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鐘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發明一種能在化療腫瘤內“智能”自聚集的磁共振納米造影劑,并在患腫瘤的小鼠體內驗證了其優異腫瘤成像效果。該研究成果3月3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納米快報》上。 半胱天冬酶家族在介導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半胱天冬酶的檢測可以很好地監測腫瘤細胞的早期凋亡,從而評價腫瘤化療的療效,為后續治療提供參考。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無放射、非侵入的影像學技術,且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是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磁性納米粒子在生物成像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大的磁性納米粒子比目前常用的小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方面更具優越性,但前者在血液中被很快清除,導致組織的磁共振信號降低。 為解決這一難題,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智能”小分子——四氧化三鐵復合納米粒子,該納米粒子在凋亡腫瘤細胞內半胱天冬酶的控制下,“智能......閱讀全文
如果數字光譜學(DOS)成為護理標準的一部分,癌癥患者只能接受有效治療腫瘤的藥物。醫生可能能夠及時改變化療方案,以避免藥物不起作用的副作用。——Darren Roblyer,博士 -美國癌癥協會受助人 在波士頓大學的實驗室里,Darren Roblyer博士研究老鼠,發明了新的醫療
蜻蜓(CD8+ T細胞)正在歡快地捕食蚊子(癌細胞)。 可怕的是,它背后的網袋(CD19+ EV)正朝它撲來。 2019年3月19日《Immunity》雜志正式刊登了浙江大學蔡志堅教授和王建莉教授研究團隊的論文“Specific Decrease in B Cell-Derived Extrace
腫瘤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一種治療方式,是目前腫瘤治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藥物分子的靶向性缺失和腫瘤細胞的抗耐藥性極大限制了化療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功效,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機體的副作用。近年來,腫瘤環境特異響應的智能納米藥物遞送系統在降低化療副作用、提高腫瘤療效
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省惡性腫瘤表觀遺傳與基因調控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D10+GPR77+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Promote Cancer Formation and Chemoresistance by Sustaining
近年來,化學療法癌癥治療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般人群往往會認為化療會引發頭發掉光、嘔吐、乏力,甚至死亡等等不良副作用。當然了,化療的這些負面效果不僅僅是體現在患者的臨床表現上,臨床醫生也越來越關注化療對患者的傷害。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全身化療存在較大風險,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縱觀大量
一種可能比Car-T技術應用范圍更廣的腫瘤生物免疫治療方法,正在中國展開臨床試驗。日前,記者從中國疾病生物治療大會上獲悉,這項全球首創的技術被稱為腫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療技術,由湖北盛齊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而其可以應用于更廣泛的腫瘤治療領域,且具有低毒高效的特點,成為當日會議關注的一個焦點。
1.P-糖蛋白是一種分子量170KD的跨膜糖蛋白(P170),它具有能量依賴性“藥泵”功能。P-gP既能與藥物結合,又能與ATP結合,ATP供能,使細胞內藥物泵出細胞外,減低了細胞內的藥物濃度使細胞產生耐藥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MDR1有兩種不同的表型:對第一次化療產生的耐藥天然性耐藥;在化療過
復旦大學發現化療后某些基因突變會丟失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利用外顯子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比較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組織外顯子組的差異,發現化療前存在TP53或PIK3CA突變的腫瘤在化療后可能丟失該突變。并進一步分析了突變丟失與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2日的
現在的腫瘤治療里,化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術后的輔助化療還是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都為我們戰勝腫瘤出了一份力。 然而,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比如17年的時候,George Karagiannis等發現,紫杉醇會增加腫瘤轉移微環境而促進乳腺癌轉移[1]。一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細胞并不是通過獲得永久性的適應性對一線或新輔助化療產生耐藥性,而是通過短暫地開啟保護細胞的分子通路獲得耐藥性。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
B細胞是腫瘤微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往多項重要研究發現,B細胞具有促進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但近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B細胞在抗腫瘤免疫的產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臨床研究發現針對B細胞的利妥昔單抗在實體瘤患者中沒有顯著療效;另外,有大型隊列研究結果顯示B細胞浸潤和免疫治療的效果呈正相關。這一系
八月十二日,在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出版的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稱,給患者施用一種可阻止部分免疫系統加大力度的藥物,可能阻止一些患者的癌癥復發。 在英國癌癥研究所的資助下,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化療的腫瘤殺傷作用,可能致使治療腫瘤中一群傷口愈合的白血
