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奧集團開發出寨卡病毒快速檢測試劑
針對多國蔓延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清華控股旗下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博奧集團”)僅用3天時間,開發出寨卡病毒30分鐘快速恒溫擴增檢測試劑,目前該檢測試劑原理性實驗已經獲得成功。此外,博奧集團已經應用新技術高效制備出了寨卡病毒的假病毒顆粒,可用于科研或產品開發的標準品或參考品。 近段時間,寨卡病毒持續困擾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我國大陸尚未發現病例,但國家衛計委已表示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將寨卡病毒感染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教授盧洪洲表示,“在目前地球村的大環境下,如果仔細篩查,我國很可能也會發現輸入性病例。” 據了解,寨卡病毒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如果孕婦感染,胎兒將受到影響,導致新生兒小頭癥甚至死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李德新介紹,“小頭癥是嬰兒頭部出現非正常變小的一種罕見病,是由于嬰兒在子宮或者在......閱讀全文
巴西推出首款寨卡病毒快速檢測試劑
巴西一個制藥基金會日前在巴西東北部城市薩爾瓦多展示了一款寨卡病毒快速檢測試劑,能在20分鐘內檢測出寨卡病毒。這是第一款得到巴西國家衛生檢疫局認證、可在全國范圍內生產和銷售的寨卡病毒檢測試劑。 據巴西媒體5月31日報道,這種試劑由巴伊亞州衛生局下屬的巴伊亞制藥基金會與一家名為G
博奧集團開發出寨卡病毒快速檢測試劑
針對多國蔓延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在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清華控股旗下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博奧集團”)僅用3天時間,開發出寨卡病毒30分鐘快速恒溫擴增檢測試劑,目前該檢測試劑原理性實驗已經獲得成功。此外,博奧集團已經應用新
我國研制出寨卡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記者從位于位于蘇州納米城的天隆科技公司獲悉,該公司針對美洲地區肆虐的寨卡病毒疫情,緊急啟動 “寨卡(ZiKa)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的項目并已設計完成,檢測最快僅需2個小時。 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日宣布,將寨卡病毒及小頭癥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國際社會應當協調應對。這
從唾液中檢測到寨卡病毒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的3D打印設備可以快速檢測寨卡(Zika)病毒。 據悉這個3D打印的檢測裝置只有一個蘇打水罐大小,成本僅2美元,而且無需用電,也不用專業技術人員操作。患者只需提供一份唾液樣本。當遺傳分析檢測到病毒存在時,裝置中可變色的燃料將
寨卡病毒不可怕
在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的首都圣薩爾瓦多,一名男子進行煙熏滅蚊,以遏制寨卡病毒傳播。 6月3日,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發現第三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內地累計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已超過16例。而在此前,該病毒已在全球多國傳播。 被帶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通過
便攜式寨卡病毒快速檢測技術
一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便攜式寨卡病毒感染診斷方法,可以在沒有昂貴實驗室資源的地區進行寨卡病毒檢測。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自化學加熱的檢測杯中擴增病毒 RNA,然后利用變色染料,檢測出唾液樣品中的病毒,敏感度高達5 plaque forming unit(PFU,空斑形成單位),時間僅需40分鐘。
寨卡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呈球形,直徑約為40-70nm,有包膜。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長度約為10.8Kb,可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個基因型。寨卡病毒病的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IgM抗體檢測、中和抗體檢測和病毒分離等
美將在捐獻血液中檢測寨卡病毒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26日更新了針對寨卡病毒的指南,敦促美國所有血站在捐獻血液中檢測是否含有寨卡病毒。這一預防性措施是為了維護美國血液供應的安全性。 美藥管局生物制品評價和研究中心主任彼得·馬克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對于寨卡病毒傳播的性質與嚴重程度,還存在相當多的不確定。因此,檢測所有捐獻血液
寨卡病毒感染的實驗室檢測
寨卡病毒的前世與今生相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 HIV,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算是病毒界的「前輩」了,因為人們早在 1947 年就在烏干達寨卡叢林的恒河猴身上發現了它的蹤跡,過了 5 年,又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人群中找到了它。它行蹤隱秘,一般不會禍患人類,只有一種叫做「伊蚊」
寨卡疫情緊急狀態解除,且看2017寨卡病毒研發管線
自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來,寨卡疫情不斷發酵,開始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對疫情地區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還可經性交傳染,多數感染者不會發病,但是偶爾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疼痛等輕微病狀。其對人類的威脅主要在于孕婦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發
寨卡病毒熒光定量PCR診斷試劑研制成功
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寨卡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的支持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日前成功研制出寨卡病毒熒光定量PCR檢測試劑。該試劑檢測靈敏度較高,特異性較好,目前已分發給全國省級、計劃單列市疾控部門以及我國重要口岸檢疫部門,進行對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中國科學家在寨卡病毒的研究上又往前邁出了一步。11月22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由該校李向東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并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北京時間11月2
如何保護自己遠離寨卡病毒
我國9日確診1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這一消息無疑使正在歡度春節的國人產生擔心:“大過年的,我和我的親朋好友會感染上寨卡病毒嗎?”那么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寨卡病毒的相關知識,作好預防工作。 問: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 問:寨卡病毒
突變的寨卡病毒更毒
?埃及伊蚊傳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熱。?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khlungcenter 一項近日發表于《細胞報告》的新研究顯示,一種突變可能會使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 寨卡病毒通
