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發表單細胞轉錄組研究新成果
人類大腦是極為復雜的,數十億神經元形成的龐大網絡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和情感。正因如此,解析神經回路的分子基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去人們大多是在一塊腦組織上進行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圖譜分析,但這樣的方法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確性。 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將電生理學技術與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結合起來,揭示了神經元成熟背后的分子機制。這一重要成果發表在三月份的Protein & Cell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同濟大學醫學院干細胞研究中心的孫毅(Yi E. Sun)教授。 研究人員對來自人類干細胞的神經元進行了膜片鉗記錄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稱為Patch-seq),通過權重基因共 表達網絡分析方法WGCNA鑒定與成熟神經元對應的基因。研究顯示,有39個基因可以作為人類神經元成熟的生物學指標。這些基因在神經元成熟過程中的具體 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人類神經元成熟的時候,一些與鈣信號傳導、線粒體功能和泛素化有......閱讀全文
同濟大學發表單細胞轉錄組研究新成果
人類大腦是極為復雜的,數十億神經元形成的龐大網絡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和情感。正因如此,解析神經回路的分子基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去人們大多是在一塊腦組織上進行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圖譜分析,但這樣的方法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確性。 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將電生理學技術與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結合起來,揭示
空間轉錄組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聯合應用的典型案例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的如火如荼,伴隨著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的蓬勃發展,可以看到,在現有的高通量檢測技術領域,這兩種技術已為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撐。從2019年單細胞多組學被評為《Nature Methods》年度技術進展,到2020年空間轉錄組技術也被評為年度技術進展,相信在接
同濟大學康九紅:lncRNAs如何精確調控干細胞基因轉錄
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 “LincRNA-1614 coordinates Sox2/PRC2 mediated repression of developmental genes in pluripotency maintenance”的研究成果。著重揭示了多能干細
單細胞轉錄組制備儀的功能
fluidigm C1 單細胞自動制備儀用于 mRNA 測序 更完整的流程 ?-首尾相連的流程對單細胞進行全轉錄組分析 最高的通量 ?-每次運行可前所未有的平行處理 96 個單細胞 更容易的操作 ?-直接從單細胞開始,簡化的樣本制備,只需 3 小時手工操作時間,沒有 片段化和純化步驟 更節省的成
單細胞轉錄組高級分析之細胞譜系分析
基于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細胞軌跡分析常見形式有細胞變化軌跡分析和細胞譜系分析,在上一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常規擬時間序列分析的相關內容(具體內容查看鏈接)。在這里,我們主要就細胞譜系分析進行介紹和解讀。細胞譜系分析,最簡明的理解就是細胞領域的進化樹,通常指的是某類祖源細胞,在特定條件下,有多個發育軌跡和
轉錄組學新技術揭露細胞何時崩潰
買房關鍵看位置,細胞在人體內也有類似的生存法則。3月,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癌癥研究者在一場報告會上介紹了團隊新成果:在腫瘤細胞周圍,那些表面看似無恙的細胞,內部已有變化——它們比正常組織表現的更像腫瘤,且更易擴散。 據《科學》報道,這項成果的關鍵是空間轉錄組學技術,該技術能幫助研究者定位細胞
單細胞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的區別
單細胞測序不同于傳統的高通量測序,它是對于一個細胞群中的某一個細胞進行測序分析。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就是對單個細胞轉錄組水平進行測序,它的優勢是準確地分析每一個細胞的基因表達,能準確區分細胞群體,并進行細胞分類間比較,以及能找到稀有的細胞的表達情況。
單細胞轉錄組重要研究文獻匯總(一)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單細胞轉錄組重要研究文獻匯總(二)
4.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在植物領域嶄露頭角相比動物的單細胞研究,由于植物具有細胞壁的特點,使得植物的單細胞研究相比較難,但是繼2月份的擬南芥根組織單細胞轉錄組學研究[8],本月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又發表了一篇基于擬南芥根組織的單細胞轉錄組學研究報道[9]。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植
PNAS突破:單個細胞核轉錄組測序
研究人員成功地從單個腦細胞細胞核中分離出全部的信使RNA并對其進行了測序。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新研究,將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一些器官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功能機制,為開發出個體化治療提供了又一塊跳板。 動物和植物中的大多數細胞都包含有一個細胞核,里面儲存著細胞的DN
單細胞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的區別
