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白春禮:倡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相融合的創新文化

    5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到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進行調研,并實地考察了該研究所在大連市高新園區和長興島開展的研究工作。 當天上午,白春禮一行在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市委書記唐軍的陪同下,來到大連市高新園區英歌石創新基地,聽取了園區管理人員對園區規劃設計理念、便利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介紹,并就園區科技公司進駐情況及大化所項目建設規劃等情況與介紹人員進行了交流。 白春禮一行于當天下午來到長興島工業園區,對大化所在長興島建設的化學激光研發平臺、催化放大研究平臺和大連相干光源裝置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大連相干光源的裝置原理、發展方向及其他實驗室研究情況的介紹,并與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白春禮聽取了大化所所長張濤對研究所2015年以來取得的科技成果、“一三五”規劃實施舉措、組建“潔凈能源實驗室”的思考以及未來發展所需政策保障等情況的匯報,并就科研人員關心的問題一一給予......閱讀全文

    Nature關注中國科研新走向

      上周,中國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Li Keqiang)發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預算報告,讓中國的科學界了解到了他們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觀察人士則謹慎地表示為了鼓勵創新,國家應該將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礎研究上來,遠離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的研究與發展(R&D)總經

    Nature:中國承諾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李克強總理在上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承諾對基礎科學的支持      上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Li Keqiang)發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預算報告,讓中國科學界了解到了他們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觀察人士則謹慎地表示為了鼓勵創新

    《求是》對話白春禮等:創新驅動發展如何落地

       激烈的國際競爭表明,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特別是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最根本的取決于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抉擇。這一戰略如何落地,企業怎樣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如何辦學才能使創新型人才充分涌現。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環保機械行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質” 捕光“夢工廠”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分子科學從這里起源——記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科學創新歷程

      開欄寄語:  2016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將迎來60周歲生日。60年來,幾代化學所人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創新、求是、團結、奉獻”的優秀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化學所以基礎研究為主,正在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

    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科學從這里起源

    開欄寄語:2016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將迎來60周歲生日。60年來,幾代化學所人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創新、求是、團結、奉獻的優秀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化學所以基礎研究為主,正在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

    劉延東: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強國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6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作報告。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任務,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先行先試 知識創新工程勇立潮頭

      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扔進一塊巨石,20年前中科院的改革在中國科技界引起巨大反響,因為有的研究員下崗了。  當年,中科院將北京的4個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所統一整合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設置的創新崗位也就是從事科研的崗位只有200個,4個研究所卻有450個人競爭這200個崗位。在原有的160名研究員中,

    初心薪火相傳|守護綠色明珠 瞄準世界一流

       與國家風雨同路,與時代命運與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以下簡稱華南植物園)迎來90歲華誕。  “90年來,我們歷經戰火紛飛、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華南植物園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進入了新時代。”

    白春禮:建設高水平智庫為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近日揭曉。高星、羅俊、孫強、林鳴、馬宗義、趙衛、曹則賢、劉自鴻、徐立、張昌武等10人當選。  這項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志共同主辦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8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知識英雄”。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

    白春禮周濟楊衛申維辰元旦寄語科技工作者

    2014,我們率先行動!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期望與要求,從未如此強烈,如此迫切。  中國科學院院長 白春禮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

    化學所舉行慶祝建所五十五周年活動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碩果累累。在這收獲的季節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迎來了建所五十五周年的生日。  10月21日上午,慶祝化學所成立五十五周年大會在所禮堂舉行,化學所黨委書記楊淑霞主持大會,副所長張德清介紹嘉賓。  國家科技部原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員會原主任、化學所原所長朱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50年:再聚創新力奔向主戰場

    成都山地所與中鐵二院在川藏鐵路沿線開展聯合野外科學考察崔鵬院士等在中巴公路改擴建工程現場處置堰塞湖災害  當一家科研機構決定向“改革”要發展動力的時候,必然要經歷一個“重新審視、痛定思痛”的艱難歷程。  他需要再次回答“什么是特色”、“主戰場在哪里”、“需求如何帶動學科發展”等一系列核心問題,并得讓

