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核安全局發言人15日表示,福島1號核電站2號反應堆的外殼很可能已經受損,堆內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正在泄漏。當天清晨,2號反應堆所在機房發生爆炸。此前,救援人員一直在強行用海水為不斷升溫的2號反應堆“退燒”。 此后不久,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突然起火,并造成更多放射物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隨即要求距離該核電站30公里內的居民“呆在室內”。此前,日本政府曾要求距核電站20公里的居民連夜疏散。這表明,持續了四天的福島核電站危機正迅速惡化。 現在,人們最擔心的是,福島核電站所在區域風向變化。一旦噩夢成真,原本被吹向太平洋上的放射性顆粒將進入日本內地甚至跨越日本海污染遠東地區其他國家。 不過,日本政府反復強調,2號反應堆內的核燃料目前“依舊完整”。15日發生的爆炸,只對反應堆的壓縮艙造成了損害。這個所謂“壓縮艙”指的是反應堆底部環繞核燃料的水槽。正常情況下,核反應堆就是靠里面的循環冷卻水來幫助核燃料有效......閱讀全文
本文導讀: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國專家反復強調,飄到美國的輻射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 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
核燃料循環是核能系統的“大動脈”。從鈾礦勘查、鈾礦采冶到純化轉化、鈾濃縮、元件制造,再到反應堆、后處理、廢物處理與處置,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鏈的國家。 包頭、蘭州、嘉峪關,記者近日跟隨中核集團第三屆“核你在一起”核科普開放周采訪團一路向西,來到我國核燃料循環體系中的三個重要
由地震引起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核輻射防護”一時之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了讓公眾正確了解核輻射,應對核電站事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迅速組織專家編輯了一本《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手冊》,以問答的形式,就公眾
4月26日,日本“3.11”地震海嘯引發核危機重災區的福島縣南相馬市飯館村,工作人員查看隨身攜帶的核輻射劑量檢測儀,目前一切指標尚屬正常范圍,這里已經劃作核災難疏散避難區。 2011年3月31日,日本福島縣一個避難所內,出生于3月15日嬰兒Nagashima&nbs
近日,綠色和平組織在津島地區檢出輻射量為每小時100微西弗。這意味著當地居民大約10小時所吸收輻射量超過一年內可吸收的最高輻射量。 菅直人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關停,日本現有核能發展方案將獲重審。 日本警察廳3月31日宣布,截至當天15時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去半年,各方仍在全力搶修在地震和海嘯中失去冷卻功能、變得千瘡百孔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但直到現在,事故核電站內的污水不減反增,搶險人員健康受損,福島縣部分地區輻射量依然嚴重超標。核事故何時能夠平息,現在依然看不到盡頭。 注水、漏水、積水……與水的戰斗貫穿這半年
繼日本遭受史上最大的9.0級強震和強海嘯接連重創之后,位于東京以北240公里的福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再度讓災難中的人們陷入恐慌,令世人強烈關注。核電危機一日連升三級 3月11日日本遭遇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危機短短20多個小時內三度升級,事態迅速擴大。 11日地震后,來自日本經濟產
本文導讀:日本政府13日承認,在大地震中受損的福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可能正在發生“事故”。據悉,福島核電站中共有3座反應堆因冷卻系統停止工作發生險情。其中,2號反應堆的高溫核燃料正在發生“泄漏事故”。目前,共有21萬人正緊急疏散到安全地帶。 東京電力公司13日早上宣布,對在地震中發生核泄漏事
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全球擴散示意圖29日,在仙臺市一處農田,工作人員準備做土壤輻射測試。難關怎么過,菅直人撓頭。 ■ 權威說法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表示,目前檢測到的碘―131在空氣中的含量極微弱,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影響范圍多大? 陳曉秋
日本自衛隊17日晚完成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噴水作業,但目前核電站的放射線劑量尚未見降低。 當地時間19時30分(北京時間18時30分)左右,自衛隊動用5臺消防車,從地面向3號機組乏燃料池噴水。作業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共向機組噴水30噸。據悉,噴水作業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在整個作業過程中
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2日下午4點左右發生爆炸,有4人受傷。核電裝置部分損壞。 最新消息: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日本警方已經將福島核電站附近居民的疏散半徑擴大到20公里。此前,日本政府曾下令疏散福島兩座核電站半徑3公里范圍內的民眾,后又將半徑擴展至10公里。3"12""視
我平時很少上網,在同事的推薦下,在網上看到北大物理學院雷奕安副教授的一篇太過先進,無法展示?!核能新技術ADS真的靠譜嗎的評述性文章,前幾句話是前不久,網絡和朋友圈被一條消息刷屏,稱中國在核能應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太過先進,無法展示。這項技術叫做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我以前關注
關于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日本內閣府原子能委員會中長期措施研討專門會議于本月28日初步完成了一份報告。報告稱,該電站1至4號核反應堆的處理作業需要30年以上時間,處理結束至少要到2041年以后。 該報告稱,修補核反應燃料容納容器,注水遮蔽放射性物質,直到2021年才能開始進
