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擠占挪用、虛列支出,一邊是管得太死、效率低下。《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在結余經費、勞務費和間接補償的制度設計和執行過程中。 科研人員建議,應統籌設計科研費用支出范圍,在實現激勵的同時,還應發揮組建穩定科研隊伍的作用,賦予科研團隊更大“錢的自主權”,以更符合科研活動的實際。 結余經費上收:法律與文件打架 對于不少科研人員而言,報項目預算是一件頭疼的事。曾多次申請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一位教授舉例說,一項試驗一旦失敗,就得另起爐灶,需投入新的原材料、試劑等,原來預算20萬元很可能就變成50萬元。再如,合作方專家臨時有事要去外地或國外,就會額外增加差旅費。這些資金使用都是無法預算到的,而且這些“變動”由于與申報預算有別,審計時往往會被卡死。 對此,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也認為,目前項目經費管理審計越來越多,大學不能像企業那樣去審計,有的項目做兩三年卻要十幾次審計。此外,不應過分強調預......閱讀全文
經費實用的話題已經成為科技界繞不過去的老生常談,一方面中央領導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要給廣大科研人員松綁,簡化審批流程,增加科研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使科研經費更好地服務于科研;而另一方面,對于科技界一線的科研人員而言,經費使用卻越發繁瑣,報銷程序復雜,導致科研人員不得不把更多的時間耗費在報銷之上。知
為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以下簡稱轉化基金),規范轉化基金貸款風險補償工作,2015年12月4日,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貸款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15〕417號,以下簡稱《辦法》)。近日,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財政部教科文司有關負責人就《辦
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期間,印發了《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人員最關注、社會反響最熱烈的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突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形成5個方面28條改革舉措,將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同時提出了若干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小科為大家系統梳理了
用好科技投入 給力自主創新——訪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司長張曉原 優化配置、科技金融、科研條件、監管服務……科技投入的得與失,關系到國家科技創新、經濟轉型、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等戰略性全局問題。 “十二五”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時期,全面落實《“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以
本報北京6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雅娟)科研經費管得太“死”、報銷程序太繁瑣……針對這些問題,審計署有關負責人今天表示,審計署將推動科研項目的財務預算和財務管理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支配權,讓科技經費中智力補償的比例明顯提高。 6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簡
黑龍江科技大學科研項目間接費用和績效支出管理辦法(試行)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調動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過程中的積極性,規范科研項目間接費用的管理和使用,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財政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印發國家自然科
科研人員雜事負擔重、經費報銷繁?科技部回應 科技部答網民關于“建議國家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的留言來自北京市的網民“科研工作者”(手機尾號0256)說:我是國家科研領域的一名普通工作者。 目前,我國在科技領域面臨不少“卡脖子”問題,需要進一步科技創新。作為科
近日,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報“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高分辨率角位移傳感器”。 項目將以單軌絕對式光柵角位移傳感器新原理為基礎,以單軌絕對編碼、多讀數
“要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優化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科技創新,需要資源支撐;
3月8日,北京市召開城市管理和民生工程科技支撐項目公開招標信息發布會,這是北京首次大規模開展科技項目招標,公開的招標科技項目共31個,招標資金約4.6億元。 招標項目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化建設)類項目15個,能源環保類項目5個,公共安全類項目5個,市政管理類項目4個,健康醫療類
自2011年8月以來,科技部等部委陸續頒布實施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863管理辦法》)、《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支撐管理辦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973管理辦法》)等,并下發了《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
數十份的銷售電子憑證、數以百萬計經費預撥的常規單據之下,究竟隱藏著多大的秘密?美國醫藥巨頭禮來中國內部流出的這部分資料牽出了經年累月、數額巨大的醫療行賄鏈條。 一份2012年的預算資源分配文件中顯示,該公司僅對優泌林這一個糖尿病產品就分別在“國際會、全國會、大區會、TP活動、看圖對話、基藥
為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維護和發揮濕地生態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山東省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日前審議通過《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月2日起正式開始實施。 《條例》對濕地保護的原則、資金來源、管理責任、法律責任及濕地利用形式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各級政府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
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1年8月2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謝旭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 一、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 今
