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人工紅細胞”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獲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通過構建仿生的“納米人工紅細胞(NanoARC)”攜帶血紅蛋白、氧和光敏劑穿透進入到腫瘤內部,突破了腫瘤缺氧微環境和氧供應不足對光動力治療的障礙;激光照射產生細胞致死的單線態氧和高價鐵-血紅蛋白,實現了腫瘤的高效治療。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3393)。 蔡林濤及其團隊成員羅震宇、鄭明彬基于團隊前期工作基礎(ACS Nano, 2013, 7, 2056;ACS nano, 2014,8, 12310;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14258),采用聚合物包載光敏劑(吲哚菁綠)-氧載體(血紅蛋白)復合物,覆蓋類似紅細胞膜的磷脂層,構建了具備攜氧和釋氧功能的“納米人工紅細胞”。光敏劑、氧合血紅蛋白的光聲或熒光信號能夠實時監控在腫瘤部位的......閱讀全文
“納米人工紅細胞”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獲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通過構建仿生的“納米人工紅細胞(NanoARC)”攜帶血紅蛋白、氧和光敏劑穿透進入到腫瘤內部,突破了腫瘤缺氧微環境和氧供應不足對光動力治療的障礙;激光照射產生細胞致死的單線態氧和高價鐵-血紅蛋白,實現了腫瘤的高效治療。相關成果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人工紅細胞精準治療癌癥方面獲突破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藥學院博士鄭明彬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蔡林濤、馬軼凡等專家,在納米人工紅細胞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在著名國際學術刊物《Scientific Reports》發表。 據鄭明彬介紹,該團隊采用聚合物包載光敏劑(吲哚菁綠)——氧載體(血紅蛋白)復合物,覆蓋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納米人工紅細胞載氧治癌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帶頭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在納米人工紅細胞高效治療癌癥領域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醫療材料》上。 蔡林濤等構建了一種具有優良的攜氧功能和能量智能響應的新型納米人工紅細胞,通過氧氣干預線粒體的代謝獲得高效的抑癌效果。該仿生的納米體系具有紅細胞類
人工納米補丁能讓受損心肌再生
當心臟病發作時,心壁上某些神經細胞以及保持心臟節律跳動的特殊細胞會受到損傷,外科手術無法修復這種損傷區域。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9日報道,最近,美國布朗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工程人員合作,給心臟造出了一種人工納米補丁,經實驗顯示能讓心臟病發作所造成的損傷區域恢復功能。該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生物
“人工光細胞”為細菌裝上“納米光伏電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30.shtm
干細胞培育出攜氧紅細胞-“人工造血”有望實現
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干細胞培育出能夠攜帶氧的紅細胞,在此基礎上有望大量培育用于輸血的紅細胞,幫助醫療系統緩解用血緊張狀況。 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自我復制,這讓嚴重貧血患者目前只能通過輸血進行治療。對紅細胞進行實驗室大規模培育,在日本一直是受重視的課題。 雖然成熟的紅細胞不
蘇州納米所在人工神經肌肉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生物體可以感知外部刺激并通過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的協同作用對環境做出反應。例如,蝸牛的觸角在被觸摸時會產生收縮,這種應激性反應有助于蝸牛避免突然的危險,并增加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隨著軟體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利用這種簡單的融合系統,可以使未來機器人更加智能和逼真。此外,結構緊湊的多功能人工肌肉纖維有
科學家首次人工實現納米螺旋解旋再螺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57.shtm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與南京大學陸輕銥教授、高峰教授課題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依托該院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發現一種晶體結構中
科學家人工實現納米螺旋解旋再螺旋
近期,南京大學陸輕銥教授和高峰教授課題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發現了晶體結構中微妙的競爭和協作關系,在螺旋和解旋產物晶體結構之間建立了微妙的能量平衡,實現了納米線與納米螺旋之間的多重可逆變化(圖1)。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
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獲產業化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與器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由吉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這是吉林省“雙十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可吸收納米復合人工骨材料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并建議進一步加快產品的臨床應用和商
吉大附中學生人工合成納米新材料
胡舒賀在講述他的實驗過程 有一種材料叫石墨烯,它導電快、無毒、環保,能更好地處理有機染料廢水。近日,在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吉大附中高三年級胡舒賀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備出了石墨烯包覆納米TiO2復合材料,獲金牌,這是我省科技創新大賽個人最好成績。 昨日,記者在吉大附中看到了這個
納米技術與生物科學聯姻-促成“人工綠葉”問世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和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人工綠葉”,通過人工的光合作用,僅利用太陽光就能產生汽油和天然氣。這種燃料可以用來驅動汽車和用于建筑采暖,而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 楊培東目前任加州大學化學專業教授兼該效科維理能源納米研究所主任,他和他的團隊是通過半導體納米和細菌相結合的
武漢病毒所等在蛋白納米籠人工設計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合作單位從頭設計構建了一種氧氣通透性可調控的人工蛋白納米籠(protein nanocage,PNC)結構。 PNC廣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由蛋白質亞單位通過精確有序自組裝形成的籠形功能納米結構,類型多樣(如病毒衣殼、細菌微區室、鐵蛋白超家族),是蛋白、核酸、礦物質
