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漢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將9個細菌太陽能電池連接到一個微流體生物太陽能板上,持續獲得了最大功率5.59瓦的清潔電力,這一研究成果有望顛覆傳統太陽能發電方式。該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傳感器與執行器B—化學》雜志在線版上。 目前,新的生物太陽能研究重點之一是利用幾乎在地球每個陸地和水生生物棲息地都能發現的藍藻作為可持續能源的資源。去年,該研究團隊通過改變用在電池上的正負極材料,建造了一個較好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同時設計了一個基于微流控的小型單腔裝置安置細菌,以替代傳統的雙腔生物太陽能電池。而這一次,研究人員以3×3的模式連接了9個相同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形成一個可擴展和堆疊的生物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細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活動,連續產生了60小時的電力。 這種細菌發電是在微流控生物太陽能板中進行的,研究人員通過小型化器件結構和在面板上連接多個微型電池,可使這種生物太陽能電池板的性能顯著提高,這或將克服生物太陽能電池研究面臨的......閱讀全文
2017年11月初,中國“發電玻璃”的創始人,潘錦功博士夢想成真! “發電玻璃” 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墻上的油田”! 僅用55秒,生產線終端就走出了一塊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單片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年可發電260度—270度,對于這最大“發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芯片器官 微生物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區塊鏈 二維材料 芯片器官帶來生物學新視野 很多重要的生物學研究和實用藥物測試只能通過研究某個器官在工作時的“一舉一動”才能進行,一項新技術能在微芯片上培育功能性的人類器官模塊,這種“芯片器官”或許可滿足這一需要,使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生理
美 國 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橫穿美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攀高,低溫制造晶體硅,研制可拉伸或折疊電池,新催化劑讓制氫過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號從舊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達紐約,完成橫穿美國飛行。 6月,萊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制出一款基于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節能環保現成為建設地球的綠色理念,近年來科學家致力于研制新的技術,實現綠色科技,將地球建造成為一個更清潔的家園。目前,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列舉了29項最新環保科學技術,其中包括:人體尿液收集系統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磁性冰箱、無水綠色洗衣機、從雞毛中提取制造纖維、透明太陽能電池等。
1. Nature Chem.:雙重電催化可實現共軛烯烴的對映選擇性氫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藥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對映選擇性烯烴氫氰化反應是合成這些分子的一種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寬底物范圍和高官能團耐受性為特征的普遍適用的方法。近日,康奈爾大學Robert A.
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以下5大創新性能源技術突破將有助于改變目前人類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現狀,改變我們獲取能源的方式,確保我們的能源安全。 藻類制造的生物燃料:能效高 用玉米或甘蔗等可食用的農作物來制造生物燃料存在兩大弊端:一是與糧爭地,與人爭食,對現在人類業已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修訂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以下簡稱指南),并印發。指南在儀器儀表類中對色譜類分析儀器的關鍵制造技術、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DCS/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等做出了技術內容指南,如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印刷電子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令在各種柔性或硬質材料表面直接手寫電子器件成為現實。相關研究文章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Y. X. Gao, H. Y. Li, J. Liu, Di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三、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圍繞建設制造強國,大力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發展網絡協同制造技術,重點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創新設計、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工廠、制造資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務等關鍵技術;發展綠色制造技術與產品,重點研究再設計、再制造與再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推動制造業