目前,學術界廣泛關注科研投入及科研經費使用問題,其中,既有全面清醒客觀的認識,也有片面糊涂主觀的想法。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十大矛盾。本文試圖澄清是非,提出相應的化解對策與思路。 一是科研投入方向上重視科學規劃與輕視自由探索的矛盾。愛因斯坦認為:偉大的科學成就并不是通過組織和計劃取得的。科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更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網絡版常見問答,由原來的表格式改為分類問答,條目更加清晰。其中,申請部分共81個問答,分為申請時間、申請書、條件、限項、系統、項目類型、依托單位、合作研究單位、查詢、評審、結果公布等亞類;實施部分共14個問答,分為提交材料、變更、預算調整、日常管理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電 (顧一航)云南省人大常委會20日發布,《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以立法形式規范了牛欄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等活動,并以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牛欄江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5年5月21日,北京市財政局(以下簡稱市財政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科委)聯合修訂、并發布了《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經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本次《管理辦法》的修訂重在打破束縛創新的科技經費管理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日前,市財政局、市科委從修訂背景、改
生態補償是眼下的一個熱門詞匯。國家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就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進行了專節論述,強調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1983年,云南省對磷礦開采征收覆土植被及其他自然環境破壞恢復費,這是我國關于生態補償機制的較早探索。近年來,云南省在生物多樣性保護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4月13日對記者表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第129次常務會議精神,兩部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國務院關于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研究建立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改革完善第二類疫苗集中采購機制。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
4月1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兩部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國務院關于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研究建立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的長效機制。 一是改革完善第二類疫苗集中采購機制。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集中采購,由縣級疾控機
近年來,有關科研經費的審計披露問題和貪腐報道屢屢見諸報端,給公眾造成一種“錯覺”,似乎整個科研系統是“壞的”、所有科研機構是“完全沒有效率的”。筆者以為這種“錯覺”對廣大科研人員極其不公,不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自1996年“科教興國”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以來,歷屆中央政府更加重視科研經費投
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簡稱《公報》)顯示,2012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5600.1億元,是1978年52.89億元的100多倍。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制度和管理也不斷完善,極大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公報》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今日表示,針對自然科學基金的管理使用情況,基金委規范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監督,從對內和對外兩個角度來管理,不能在內部產生任何尋租空間。 國新辦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情況。針對如何“管好用好248億自然科學基金”的相關問題時,國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加劇、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我國已先后頒布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但至今尚未出臺專門的飲用水安全保護法規或條例。 現行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是1989年由原國家環境保護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從經費比重、開支范圍、科目設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措施,下放管理權限,允許部分“打醬油的錢”可以“買醋”,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讓科研經費真正成為創新的“助推器” 還為科研報銷找發票發愁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日前由財政部、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修訂發布。作為科研資金使用與管理的改革新舉措,相關政策制定有何考慮?身處科研一線的工作者怎么看?如何讓科研資金財盡其用、真正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科研一線工作
還為科研報銷找發票發愁嗎?還要絞盡腦汁編寫經費預算和方案嗎?還要擔心年底花不完錢不得已突擊花錢嗎?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從經費比重、開支范圍、科目設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措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記者采訪財政部、科
歲末年終,很多科研工作者為經費頭疼不已:一方面結題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項目經費還沒花完,既定的預算指標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為了通過驗收,很多人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找發票,飯店的、賓館的,甚至于親屬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員日前的爆料讓《中國科學報》記者很是驚詫。 “課題
高等院校一般肩負著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其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是高校最核心的職能,社會服務則是建立在前兩者基礎之上的衍生職能。高校資源的開放問題,既涉及教學與科研兩類高校資源的開放,又涉及開放對象是針對社會公眾還是業內同行的問題。問題的層次、討論的重點會有所差異,因此很難用一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