入角膜,厚約50μm,由三種細胞構成,從外到內依次是表層細胞、翼細胞和基底細胞。只有基底細胞可進行有絲分裂和分化,基底細胞的補充是由從角膜
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在長春成立
國際納米光子學與生物光子學聯合研究中心日前在長春成立。這是長春理工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在光學領域共同搭建的一個合作平臺。 納米制造技術是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生命科學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熱點之一。隨著激光技術、光譜技術、顯微技術以及光纖技術的飛速發展,由光學、納米、生物領域融合而成的新
超快光子學有什么用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團隊設計并搭建了基于時間展寬的光譜掃描飛行時間測距的3D激光雷達相機,最快可以實現1MHz的一維成像和無慣性掃描。這項技術可應用在自動駕駛、清潔技術(風力渦輪機)、工業自動化和面部識別等眾多領域。02背景介紹在無人駕駛的汽車上,對面一輛汽車迎面駛來,車輛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無標記成像在發育生物學中的應用
光學成像可用于發育生物學,從而了解生物體的形成、揭示組織再生機制、認識并管理先天性缺陷和胚胎衰竭等。其中最受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心臟在早期發育中會發生劇烈的形態變化,其潛在功能和生物力學方面仍有待研究;二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會導致先天性的疾病,所以需要從動力學、功能和生物力學等方面對大腦發
關于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的簡介
多交點多光子顯微技術(multifocal multiphoton microscopy,MMM)提高了激發光能的利用率和成像速度,可以實現樣品的三維快速多光子激發熒光顯微成像,并且具有對活體樣品損傷小,成像深度大,圖像信噪比高等優點。 熒光顯微技術已經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工具,激光掃描
關于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的簡介
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是 20 世紀末發展起來的, 它與單光束激光掃描顯微鏡 相比最大的變化是: (1) 需要一 個光束分離裝置(如右圖)產生多個焦點; (2) 需要一個探測器能夠探測從所有焦點處發出的熒光信號 。 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采用旋轉微透鏡盤 、微透鏡陣列 [6]、級聯分束鏡 [7
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進展的概述
生物醫學發展對檢測和成像系統的一個要求是在一次測量中能以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得到多種功能信息, 另一個要求是能夠無損、實時監測活體細胞的動態過程 , 這也成 為了熒光顯 微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源動力 。多焦點多光子顯微技術在提高激發光能 利用率的同時 , 也提高了成像速度, 從而使實時雙光子激發
多光子技術的應用研究進展
多光子激光掃描顯微鏡是在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 1997年伯樂公司推出了第一臺雙光子激光掃描顯微鏡后,1998年 5月德國萊卡公司也加入競爭。 多光子掃描顯微鏡具有成像穿透深度深、光學三維分辨率高等特點,為實時、原位觀察生物活體提供了最佳方法。 1、鈣生物學研究 與熒光探針
光度量的定義
中文名稱光度量英文名稱luminous quantity定 義以光譜效率函數為基準所度量的輻射量。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光學儀器一般名詞(三級學科)
光度量的定義
中文名稱光度量英文名稱luminous quantity定 義以光譜效率函數為基準所度量的輻射量。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光學儀器一般名詞(三級學科)
光度量的概念
中文名稱光度量英文名稱luminous quantity定 義以光譜效率函數為基準所度量的輻射量。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光學儀器一般名詞(三級學科)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大視場多區域腦成像技術
為了了解神經回路的功能以及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對不同區域的大量神經元進行活體成像,我們這里介紹兩種顯微鏡技術,分別針對大視場多區域成像和自由活動小鼠的活體成像。從圖1可以看出用于視覺處理的神經元分布在直徑約3毫米的區域——小鼠初級視覺皮層和多個較高級的視覺區域。當前的商用雙光子顯微鏡系統通常提
2012棱鏡光子學創新獎揭曉
日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西部光電展上揭曉了2012年度棱鏡光子學創新獎。該獎項由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和Photonics Online網站共同贊助,評審委員會專家主要來自于產業界和學術界。 獲獎成果包括以下九項:①用于轉換激發拉曼差分光譜的體布拉格光柵(VBG)穩定雙波長激光;②超高速飛
多省市明確年度量化考核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
近日,河北、吉林、陜西等地陸續部署2018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其中,河北明確年度主要污染物降低目標值;陜西將鐵腕治理霧霾列為環保頭號工程。來自環保部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在各級部門綜合治理下,大氣污染防治已經取得階段性效果,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專家分析指出,下一步要加快產業結構、能源
關于多光子激發成像技術特點的概述
Periasamy 和 Skoglund 等比較了相同光學配置下,雙光子激光掃描顯微鏡和共聚焦掃描顯微鏡 [4]對非洲蟾蜍囊胚以及神經軸胚體細胞的成像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雙光子激發成像穿透深度大、受細胞的固有熒光影響小。 因而 ,雙光子提供了研究細胞內動力學、物質空間分布及結構的最佳方法。與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