保加利亞科學家開發出“人工授精”用納米機器人
保加利亞科學家日前發明一種用于試管“人工授精”的納米機器人,可大大提高“人工授精”的效率。 這種名為“HYDROMINA”的納米機器人是由保加利亞科學院機械研究院科學家開發的,它實現了“人工授精”的全自動化,可以在避免細胞膜破裂的情況下精確地將精子注入卵子。納米機器人的超薄吸液管可以
碳納米管薄膜基人工肌肉致動器研究獲進展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被發現以來,碳納米管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點,其優異的力學、電學性能不斷被挖掘。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研究人員在碳納米管薄膜基人工肌肉致動器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據介紹,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
人工脂雙層記錄:-分析不含其他蛋白質的通道和納米孔
使用人工脂質雙層記錄可以監測離子通道活性,其中可以測量許多類型的重建離子通道和納米孔。不同于在整個的活細胞上進行的實驗,人工雙層為研究離子通道和其他完整的膜蛋白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主要優點在于完全沒有任何不需要的干擾物質,以及對目標分子進行單一通道水平的方便和可重復的研究。這是通過將純化的蛋白質或具有
美研發出首個全集成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系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7日(北京時間)報道,就在媒體大肆喧囂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已達到300萬年來最高值的當下,美國能源部(DOE)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上報告說,他們在開發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首個全集成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系統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主持該項研究
人工納米酶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提供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50.shtm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蔣正軒課題組聯合安徽醫科大學教授王咸文在《先進功能材料》上發表封面論文。他們開發出一種人工納米酶——鐵-槲皮素納米酶,并成功用在小鼠視網膜給藥的藥
最新人工微管可助微納米機器人“逆流而上”
受蛋白馬達沿著細胞微管運動的啟發,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磁性的人工微管,用來在復雜的體內環境下快速和可靠地傳輸磁性微納米機器人,未來可能用于通過微血管更準確地遞送藥物到早期的腫瘤中。7月21日,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
軍事醫學科學院在規模化制備人工紅細胞環節獲新突破
記者25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備工藝,并通過干細胞技術,成功制備出“人工紅細胞”。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干細胞來源、體外制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
物理所碳納米管薄膜基人工肌肉致動器研究取得進展
碳納米管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現以來,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各種類型的碳納米管及其宏觀聚集體陸續被報道,其優異的力學、電學性能也不斷地被挖掘,用以制備高性能的多功能納米復合材料、超級電容器及致動器等。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
碳納米管創造人工細胞膜通道-有望實現精確治療
??????? 據科學日報報道,近日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帶領的科研小組創造了一個包含短碳納米管的離子通道,后者可以被插入合成磷脂雙分子層或者活的細胞膜以形成小的孔,用于傳輸水、質子、小型離子和DNA。 這些碳納米管“膜孔蛋白”對于未來健康保健和生物工程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碳納
23特殊形狀納米顆粒/金納米星/金納米立方/銀納米立方/金納米籠/鈀納米顆粒
23特殊形狀納米顆粒/金納米星/金納米立方/銀納米立方/金納米籠/鈀納米顆粒百歐泰生物提供多種各粒徑的水溶性金納米顆粒、油溶性金納米顆粒、PEG化球金納米顆粒及特殊形狀金納米顆粒、熒光標記金納米顆粒、還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提供定制服務。TypeCat NoDiameterLength(nm)ODSize
細胞膜偽裝提高藥物分子在體內的遞送效率
免疫系統作為生物體內最有力的防御屏障,監測細胞和組織的健康狀況,識別外源入侵物(如病毒、細菌、微小生物等),執行免疫清除任務,確保生命體安穩的運轉。然而,在免疫系統成功解除外源入侵威脅的同時,參與體內藥物運輸的納米載體同樣會受到免疫系統的干預,導致藥物運輸障礙。因此,如何幫助納米載體逃脫機體的免
面向人工視覺的碳納米管光電傳感器陣列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9_4781634.shtml 視覺系統對生物體的生存和競爭必不可少。在視覺信息處理過程中,在大腦視覺中樞做出復雜行為判斷前,視網膜在對光刺激信號進行檢測的同時,并行處理所捕獲的圖像信息。開發人工視覺系統的
何謂紅細胞
血液成分中紅細胞占了極大的部分。紅細胞是由骨髓所制造然后流到血液中,把肺部所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并且由組織細胞運出不要的二氧化碳。 紅細胞中含有所謂Hemoglobin的 血紅素,這種成分扮演著搬運氧氣的角色。 紅細胞的壽命約為一百二十天。每日有四、五萬個在 脾臟與 肝臟被破壞,
濃縮紅細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 1.血紅蛋白>100g/l,可以不輸。 2.血紅蛋白
ACS-Nano:新納米模擬技術可阻斷瘧疾
瘧原蟲可以入侵人類的紅細胞并且干擾細胞的正常功能,近日來自巴塞爾大學等處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哄騙”瘧原蟲模擬人類細胞膜的微型納米結構,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ACS Nano上,該研究或可幫助開發治療瘧疾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療法和疫苗。 研究者Wolfgang Meier表示,利用納米模擬
鞣酸化紅細胞試驗中紅細胞的處理方法
1.新鮮紅血球新鮮紅血球用阿氏液保存于4℃,可供3周內使用。采用新鮮紅血球做凝集反應,模型新鮮,典型,而且敏感性也比醛化紅血球高出1~2個滴度。但用新鮮紅血球致敏后,保存時間短,而且不同動物個體和不同批次來源的紅血球均有差異,影響試驗結果和分析。為了克服這一缺點,多采用醛化紅血球或鞣化紅血球。2.紅
網織紅細胞成為成熟的紅細胞的時間
紅細胞主要在骨髓發生、發育與成熟,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多種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依次演變為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和晚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不再具備分裂能力,脫核后成熟為網織紅細胞,整個過程需要72h。網織紅細胞繼續成熟,約48h后發育為成熟的紅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