營養不良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數據表明,在我國,胃癌、腸癌和胰腺癌中,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可高達70%至80%。約有22%的病人直接死于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不僅影響腫瘤治療的臨床決策,還會影響患者的臨床結局。圖片來源于網絡 營養治療會不會促進腫瘤生長? 腫瘤細胞是一種生長迅速的細胞,需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一種新型可注射水凝膠,通過對腫瘤局部長效可控的藥物釋放,實現了腫瘤治療效率的大幅提升,為癌癥協同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方法。相關成果以《電荷反轉介導形成的粒子水凝膠作為多響應藥物遞送平臺用于癌癥的協同治療》為題發表于英國皇家化學會學術刊物《材料視野》(影響因子1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測序技術在闡明癌癥發生機制、癌癥診斷及療法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各位一起學習!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癥治療藥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
我們都知道新輔助化療主要是用于一些中期腫瘤患者,它可以幫助縮小腫瘤的大小,再通過手術或放療等治療方法治愈腫瘤。 然而,在一些患者進行新輔助化療治療后,卻發現:它不僅沒有縮小腫瘤,還成為腫瘤的“幫兇”,幫助腫瘤搬家。 那么,它為什么會“叛變”的呢?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近日,由米歇爾·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手術、化療、放療。手術,每個腫瘤外科醫生天天都在手術臺上進行研究。化療,在三大手段中目前是臨床基礎科研領域研究最多的地方。放療,臨床基礎研究總在不溫不火中進行。原因是啥呢。聽放療科醫生介紹,其實從臨床角度來說,不少腫瘤治療,采用放療比手術和化療效果好。季博在這里不展開討論他們的臨
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手術、化療、放療。手術,每個腫瘤外科醫生天天都在手術臺上進行研究。化療,在三大手段中目前是臨床基礎科研領域研究最多的地方。放療,臨床基礎研究總在不溫不火中進行。原因是啥呢。聽放療科醫生介紹,其實從臨床角度來說,不少腫瘤治療,采用放療比手術和化療效果好。季博在這里不展開討論他們
一個由荷蘭、德國、美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科研小組20日發布消息說,他們結合化療與熱療這兩種治療腫瘤的方法開發出智能“化療炸彈”療法,有望解決以往化療“敵我不分”的缺點,從而有的放矢地攻擊腫瘤細胞,達到更好療效。 荷蘭鹿特丹埃拉斯默斯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介紹說,他們將化療藥物包裹在微小的
【預防腫瘤,“5”字當頭】 研究發現,新發腫瘤數量是可以降低的,很多數腫瘤死亡是可以預防的。《世界公共衛生建議及健康促進活動》向全世界推薦的三項行之有效的腫瘤預防措施為飲食調整,控制煙草,體力活動。 5次與50g 腫瘤是一種生活方式相關性疾病,1/3的腫瘤與日常飲食及營養有關,消化道腫瘤與
癌癥為啥難治?其中一大原因在于它們會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機制,逃避藥物的追殺,并竄逃到身體各個地方。這也正是為何許多晚期癌癥對藥物能夠產生耐受,并且轉移到多個關鍵器官的原因。 最近,一篇研究讓我們對癌癥的狡猾之處有了全新的認識。科學家們發現,常見的化療藥物,竟然會促進癌癥的轉移!這項研究也發表在了
目前臨床上,腫瘤的有效治療手段一直以手術切除為主,外科手術之后的治療均稱為輔助治療,其目的是通過術后放療化療消滅殘存的微小轉移病灶,減少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機會,提高治愈率。新輔助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則是指在手術治療前予以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化療和放療,其目的是減小腫瘤的體
腫瘤藥敏性檢測方法學是抗癌藥物評價和篩選的前提,也是臨床化療方案設計的基礎。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開發了基于拉曼組的腫瘤單細胞藥敏檢測新方法D2O-CANST-R,具有快速、低成本、單細胞器精度、識別耐藥細胞、體現抗癌機制、可對接單細胞分選和測序等特色,為癌細胞-藥物互作研究、抗癌藥物篩選等提供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患有惡性腫瘤的癥狀,如果一旦患有了這個惡性腫瘤,平時所說的這個癌癥就說,因為我們的身體也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危險了,那么如何來治療或者是改善這個癥狀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癌癥怎么治,是一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癥治療的方式與方法,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相關介紹。 肺癌:早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了題為“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腫瘤細胞來源的微顆粒靶向化療藥物 )的論
【1】PNAS:揭示蛋白JAG1在癌癥干細胞分化和轉移中起關鍵作用 doi:10.1073/pnas.1815345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萊斯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發現一種較小的蛋白 ---JAG1---似乎在癌癥干細胞如何發生分化和轉移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至關重要的是,他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國際上提出的白血病MIC分型法,標志著流式細胞儀及免疫分型在白血病診斷中的廣泛應用。我國自80 年代中期引進該儀器,90 年代迅速發展,現在已得到普遍應用。這期間免疫標記方法已發生很大的變化,由開始的主要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標記法到直接免疫熒光標記法,從單色或雙色到利用
白血病位居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在兒童常見惡性腫瘤中占比約為40%即每10名腫瘤兒童中,就有4名是白血病患兒,其次最常見兒童惡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淋巴瘤。 在兒童血液腫瘤患者化療的過程中,由于腫瘤細胞被大量破壞,且兒童對于細胞毒藥物治療較成人更為敏感,患者會出現一種常見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