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能源局獲悉,2016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在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按照國家能源局制定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16年我國將積極發展水電、穩步發展風電、安全發展核電、大力發展太陽能、積極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具體內容包括:加快推進西南水電基地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白鶴灘、葉巴灘、卡拉等重點水電項目核準開工,積極推進怒江水電開發;推動“三北”地區風電健康發展,鼓勵東中部和南部地區風電加快發展;繼續推進AP1000依托項目建設,抓緊開工大型先進壓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加快推進小堆示范工程,保護和論證一批條件優越的核電廠址,穩妥推進新項目前期工作;擴大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建設規模;加快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推進50個生物天然氣示范縣建設,推進西藏高溫地熱發電項目建設和中......閱讀全文
近年來,生物燃料發展迅猛。所謂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由于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生物,生物燃料被認為可以替代化石燃料,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與
多國發展新能源 能源轉型呼喚大戰略好政策 近10年來,全球主要國家出于可持續發展和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的考慮,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盡管在可預期的未來,全球以煤、石油等傳統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與傳統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加
在2014年9月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潘基文呼吁企業界追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為2015年達成全球性協議作出貢獻。在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行的氣候變化商業峰會上,各國企業展現出堅定決心,在投資導向、技術研發、理念創新等多方面進行大膽嘗試,以為年底的巴黎大會作出貢獻。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董事長
新能源并網難問題未根本緩解 2011年,國內新能源發展基調主推“重質量、輕規模”,在此指引下,作為新能源表率的風電去年全年并網發電量較上年增長超40%,太陽能光伏裝機和并網發電量也增長明顯,政策落實初現成效。然而,發電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伴隨的卻是發電利用小時數的減少。 根據上述中電聯
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更多的新建住房、公用設施,無不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支撐。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城鎮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費至少會增長6000萬噸標準煤。以此估算,未來6年間,新增的能源消費將超過3.6億噸標準煤。 我國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如何應對城鎮化加速帶來的考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到2020年的時候,我國清潔煤電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將具備規模化推廣應用條件,屆時我國還將建成多座IGCC和IGFC煤氣化發電站,總發電容量達到1200到1500兆瓦。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在福建寧德舉行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能源、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2017年年會上發布的信
王毅 1962年10月生,198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分別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國情研究中心從事國情分析、資源環境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占全國總產量的90% ●國內原油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左右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爭取達到11.4%,一半以上需水電完成 ●山西、鄂爾多斯盆地、蒙東、西南、新疆等5個區域將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國家能源戰略基地 &n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服務于千家萬戶的公用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較好的保障了全社會的用電需求,有力的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研究我國未來發電能力及電力需求的發展趨
新華社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能源發展現狀、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努力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和加強能源國際合作的總體部署。 白皮書全文約1.4萬字,分為前言、能源發展現狀、能源發展政策和目標、全面推進能源節約、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
空氣質量問題已經對中國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阻礙。近年來,能源結構調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關專家表示,煤炭發電、冬季大量的燃煤供暖、汽車尾氣等,是空氣質量持續惡化的主要原因。增加清潔能源比重勢在必行 相關監測數據顯示,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煤炭污染占16.7%。作為我國消費量最大的化石能源,煤炭
發展核能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處在以化石能源為主(占90%以上)的階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則我國可能在2015年前后進入能源多元結構階段。 在這個階段初期的幾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將占大頭,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的總和占比將逐步下降。這個
瑞典是環保界的優等生,從70年代以來GDP翻番,二氧化碳排放反而減半,實現環保和經濟共同發展的理想狀態。 70年代能源危機中,油價高企,瑞典和其他依賴進口石油的發達國家一樣四處找油,同時也意識到化石能源的風險并決心變革。危機之前,瑞典一次能源75%依賴進口石油,但截至2012年,石油僅占一
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高度,繼“一帶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是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作出的重要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在許多學者眼里,大量生產生物質能源是造成玉米短缺進而導致我國今年糧食價格大漲的罪魁禍首。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之間并不矛盾,我們應當走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 生物質能產業:國家政策意在推動而非限制 國家林業局
3個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約束性指標,去年執行情況不理想 完成硬指標 還得加把勁(綠色焦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顯示: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但19個約束性指標中,3個指標完成情況與全年目標存在
《中國電力減排研究2011》發布 火力發電發展將優化 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美國環保協會共同編著完成的《中國電力減排研究2011》今天在京發布。《中國電力減排研究》系列報告已連續發布五年,旨在把握電力工業發展和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現狀和重點,并對未來趨勢進行預測。 報告共分為三部
可燃冰于近日實現成功試采,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歷史性突破。這對正處于能源系統升級、經濟發展轉型、飽受灰霾污染心肺之患的我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把中國的經濟轉型、能源升級、空氣質量改善之重任,寄希望于可燃冰短期內的商業化開發,恐怕也是其難以承受之重。 首先,清晰認識、全面揭示和
在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眼里和分析家筆下,光伏產業已經成為當下“盲目擴張”和“產能過剩”的負面典型,國內外皆然。 就中國光伏產業而言,連續5年年增長率超過100%,在產品價格暴跌的背景下企業利潤銳減乃至大面積虧損,巨額負債更令企業如牛負重。2010年,光伏產業毛利率還在30%左右;2011年就降
煤、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隨著人類不斷開采,化石能源的枯竭不可避免,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紀將被開采殆盡。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新增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同時產生一些有污染的煙氣,從而威脅全球生態。 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
國家能源局9日在APEC會議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能源發展及規劃情況。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譚榮堯表示,未來我國將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 國家能源局提出未來我國能源領域七項重點工作,包括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方式,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能源,增強能源
目前,在國內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和向國際社會承諾減排的雙重壓力之下,我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能源供給側改革,急需推進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核電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給側中的比例,加大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根據《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在電力調度上,核電調度順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化,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升波在北京召開的“化石能源補貼”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將科學制定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化石能源改革路線圖,有計劃有步驟地取消低效的化石能源補貼。” 當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補貼占用了財政資源,加劇了環境惡化、公眾健康以及氣候變化的風險,削減了對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升波在北京召開的“化石能源補貼”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將科學制定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化石能源改革路線圖,有計劃有步驟地取消低效的化石能源補貼。” 當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補貼占用了財政資源,加劇了環境惡化、公眾健康以及氣候變化的風險,削減了對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將對能源和電力工業創新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時代特征,立足行業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當前,隨著新能源技
日前,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也是中國首次向全球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碳基能源仍然是我國能源結構的主體,化石能源的消費占比超過80%,其
無論我們是否面臨氣候變暖問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人類能夠利用的化石能源終將面臨枯竭問題,人類必須尋找相應的替代能源。據統計,世界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基礎儲量靜態可供開采的年限分別為162年、40年以及65年。而且,化石能源使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酸雨、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