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曼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血液檢測技術,該技術可以幫助指示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機體的病情復發。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7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DNA進行研究,此前研究中他們揭示了是否可以通過追蹤血液中循環腫瘤DNA的水平來判斷患者病情是否復發,同時研究者還發現了諸如NRAS和PI3K等基因的新型突變,這些突變或許就會通過促進腫瘤對療法耐受而引發癌癥復發。 在治療初期很多黑色素瘤患者都會對療法產生反應,但癌癥卻會在一年內產生耐藥性,研究者希望本文研究可以幫助醫生們利用循環腫瘤DNA來幫助指導臨床中對不同個體進行療法的選擇。大約40%至50%的黑色素瘤患者都會存在錯誤的BRAF基因,而且這些患者通常利用維羅非尼或達拉菲尼進行治療,但對于很多患者而言這種療法并沒有什么作用,或者腫瘤會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耐藥性......閱讀全文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即將結束,2017年也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科學家們在利用血液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2017年相關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 【1】Anal Methods:新型血液檢測技術可用于診斷多發性硬化
腫瘤將細胞釋放到血液中,這可以揭示癌癥正在生長并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羅斯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報道他們能夠將一種激光設備瞄準皮膚癌患者的手,并檢測這些稀缺的在血液中流動的腫瘤細胞。這種設備有朝一日可能能夠改善對黑色素瘤的篩查。它還可能幫助醫生監測治療是否有效,甚通
在過去十幾年中,智能手機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銀行業到購物,再到娛樂,不一而足。在充滿創意的數字化技術、云計算以及機器習得這三股力量的合力作用之下,日漸醫用化的智能手機正準備改變醫療行業的各個領域,其結果則是,作為病人的用戶將首次登上這一舞臺的中央。 在智能手機的革命化影響下
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2015年液體活檢技術被MIT科技綜述雜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的
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2015年液體活檢技術被MIT科技綜述雜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
腫瘤會釋放細胞到血液中,從而揭示癌癥正在發展并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今,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可以在皮膚癌患者的手上,用一種激光設備檢測出這些罕見腫瘤細胞在血液中的流動情況。該設備有朝一日可能會改善對黑色素瘤的篩查。它還可以幫助醫生監測癌癥治療是否有效,甚至可以通過殺死漫游的癌細胞抑制原始腫瘤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技術,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包括血液、體液及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的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 國內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但受益于醫療消費水平的
液體活檢臨床意義大,市場空間廣闊 檢測血液中的CTC和ct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稱為液體活檢。該技術能夠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滿足對患者高頻監測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檢成本低的優點。因此研發進展迅速。未來有望應用在腫瘤早期篩查、腫瘤患者動態監測、以及個性化用藥指導等領域,市場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拉曼光譜可以用來做什么?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回答:拉曼光譜可以用來檢測毒品、農殘、珠寶、文物、醫藥……其實,拉曼光譜在臨床診斷中也是一項很好的技術。那么,拉曼光譜在臨床上可以做什么?振動光譜能看見我們錯過的東西 拉曼光譜為很多醫療情況下的臨床診斷開辟了新方法。“這是一種對人
如今人們生活在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時代,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智能手機的誕生也造就了很多低頭一族,很多人認為手機在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比如正常的交流等,然而在科學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會經常利用手機來“搞事情”,在手機的幫助下他們也獲得了多種研究成果,本文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拉曼光譜是一種分析分子結構的有用工具。拉曼光譜特征峰位置、強度和線寬可以提供分子振動、轉動方面的信息,反映出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拉曼光譜作為一種無損、非接觸的快速檢測技術,已吸引廣大科研人員的關注,并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中。 由于拉曼樣品用量很少,不需要對生物樣品進行固定、脫水
美國Guardant Health公司近期開發出一種非侵入性的篩選血液樣本新技術,開辟了癌癥診斷新療法。Guardant 將這種技術命名為“Guardant 360”,旨在幫助患者避免危險和昂貴的活檢。 活體組織昂貴的檢測成本 在不含保險的情況下,活檢的成本高達10000美元。相
2020年8月13日,賽默飛宣布,其對診斷測試制造商凱杰(QIAGEN)每股43歐元(總額126億美元)的經修訂報價不再有效。此項收購就此終止,按合同條款的規定,賽默飛世爾將從QIAGEN收到9500萬美元賠償。原定的交易最后期限是8月10日,收購結果要視贊成凱杰出售的股票能否超過三分之二。但最終結
通過對癌癥患者進行血液檢測,可以監測晚期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在治療期間癌癥的復發情況。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癌癥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人員,通過對七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血液樣品中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進行檢測研究分析。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可以通過跟蹤CtDNA在血液的水平