廣島原子彈爆炸讓人觸目驚心,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令人心有余悸。由于核能的特殊性,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我國核電站是足夠安全的,完全滿足國際上各安全監管機構對新建反應堆的安全要求。”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侯小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近日,他帶領團隊通過
盡管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暫時停止向太平洋中泄漏高放射性廢水,但奉命前往日本協助搶險的美國工程技術人員稱,這座“飽受創傷”的核電站現在隱患無窮,很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候發生“爆炸”。美國認為,該電站反應堆外殼已經“不堪一擊”。 《紐約時報》透露,美國方面做出上述推斷的原因是,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內部 核危機再升級 2號機組堆芯可能熔毀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昨氫氣爆炸 2號機組反應堆芯曾一度空燒 2號機組 輻射量超標6倍 昨日,福島核電站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在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后,昨日中午當地時間11時01分
1、什么是放射性 1896年貝克勒爾在研究軸礦的熒光現象時發現軸鹽礦發射出類似X射線的穿透性輻射。兩年之后,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從軸礦中相繼發現的另外兩個能發射射線的新元素——釙和鐳。居里夫人稱這種能自發釋出射線的性質為放射性。 2、核輻射有哪幾種? 輻射分為兩類。一類是電離輻
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中心的博士Josef Oehmen撰寫了一篇題為“為什么我不擔心日本的核電站”的文章,以相對通俗的話語解釋了核安全問題,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不過,因為其主業為“供應鏈危機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
寒冬的石島灣雨雪不斷,人跡罕至。核電站的落戶更給這里帶來了一絲神秘。 在距離海邊不足500米處,只見三個高聳的塔吊,下面則是一個足球場大小、深達18米的工地。石島灣的漁民或許想象不到,他們身邊的這個工程正是舉世矚目的全球首座將四代核電技術成功商業化的示范項目——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
日本福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內的冷卻水位14日兩度“嚴重下降”,造成炙熱的核燃料棒反復整體暴露在空氣中。如果這一險情持續發生,可能引起該反應堆內核燃料棒因溫度過高而“融化”,進而突破15厘米厚的保護殼,釀成一場無法收拾的巨大災難。 日本政府高級官員承認,福島核電站(1號廠
近日,有香港媒體報道稱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發生泄漏事件,隨后有關部門予以澄清。15日,廣東核電集團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不達安全等級則無需公布,不然會引起市民恐慌。 代表攜材料回港引報道 5月底,大亞灣核電站把這一事件向安全咨詢委員會作了通報。安全咨詢委員會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據日本媒體6月7日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日向日本政府遞交了一份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第1至第3核反應堆原子爐內的燃料棒,不僅已經熔穿了爐底,同時也可能熔穿了多處的爐壁,使得熔解的燃料棒沉積在原子爐的外殼與壓力容器(內壁)之間。此外,3·11日本大地震發生
“我們希望通過核電來賺錢,更希望向全世界供電。”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總裁基里延科在日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部長級會議上如是說。 他是這樣說的,Rosatom也是這樣做的。 日本福島核事故距今兩年有余,這期間一些國家放棄發展核電、一些國家原地觀望,然而這一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并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并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
當地時間9月20日凌晨2時25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里氏5.9級地震,東京也有較為強烈的震感。日本氣象廳稱,震源位于福島縣太平洋沿岸,震源深度為17千米,但沒有引發海嘯,僅造成兩人輕傷。 據悉,此次地震震中距離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僅有50千米。東電公司隨后表示,
日前,由于國家能源委會議釋放出核電松動的信息,相關媒體圍繞核電存廢、內陸核電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國研中心王亦楠老師的《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觀點最為鮮明,引起了諸多共鳴和爭論。現針對王老師文中提出的幾點理由,稍談一點個人認識,以與商榷。 第一,關于核電安全技術
日本核電站事故的發展演變,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 總計擁有6臺機組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已有多個機組出現了各類故障。其中在3月15日,2號機組的部分設施可能破損。 而國內核電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說,只要壓力容器、安全殼等保護物不破損,那么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將仍然是可控的。但是如果這兩
在全世界范圍內,核電由于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與火電、水電并稱的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 國際:大勢如潮難擋 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全球將興建9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