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攻關,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統II-捕光復合物II超級膜蛋白復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 光合作用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體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基于結構的光合作用機理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也將為解決能源、糧食、環境等問題提供具有啟示性的方案。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是從光系統II開始的,光系統II是由25個以上蛋白質亞基以及眾多色素和其它輔因子組成的超大膜蛋白-色素復合物。該復合物中包含了天線系統、反應中心系統以及一個能在常溫常壓下裂解水釋放氧氣的放氧中心。解析植物光系統II神秘而復雜的精細結構將有助于理解該超分子機器的工作原理,也是結構生物學......閱讀全文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內外因素的影響,而衡量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影響程度的常用指標是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一、光合速率及表示單位 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釋放量,也可用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上的干物質積累量來表示。常用單位有:μmol CO2
光合作用測定儀又叫光合儀,是測定氣體CO2濃度、空氣溫濕度,植物葉片溫度,光強,氣體流量等要素,并計算出植物的光合(呼吸)速率、蒸騰速率、細胞間CO2濃度和氣孔導度四大光合作用指標的儀器。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 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質,可直接或間接作為人類或全部動物界的食物(如糧
氧化碳排放、油價飆升、能源危機已成為當前熱門的話題。 實際上,地球上的能量巨大。太陽每秒鐘到達地面的能量達80萬千瓦,如果將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1個小時產生的所有能量聚積起來,就足以滿足人類整整一年的能源需求。 而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有效的固定太陽光能的過程,如果人類可以像植物一樣利用光合作用,直
第二看臺 從17世紀中葉發現光合作用以來,有可見光才能轉換能量的定式思維已經存在數百年。然而,6月15日《科學》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成果改變了這一傳統經典理論,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藍藻細菌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可以把“近紅外光”轉換成生命體所需要的化學能,而不是“可見光”。 “這個發現極大地拓展
光合作用的測量已經進入“群體(冠層)測量”的時代,單個葉片的測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群體(冠層)測量”+“自動監測”才是光合作用測量的發展趨勢。“群體葉綠素熒光”+“多通道群體氣體交換”組成了完美的群體光合作用測量方案。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代謝途徑之一,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對植物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制技術和飽和脈沖技術,設計制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沖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所謂調制技術,就是說用于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
萊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真核模式生物,被廣泛用于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脂類合成、細胞運動(生物鞭毛)、非生物脅迫等生物學過程相關的功能研究(圖1)【1】。長期以來,通過同源重組將外源基因插入是敲除萊茵衣藻基因的主要方式,與外源基因的隨機插入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學家,德國烏茲堡大學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調制技術和飽和脈沖技術,設計制造了全世界第一臺脈沖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熒光儀——PAM-101/102/103。所謂調制技術,就是說用于激發熒光的測量光具有一
在作物日常管理中,我們經常會聽種植戶們提到“增強光合作用”的說法。那什么是光合作用,有什么好處,又該如何增強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而在現代農業中,通常會使用便攜式光合測定儀來測定光合作用相關指
我們每天呼吸的氧氣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說為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直接或者間接的都提供了生命的養分來源,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的重要環節,是植物進行營養交換的重要機制,將無機物質轉換成有機物質、轉化并儲存太陽能、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的過程,可以說光合作用與植物生長乃至生物的進
光合作用指含有葉綠體的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在可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光反應和碳反應(舊稱暗反應),利用光合色素,將二氧化碳(或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或氫氣)的生化過程。同時也有將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化學能的能量轉化過程。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復雜的代謝反應的總和,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
光合作用有效光輻射測試原理--PAR, PPF, PPFD陽光對植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植物需要依賴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我們都知道陽光是一個連續光譜的光源,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可見光譜范圍內進行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逐漸根據自然光的連續光譜特性,生產出相應的標準光源。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人們逐
光合作用測定儀主要用于植物光合研究工作,是現代植物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儀器設備。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轉化的能量的重要工作,光合作用效果對植物生產制造的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且會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在現代植物研究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光合作用測定儀來觀察植物光合效率等。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反