單細胞測序不同于傳統的高通量測序,它是對于一個細胞群中的某一個細胞進行測序分析。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就是對單個細胞轉錄組水平進行測序,它的優勢是準確地分析每一個細胞的基因表達,能準確區分細胞群體,并進行細胞分類間比較,以及能找到稀有的細胞的表達情況。
單細胞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的區別
單細胞測序不同于傳統的高通量測序,它是對于一個細胞群中的某一個細胞進行測序分析。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就是對單個細胞轉錄組水平進行測序,它的優勢是準確地分析每一個細胞的基因表達,能準確區分細胞群體,并進行細胞分類間比較,以及能找到稀有的細胞的表達情況。
單細胞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的區別
單細胞測序不同于傳統的高通量測序,它是對于一個細胞群中的某一個細胞進行測序分析。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就是對單個細胞轉錄組水平進行測序,它的優勢是準確地分析每一個細胞的基因表達,能準確區分細胞群體,并進行細胞分類間比較,以及能找到稀有的細胞的表達情況。
轉錄組測序原理
而轉錄組測序即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將細胞或組織中的全部或部分mRNA, miRNA, lnc RNA 進行測序分析的技術。通過RNA-seq,也就是轉錄組測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各種比較條件下所有基因的表達差異包括: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藥物治療前后的表達差異;發育過程中,不同發育階段,不同組織的表達
人類腦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成果
人腦是由多種不同類別細胞組成的極其復雜的器官。傳統的細胞分類方法只能根據少數已知的細胞的標記分子(marker)對細胞進行分類,對每一類細胞的認識也非常有限。斯坦福大學的著名學者Stephen Quake及其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對466個人大腦皮層的單細胞進行了轉錄組測序,通過數據分析發
科學家成功實現活細胞轉錄組測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42.shtm 活細胞測序記錄細胞的變化示意圖? 來源:Duygu Koldere Vilain 在我們呱呱墜地之前,受精卵是如何發育成復雜個體的?為何正常的細胞會慢慢變成癌細胞? 細胞
單細胞轉錄組制備儀的技術指標
將 C1 應用于單細胞 mRNA 測序,可以從多個細胞個 體平行處理多達 96 個 cDNA 文庫,在任何 Illumina 測序儀上對 mRNA表達進行相對定量。此系統的主要特征包括: 高通量 ?-可對 96 個單細胞進行大規模平行、連貫的制備, 引入條形碼序列標記(Barcode),可將測序
3月單細胞轉錄組重要研究文獻匯總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3月單細胞轉錄組重要研究文獻匯總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細胞類型轉錄組圖譜
真渦蟲是一類相對簡單的動物,具有不同尋常的生物學特征:成年真渦蟲維持著其他有機體僅在胚胎中短暫存在的發育信息和祖細胞(progenitor cell)。真渦蟲獲得人們的大量研究,部分原因在于它們具有再生丟失的或受損的身體部位的獨特能力。圖片來自Christopher Fincher/Whiteh
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展與展望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這幾年的發展之快,運用之廣已眾所周知。為更好的在國內推廣該技術,也為更好的將該技術運用到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實際工作中,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團隊通過對該技術的整理和歸納,在《生命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名為“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展與展望”綜述文章,希望能進一步提升科研工作者對該
轉錄物組的定義
轉錄組也稱“轉錄物組”。是一個基因組轉錄的所有RNA。
轉錄物組的定義
轉錄組也稱“轉錄物組”。是一個基因組轉錄的所有RNA。
轉錄組高通量測序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
轉錄組高通量測序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m第二代
轉錄組高通量測序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
轉錄組高通量測序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
轉錄組測序流程步驟
以真核轉錄組測序為例,實驗流程為總RNA提取-mRNA分離-建庫試劑-定量-文庫回收-橋式擴增-上機測序;項目分析流程為數據產出數據=數據去雜-轉錄組拼接-SSR分析及SNP分析-基因功能注釋-基因表達差異分析-差異基因表達模式聚類-差異基因富集分析。
楊樹次生木質部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建立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德強團隊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以楊樹為研究模式,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基因組分析、RNA原位雜交、愈傷組織遺傳轉化等技術建立了楊樹次生木質部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重構了完整的楊樹次生木質部細胞類群,鑒定了調控木質部發育過程的關鍵轉錄因子,系統解答了次生木質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研究熱點和發文錦囊
從Top50期刊2000余篇文獻統計: 在剛剛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基因與生物技術”作為前沿科技攻關領域之一。而在這個領域,近年來最具里程碑的技術突破必然不能忽略“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本文通過對PubMed數據庫中Top50期刊的共計2357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引文進行數據分析,幫助讀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