    白春禮要求把青藏科考做成國家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

       9月6日上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院士專家座談會,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展開研討。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中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陳宜瑜等23位院士和

    中國科學家逐漸走到暗物質研究舞臺中央

      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經說過:在科學探索中,聽到最激動人心的話,不是“尤里卡,我找到了”,而是“嗯……這挺奇怪!”恰是在最重要的新發現之前所出現的那一句。  悟空號衛星示意圖。悟空號衛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線電子能譜(紅色數據點),以及和美國費米衛星測量結果(藍點)、

    地奧心血康獲準歐盟藥品注冊上市

    記者從“地奧心血康膠囊獲準歐盟藥品注冊上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于3月22日以治療性藥品身份通過荷蘭藥品評價委員會的注冊,獲得在該國上市許可,實現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零的突破,同時

    靠什么保護“最后的凈土”

    中科院青藏所科研人員在西藏冰湖中采樣。  雄偉的高山、壯麗的冰川、湛藍的天空……中外游客在被西藏神奇的風光吸引陶醉的同時,也不無擔心:在人口較快增加、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西藏明天的環境可能發生什么變化?未來的環境會比今天更好還是更糟?通過什么措施保護好“世界上最后的凈土?”  8月9日,中科院青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11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驗收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副省長何權出席會議。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驗收會聽取了蘇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

    趙宇亮:勤奮是最好的智慧

    2009年9月1日,1500名來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納米技術專家聚集北京,參加論劍中國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我國很早就重視納米技術和納米安全性。納米技術的發展,一開始就研究盡量減少潛在污染的方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與會的趙宇亮如是說。謙和與儒雅——這是采訪中趙宇亮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趙

    中國科技期刊的困境與出路

      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活動中心,研發投入增長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學術期刊是我國當前科技界的一塊短板,我們國家對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外,還要向國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費。如何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本刊

    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在“中國之聲”暢談質檢熱點話題

      [央廣網]3月11日13:00-14:00,中國之聲《做客中央臺》將專訪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陳鋼。屆時央廣網將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簡介]陳鋼,男,漢族,1958年12月生,江蘇江陰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畢業,在職博士

    原子能樓保護:事業發展和文化傳承的最大公約數

       近日,離熙熙攘攘的中關村鬧市區不遠,有一處僻靜的草坪,在這里悄然出現了一座約高7米、長8米、寬3米且加裝了玻璃幕墻保護的歷史儀器設備展示臺。光潔透亮的玻璃幕墻內,擺放著控制臺、電動機、儲壓罐、轉換器等這些人們似懂非懂的儀器設備,它們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不平凡歲月,也早已告別了當年那些日夜不息的緊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普及成就綜述

      當中國科技正經歷從“跟蹤模仿”到“原始創新”的嬗變之時,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是體制機制改革,更是科學精神與文化的塑造。  創新驅動發展,就是要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時也意味著要以全球視野、新時代的特征,對科學精神與方法進行準確理解與重新詮釋。  唯有一流的科普工作,才會形成一流的科技軟實

    中科院建院6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傳承歷史 創新未來

    白春禮講話方新主持座談會座談會現場李振聲院士發言趙忠賢院士發言楊樂院士發言朱道本院士發言原院辦公廳副主任葛能全發言朱日祥院士發言  10月31日上午,“傳承歷史、創新未來”——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座談會并講話,中科院副秘書長曹效業、潘教峰,以及中科院院

    中國化學會2010年國內學術會議計劃發布

      一、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   時間: 6月20-23日; 地點:福建省廈門市; 預計參加人數: 2000人   主題:創新型社會與化學的責任   內容及范圍:1.綠色化學;2.環境化學;3.化學生物學;4.納米化學;5.應用化學;6.有機化學;7.聚合物科學中的理論、模擬和計算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