光合作用測定儀助力設施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指的是在可控的環境條件下,使用一些技術手段,實現植物有效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當前設施農業在全過范圍內大力推廣,在農業領域,設施農業在對于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的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環境的研究已經步入科技先進的水平,光合作用測定儀在幫助其研究的重要儀器之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根據近日發表于《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牽頭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現,在陰暗環境下生存的藍藻內,存在一種新型光合作用。與目前地球上占主導地位的利用紅光的光合作用不同,新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近紅外光。該發現不僅改變了人們對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認識,甚至還可能改寫
每天,充足的太陽光照射地球。如果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捕獲所有的這些能量,那么就能夠很多倍地提供地球所需的能量。 鑒于如今的太陽能電池板僅具有有限的太陽能捕獲效率(當前,80%以上的太陽能以熱量的形式喪失),科學家們一直從自然中尋求靈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光合植物和光合細菌捕獲太陽光的方式。 如今,在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為植物生長提供來了所需的能量物質,而在植物生理研究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測定儀檢測各項因素計算光合作用的各校指標以此來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為植物生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的重要生理過程,植物的光合作用指的是綠色植物在光的照射下,經過一些列的反應將水和二氧化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抄并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呼吸作用是植物利在線粒體中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長需要。過程和光合作用相反。區別1、部位:光合作用進行的部分必須有葉綠體的細胞,因為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基礎,形象地比喻為制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抄并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呼吸作用是植物利在線粒體中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長需要。過程和光合作用相反。 區別 1、部位:光合作用進行的部分必須有葉綠體的細胞,因為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
在農業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儀器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而這些農業儀器按照應用領域的不同又分為了土壤儀器、種子儀器、植物生理儀器、農業氣象 儀器、植保儀器等。而我們知道作物生長,綠色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的,它最重要的一個
光合作用是植物進行營養交換的重要過程,是植物將無機物質轉換成有機物質、轉化并儲存太陽能、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的過程,因此可以說光合作用與植物生長乃至人類的生存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利用光合作用測定儀測定植物的CO2濃度、葉片溫度、光合有效輻射、葉
Why 380~700nm?自然光的波長是380~700nm,這也是最適合水草生長的波長范圍。而波長小于400nm的有一段叫做紫外線的光線,對水草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是負面影響。7%的紫外線中又可分為三級不同之波長(均對水草有不同之作用):C級紫外線(200-280)占3%—對大多數水草都有害;B級
光合作用檢測儀探究光合作用對作物的影響,光合作用是植物特有的生理過程,通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化合物中,為作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光合作用還可以調節空氣中的氧氣和CO?平衡,使大氣始終保持充足的氧含量供人體和植物吸收利用。光合作用直接或簡接的影響著作物的生產效果,因此對
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吸收陽光,將二氧化碳、水、無機鹽轉化成有機物的過程。植物光合作用是在葉綠素內完成,因此葉綠素的含量直接影響這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另外,植物光合作用過程還受土壤水分、環境溫度等因子的影響,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下土壤水分是如何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在西北廣大風沙區由于常年土壤干旱導致的水分虧缺
在白天,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一個復雜的、多階段的生化過程,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糖。最近,一個研究小組——包括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的Mark Heinnickel、Wenqiang Yang和Arthur Grossman帶領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對于光合器裝配所必需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追溯到地球上
植物對光譜的敏感性與人眼不同。人眼最敏感的光譜為555nm,介于黃-綠光。對藍光區與紅光區敏感性較差。植物則不然,對于紅光光譜最為敏感,對綠光較不敏感,但是敏感性的差異不似人眼如此懸殊。植物對光譜最大的敏感地區為 400~700nm。此區段光譜通常稱為光合作用有效能量區域。陽光的能量約有45%位于此
飽和脈沖技術工作原理 所謂飽和脈沖技術,就是打開一個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小于1 s)的強光關閉所有的電子門(光合作用被暫時抑制),從而使葉綠素熒光達到最大。飽和脈沖(Saturation Pulse, SP)可被看作是光化光的一個特例。光化光越強,PS II釋放的電子越多,PQ處累積的電子
人們熟知的“萬物生長靠太陽”現象,其基本原理是在高等植物、藻類和藍細菌這些生物中發生放氧型光合作用。這些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下來,同時將水分子裂解并釋放出氧氣,供生物呼吸。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為地球生物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因此,提高光合作用效
光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它主要參入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由于植物葉片的光合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植物生理特性和環境條件等,因此很多時候就需要使用專業的光合作用儀來進行測量,指導科學合理的栽培措施。而光合作用儀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所應用的一種專業測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儀器,使用它來進行測定,不
光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它主要參入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由于植物葉片的光合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植物生理特性和環境條件等,因此很多時候就需要使用專業的光合作用儀來進行測量,指導科學合理的栽培措施。而光合作用儀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所應用的一種專業測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儀器,使用它來進行測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