(十九)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1. 汽車發動機制造及發動機研發機構建設:升功率不低于55千瓦的汽油發動機、升功率不低于45千瓦的排量3升以下柴油發動機、升功率不低于35千瓦的排量3升以上柴油發動機、燃料電池和混合燃料等新能源發動機制造 2. 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關鍵技術研發:雙離合器變
①卵原干細胞;②超高效太陽能;③光場攝影術;④太陽能微電網⑤3-D晶體管;⑥稀疏傅里葉變換;⑦納米孔測序;⑧眾投模式⑨高速篩選電池材料;⑩Facebook的“時間線” 每塊電池上的黑色方塊就是砷化鎵,使用如此少量的昂貴材料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要處理的樣品太多,野貓發現技術
圖為江西賽維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 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近幾年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這個年輕的新興產業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難: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德國、意大利等光伏主要應用國家紛紛大幅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帶來行業需求
系繩式太陽能電站方案。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 新聞背景 最近,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該基地建成后開展的基礎性實驗和應用研究
2.5億人仍在使用薪柴、木炭做飯取暖;6500萬人無電可用……近日,東北亞和東南亞兩份“能源互聯網規劃研究報告”發布,一組數據觸目驚心。 雖然當下能源技術不斷發展,各國對清潔發展和電網互聯也越加重視,但面臨能源供給形勢嚴峻、化石能源比重過高和跨國輸電能力不足等問題的國家和地區仍不在少數。 此
據美國能源部報道,ENEL綠色能源北美公司最近成功運行其位于內華達州的首個三合一可再生能源電廠Stillwater。2009年該電廠作為傳統地熱電廠并網發電,之后增加了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系統,2015年加裝2MW的聚光太陽能熱模塊后,它成為世界首個三合一可再生能源電廠。 Stillwater
企業表示廉價鈣鈦礦薄膜的商用近在咫尺,但他們是否過于樂觀? 位于日本長崎的Henn na(意為“怪異”)酒店十分樂于擁抱未來科技。2015年,它自稱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機器人服務的酒店。然而,由于機器人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也沒有降低運營成本,酒店最終決定縮減這類自動化服務。 如今,Henn
太陽能道路 讓電動汽車邊跑邊充電 近年來,我國多個城市開始推廣電動汽車。但對于使用者來說,充電對于電動汽車仍像是Bug一樣的存在,如果有一天,電動汽車擺脫充電樁的束縛,不用到處找充電樁,充電比加油還方便那該有多好。日前,在浙江紹興,總重量達200噸的大型自卸車輕松壓過一段
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CSEM)巴西公司日前宣布,他們在“塑料”太陽能電池研究上獲得突破,以有機聚合體替代單晶硅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已進入商業開發階段。 所謂“塑料”太陽能電池,就是將可發生光電效應的有機聚合體薄膜,印在碳基板上并連接成為電池組。與傳統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相比,“
太陽能光伏板 太陽能光伏是我國“十二五”時期新能源領域重點發展方向,也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出口商品之一。作為典型的“三頭在外”的產業,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在為國外用戶輸送清潔能源的同時,卻消耗了大量國內能源,這種現象亟須引起重視。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國內耗能、國外節能”的出口創匯模
一、微流控與微流控芯片微流控(Microfluidics)的含義是微尺度下的流體控制,其研究對象是使用微米級通道操控納升級以下微量液體的系統[1-3]。鑒于芯片是實現微流體控制的主要平臺,因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的主要研究內容。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主要依托于MEM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實驗步驟一、化學法和酶法細胞裂解微量的細胞裂解經常通過化學法或酶法或二者共同采用來完成。例如, 超聲和弗式細胞壓碎器 (Frenchpress 均質機) 都不便于用在收集小于或等于 5 mL 的培養液的情況,而且應用這些機械的方法經常會遇到過度的產熱和樣品被氧化等問題。微量細胞裂解的簡化方面的重大進
實驗步驟 一、化學法和酶法細胞裂解 微量的細胞裂解經常通過化學法或酶法或二者共同采用來完成。例如, 超聲和弗式細胞壓碎器 (Frenchpress 均質機) 都不便于用在收集小于或等于 5 mL 的培養液的情況,而且應用這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海南省教學儀器設備招標中心受招標人海南大學委托,采購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儀、納米噴霧干燥儀、石英晶體微天平、多功能樣品前處理平臺、熱重-紅外圖像-氣質聯用原位反應系統、顯微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光聲光譜檢測器、差示掃描量熱
2017年初,聯合國發表聲明說,全球大部分地區仍然缺乏可再生能源。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的任何努力都需要向盡可能多的人提供清潔能源。 但是,2017年是可再生能源進展迅速的一年。世界各個國家,企業和社區已經開展了各種項目,將所謂的替代能源轉化為未來的能源解決方案。 其中包括不
一、基于分子雜交的分子診斷技術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雜交技術發展最為迅猛的20年,由于當時尚無法對樣本中靶基因進行人為擴增,人們只能通過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針對靶序列進行捕獲檢測。其中液相和固相雜交基礎理論、探針固定包被技術與cDNA探針人工合成的出現,為基于分子雜交的體外診斷方法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