突變的寨卡病毒更毒
? ? ?埃及伊蚊傳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熱。?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khlungcenter? ? 一項近日發表于《細胞報告》的新研究顯示,一種突變可能會使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 ? 寨卡病毒通常不會在成人身上引發癥狀,但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可
美研制出寨卡病毒快速檢測工具
《科學·轉化醫學》雜志近日載文稱,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快速、高靈敏且便宜的新型檢測工具,不僅能直接檢測到蚊子體內和人體體液中的寨卡病毒,還能區分寨卡病毒的非洲株和亞洲株,可更有效地追蹤寨卡病毒的傳播。 寨卡病毒是一種蟲媒傳播病毒,與登革熱、黃熱病和西尼羅河病毒同屬。寨卡病毒屬于單鏈RNA病毒,
我國加強寨卡病毒監測-診斷試劑已發至各省級疾控中心
記者3日從國家疾控中心獲悉,我國正加強寨卡病毒監測、控制病毒傳播媒介等措施防控寨卡病毒疫情。檢測寨卡病毒的診斷試劑目前已經發至各省級疾控中心。 國家疾控中心病毒所研究員李德新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月31日,已有24個國家報告了本地的寨卡病毒病例。寨卡病毒目前主要在美洲國家和地區流行,我國尚沒有發
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進展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僑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NS1 and prM/M are important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denovirus-
全球首例寨卡病毒減毒活疫苗
埃博拉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便又出現了一種蟲媒病毒的暴發流行。這種蟲媒病毒叫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復活節島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開始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道,其中22個在美洲,目前
寨卡病毒可能通過眼淚傳播
美國《細胞報告》雜志6日發布的一項實驗鼠研究顯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過眼淚傳播。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會出現眼病,包括會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的葡萄膜炎。 多數成年寨卡患者不會出現患病癥狀,但少數成年人可能出現結膜炎,個別患者會出現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同時發炎的葡萄
我國存在寨卡病毒疫情輸入風險
9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公布,截至9月6日中午,新加坡境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增至275例,確診的感染人數還將上升。記者從北京衛計委獲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感染此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如果東南亞地區的疫情變得嚴重,輸入我國的風險就會增加。 新一期英國《柳葉刀·傳染
寨卡病毒可能通過眼淚傳播
美國《細胞報告》雜志6日發布的一項實驗鼠研究顯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過眼淚傳播。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會出現眼病,包括會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的葡萄膜炎。 多數成年寨卡患者不會出現患病癥狀,但少數成年人可能出現結膜炎,個別患者會出現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同時發炎的葡萄
寨卡病毒研究取得新進展
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斯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對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采集的寨卡病毒的基因排序分析發現,寨卡病毒能夠抑制患者免疫系統的激活,且抑制能力比同類病毒更強。 該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同行共同完成這一研究項目,研究文章刊登在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病》雜志
寨卡病毒傳播出現新途徑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這一途徑讓病毒傳播周期大大縮短,可導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快速流行。”程功對
預防寨卡病毒的解藥——蚊子蛋白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瞄準傳播寨卡病毒蚊子唾液中的一種蛋白,減少了小鼠的寨卡感染率。這項發現指出了針對寨卡病毒和類似的蚊媒病毒疫苗開發策略。 研究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 2015年爆發至今,還沒有針對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療法。寨卡病毒感染導致了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
CRISPR:讓寨卡病毒無所遁形
近日,一種快速檢測寨卡病毒的試紙誕生,它的出現或許能夠降低小頭癥嬰兒的出生率。這種神奇的方法來自CRISPR技術。這個自2013年以來風靡世界的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引起一場巨變。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為了對抗它,科學家一邊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一邊也在開發快速檢測的方法。
杜絕傳染病蔓延-始于早期診斷——寨卡病毒快速診斷新技術
紐約大學牙科學院協同美國Rheonix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唾液準確鑒定寨卡病毒感染的新方法,不僅操作方便而且耗時短,極具商業推廣價值。 這項測試由Rheonix公司的HIV快速檢測模型發展而來,成果現已發表在《PLOS ONE》和《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
寨卡病毒威脅多大?專家:不是致死病毒無需恐慌
西非埃博拉的陰云尚未徹底散盡,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敲響警鐘。這種可能影響孕婦并導致新生兒畸形的病毒到底有多嚴重,是否會像埃博拉病毒那樣肆虐全球,甚至威脅中國?權威組織和專家表示,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樣的致死病毒,公眾無需恐慌,但需要借鑒埃博拉防治的經驗教訓,迅速開展相關疫苗及治療方法的研究。
低成本診斷工具能更快速地檢測出寨卡病毒
近日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共同研發出了一種低成本的診斷工具,能夠幫助拉丁美洲和中美洲地區的醫務人員更加快速地檢測出寨卡病毒。研究人員將在68屆美國臨床化學年會(AACC年會)臨床實驗室醫療設備博覽會展示他們的成果。 這種檢測工具非常便于攜帶,能夠允許醫療
威海口岸積極防控寨卡病毒-可進行快速檢測
近期,寨卡疫情持續蔓延,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等36個國家和地區都報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我國也已確診9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威海檢驗檢疫局積極采取措施,威海口岸旅檢現場已配備寨卡病毒快速檢測試劑,在旅客自愿前提下,可隨時進行寨卡病毒快速檢測,檢測結果第一時間通知旅客;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