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腫瘤異質性的革命性技術
精準醫療是指與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學特征相匹配的個體化診斷和治療策略,被認為是繼經驗醫學、循證醫學之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作為一種極為復雜的致命疾病,腫瘤是精準醫療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腫瘤的精準醫療需要我們準確認識患者腫瘤的分子圖譜。雖然人們已經擁有了強大的遺傳學分析技術(比如二代測序NGS),但腫瘤樣本的異質性大大限制了這些技術的分析結果。眾所周知,活檢組織樣本是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的混合物,腫瘤細胞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前不久Scientific Report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為人們展示了能夠解決腫瘤異質性的一種革命性技術。這種方法能從FFPE樣本(甲醛固定石蠟包埋)中分離100%純的腫瘤和基質細胞群。研究人員將其與下游的二代測序結合,實現了空前準確的腫瘤遺傳學分析。 目前人們主要通過激光捕獲顯微切割、FACS分選來應對樣本異質性。不過這些技術的準確性和純度往往達不到臨床使用的需求,而且受到樣本大小和樣本質量的限制。......閱讀全文
腫瘤的精準醫療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正式啟動了“精準醫療計劃”,白宮官網發布精準醫療計劃的相關細節,隨后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AACR)在美國召開,此次會議匯集了目前所有癌癥主要領域的最先進研究成果,“精準醫療”的概念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當前的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對“癥”治療向對“基因
腫瘤精準醫療,什么最重要
隨著生物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腫瘤領域,EGFR、ALK、ROS1、c-met、RAS, BRAF等大量靶點的涌現,帶動了精準醫療的熱潮。在心血管領域,通過檢測相關代謝基因的多態性,可以精確預測個體對藥物的反應,減少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在內分泌代謝領域,精準醫療的治療策略,也
爭議腫瘤精準醫療的泡沫
對于國內每年新增的430萬腫瘤患者來說,精準醫療的發展或成為生命的曙光。 但近日,腫瘤精準醫療被發表在《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兩篇文章推上了審判臺,被指“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腫瘤的精準治療僅僅是一個待證明的假說。”這一觀點在國內醫療界引起極大爭論,有贊同者也有反駁者
重視腫瘤病理檢測,助力精準醫療時代
精準醫療被認為是繼經驗醫學、循證醫學之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所謂“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其本質是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于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醫療。用美國
CytoQuest CR液體活檢助力腫瘤精準醫療
在癌癥診斷與治療中,醫生通常依賴侵入性的活組織檢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來追蹤腫瘤的大小、擴散以及對治療的響應。但是,隨著對腫瘤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 現在癌癥的診療中組織活檢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會給患者帶來創傷。液體活檢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并入選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
精準醫療進入發展快軌 腫瘤檢測市場先行
造血干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日前取消。在此之前,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多次出臺政策,并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對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等開展研究。國家衛計委相關人士透露,精準醫療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精準醫療有希望進入發展
精準醫療進入發展快軌 腫瘤檢測市場先行
造血干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日前取消。在此之前,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多次出臺政策,并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對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等開展研究。國家衛計委相關人士透露,精準醫療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在政策利好推動下,精準醫療有希望進入發展
勢頭猛進:精準醫療在腫瘤領域的應用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旨在分析個體在基因組、外界環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從而選擇適應個體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 白宮聲明,美國財政預算將會撥款2.15億美元,用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國家醫療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N
腫瘤治療成精準醫療未來最大市場
正如沒有一雙鞋子可以滿足所有人的腳,一種藥品也無法對所有人適用。經驗性用藥、千篇一律的用藥模式將在未來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用藥。是時,精準醫療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 目前在臨床領域,精準醫療已涉及無創產前、輔助生殖、單基因病、新生兒篩查、腫瘤個體化治療、遺傳性腫瘤篩查、心血管病篩查、血
CytoQuestCR液體活檢助力腫瘤精準醫療CellSearch卓越替代方案
在癌癥診斷與治療中,醫生通常依賴侵入性的活組織檢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來追蹤腫瘤的大小、擴散以及對治療的響應。但是,隨著對腫瘤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 現在癌癥的診療中組織活檢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會給患者帶來創傷。液體活檢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并入選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