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志報道,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檢測人體血液中癌癥生物標記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鉗及納米微電子芯片檢測游離核酸。 核酸可分為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細胞內,但有時也能在循環血液中找到。癌癥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這種脫離細胞的核酸,其中一小
在一項精心設計的研究中,盧森堡大學的生物學家發現與人們的希望相違,稱作為microRNAs的小分子不適合在血液樣本中用于早期診斷皮膚癌,并且可能也不適用于其他的癌癥類型。他們第一次分析了健康人群血清中所有的microRNAs,提供了第一張全面的人類血液樣本“miRNA組”( miRNome)圖譜
他,用堅實的肩膀支撐,讓你感覺溫暖、安心;他,用默默的承受堅守,讓你知道他是家的脊梁;他,用滿臉皺紋承載時光的滄桑,讓你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他,就是父親……可能因為六月的陽光猶如父愛,無聲卻熾熱,所以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日被定為父親節。在我們眼中,父親是堅強的代名詞,可是正堅強,他對小傷小痛很少
每年,癌癥在全球致死700萬人,我國也有1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為了降伏這一絕癥,科學家們付出了極大努力,研究出多種癌癥檢測技術。那么,2015年又有哪些令人矚目的癌癥檢測技術呢? 1、新型成像檢測技術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顯示,來自曼徹斯特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專家研發出一款新設備,可快速無痛診斷皮膚癌。該設備不使用針頭,屬于非侵入式,使用三種獨立激光監測人體健康狀況,可用于測量血液流動、血氧水平并觀察細胞新陳代謝。目前,這一類似于三錄儀的設備已在敦提(英國蘇格蘭東部港口城市)一家醫院成功試用。 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機器工作
太赫茲是指100GHz-10THz的電磁輻射,波長在0.03mm—3mm范圍。人類社會存在諸如電磁波、震動波、伽馬射線、X射線等各式各樣的光波,而太赫茲波是人類迄今為止了解最少、開發最少的一個波段。但是自從被人類發現以來,太赫茲已經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科研單位占據重要位置,甚至被評為可改變
太赫茲是指100GHz-10THz的電磁輻射,波長在0.03mm—3mm范圍。人類社會存在諸如電磁波、震動波、伽馬射線、X射線等各式各樣的光波,而太赫茲波是人類迄今為止了解最少、開發最少的一個波段。但是自從被人類發現以來,太赫茲已經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科研單位占據重要位置,甚至被評為可改變
隨著2018年的即將到來,2017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啟示,瞻望美好未來,謀劃創新思路,是對來年的提前布局、未雨綢繆,也是對來年太赫茲科技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突破、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期待。回首2017,太赫茲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太赫茲產業應用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展望20
風頭正盛的PD-1抗體因其對多種腫瘤有效果,并且在使用PD-L1抗體的案例中能找到腫瘤完全消失的案例,在醫療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打破腫瘤屆的多個不可能,成為了研究領域以及臨床應用的熱門療法。 目前PD-1抗體已獲批的適應癥包括: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霍奇金淋巴瘤、頭頸癌、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丹麥、波蘭、荷蘭和瑞士的科學家們通過對血流中循環的腫瘤DNA片段的尺寸進行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癌癥檢測技術,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如何在不同類型的癌癥中應用這種新型技術。圖片來源:CC0
科學家們將寄居于人類體內或者表面的病毒統稱為“人類病毒組”(human virome)。它們不僅僅會入侵人體細胞,還會對其他微生物造成影響,,例如細菌。得益于基因組學的發展,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之前從未發現的病毒種類,它們存在于皮膚、腸道、肺部、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病毒并不會立即引發病變
一種可在單個癌細胞上檢測數百種蛋白的新的條碼技術可能會幫助醫生決定給病人什么樣的蛋白靶向癌癥藥物的組合。癌細胞可通過蛋白質的表達水平的變化而被發現,這些蛋白的表達變化可進而作為關鍵性的癌癥生物標志。這種條碼技術是由Ralph Weissleder及其同事研發的,它是在單細胞的層面用抗體來檢測
目前,研究者在抵御皮膚癌上或許獲得了新的武器,很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對尺寸和顏色均一的樣本進行研究,這就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常規的方法來對皮膚癌進行檢測,但皮膚癌并不總是以相同的形狀和色彩呈現,其往往表現為不規則形狀以及暗色,這就使得研究人員很難調查皮膚癌發生的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
2016年6月FDA批準了首個EGFR液體活檢技術,推進了肺癌精準醫療的進程,也進一步推進了液體活檢的商業化。根BCC分析,2020年“液態活檢”市場值將達220億美元,中國也預測會有200億人民幣的市場。 液體活檢對科研界和企業界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近日,紀念癌癥研究所(Memorial
佐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紅外光譜技術對患有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的小鼠血液樣本進行了掃描。他們能夠發現感染小鼠血液樣本中癌癥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物。 在佐治亞州立大學的一項有前景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使用了一種新的紅外掃描血液檢測方法,可以在非常早的階段診斷出兩種癌癥-淋巴瘤和黑色素瘤。
剛登 nature 又上 science,外泌體為啥這么火 近幾年外泌體研發持續升溫,全球科研大咖紛紛扎堆此領域,有關外泌體載藥、診斷、免疫療法等方向的文章陸續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各大頂級期刊上,外泌體已成為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圖自網絡 外泌體是由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