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施蘊渝院士JBC發表新成果
6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RhoA by the Dual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ARAP3”,這項研究解析了RhoA蛋白的晶體結構。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施蘊渝院士和吳季輝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延伸閱讀:中科大施蘊渝院士解析重要蛋白結構;中國科技大學Cell子刊發表RNA研究新成果;中科大院士JBC解析重要蛋白復合體結構。 在人類中,小的GTP酶Ras超家族是由至少154個成員組成,被分成五個主要家族:Ras、Rho、Rab、Arf和Ran家族。這些蛋白質作為分子開關,在一種不活躍的GDP結合形式和一種活躍的GTP結合形式之間循環,將來自質膜受體的信號轉換成下游信號分子。 這些小......閱讀全文
中科大施蘊渝院士JBC發表新成果
6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RhoA by the Dual GTPase-activati
中科大教授施蘊渝:孜孜探尋生物大分子奧秘
人物名片施蘊渝: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物理學與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42年4月生于重慶,1960年考入中科大生物物理系,自此她與生命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施蘊渝始終堅守在科研一線,運用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基因表達調控與細胞命運決定的分子機理,取得諸多創新性成就,為中國
生命科學學科人才培養再次轉向:應著力加強基礎培養
同濟大學校長、生物學家裴鋼講了他目前遇到的一個小小困難:“我們實驗室想招幾個生命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或者碩士畢業生的實驗人員,發布招聘信息有三四個月了,一直都沒招到合適的人才。我們要求不高,只要能把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就可以了,可是這個目的也不容易實現。”?目前生命科學學科每年畢業的學生有4萬~5萬人,
“核磁共振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報告在工生所舉行
為了進一步加快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核磁共振實驗室的建設,推進核磁共振技術在工業生物領域中的應用,5月14日,由天津所舉辦的“核磁共振技術交流會”召開,10余名國內外知名的核磁共振專家和學者應邀齊聚天津參加交流會,會議還特別邀請了德國慕尼黑赫爾姆霍茨中心結構生
科技部“蛋白質研究關鍵技術與應用戰略研究研討會”召開
6月4日,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863計劃“蛋白質研究關鍵技術與應用戰略研討會”。國內從事功能基因組與蛋白質組研究14 家優勢單位40余人參加了會議。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傅歐處長,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馬宏建副主任、邱宏偉處長等,863計劃“功能基因組與蛋白質組”重大項目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染色體結構與功能”啟動
3月29日,以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團隊為主體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染色體結構與功能”啟動會在岳陽路320號生化樓204會議室召開。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雷鳴研究員主持,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處崔春宇副處長,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生物醫學處沈毅副處長,上海市科委施強華
第三屆國際核磁共振前沿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5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國際核磁共振前沿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召開。來自海內外的近50名核磁共振學界的專家學者,和武漢物數所核磁共振研究人員及研究生集聚一堂,就核磁共振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熱烈而充分的交流研討。 武漢物數所所長劉買利研究員致開幕詞。他介紹道:國際核磁共振前沿
濕熱蘊脾的鑒別診斷
相似證候的鑒別:主要與濕困脾胃、外感濕熱、肝膽濕熱叁證區別。有了熱的表現,即可與濕困脾胃區別開來沖P感濕熱,則有病程短,多于夏秋之季發病和明顯的表證癥狀,如發熱惡寒,周身酸痛之類;肝膽濕熱的肝區(兩脅)脹痛不適,而本證以脹滿為主,也可兩證合一。 辨證注意點:本證的表現可以黃疽為主,可以發熱為主
濕熱蘊脾的病因介紹
濕熱之邪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故院腹痞悶,嘔惡納呆;脾主肌肉,濕性重著,牌為濕困,故肢體困重;濕熱下注則大便搪泄,小便短赤;濕熱內蘊脾胃,熏蒸肝膽,膽汁外溢肌膚,故面目發黃,色鮮明如橘,皮膚瘙癢;濕遏熱伏,熱處濕中,濕熱郁蒸,故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香紅苔黃膩,脈儒數為濕熱內盛之征。
濕熱蘊脾的癥狀介紹
主要臨床表現:皖腹痞悶,嘔惡納呆,小便黃,大便搪泄,肢體重困,或面目肌膚發黃,色澤鮮明如橘,皮膚瘙癢,或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儒數。
怎樣預防濕熱蘊脾
本病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的關鍵。 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煉,避免勞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濕熱蘊脾的檢查介紹
肝功能檢查,尿膽原,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英國鄧迪大學的研究人員圍繞一種關鍵小蛋白:Stc 1的結構和功能展開了研究,從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與染色質修飾之間的分子作用機制,指出了非編碼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關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英國鄧迪大學的研究人員圍繞一種關鍵小蛋白:Stc 1的結構和功能展開了研究,從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與染色質修飾之間的分子作用機制,指出了非編碼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關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2012年度學術年會
會議現場 1月25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度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研究中心大樓9501會議室圓滿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施蘊渝院士,成員李林院士、隋森芳院士、王大成院士、王志珍院士、徐濤研究員、詹啟敏院士;依托單位生物物理研究所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 會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度學術年會召開
2月10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度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研究中心大樓9501會議室成功召開,實驗室名譽主任梁棟材院士、楊福愉院士;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施蘊渝院士,成員蔣華良研究員、李林院士、饒子和院士、隋森芳院士、王大成院士、王志珍院士、徐濤研究員、詹啟敏院士、張學敏院士;
濕熱蘊脾的并發癥介紹
濕熱痢、濕熱病、新生兒淚囊炎、風濕熱、肝膽濕熱、膀胱濕熱、副鼻竇炎、小兒風濕熱、腦動靜脈畸形、腦囊蟲病、垂體性矮小病、顱咽管瘤。
中科院腦功能和腦疾病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大揭牌
4月23日,中國科學院腦功能和腦疾病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國科大副校長朱長飛、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段樹民院士、中國科大施蘊渝院士、實驗室全體成員及相關專家學者出席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中國科大生命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滕脈坤教授主持。 首先,朱長飛和段樹民共同為實驗室揭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
??????? 9月27日上午9點,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學術年會在生化與細胞所生化樓312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同濟大學傅繼梁教授、生物物理所許瑞明研究員、復旦大學查錫良教授、余龍教授等所外專家,及洪國藩院士、張永蓮院士、王恩多院士、李林院士、金由辛研究員等所內專家出
閻錫蘊分享“小酶好,大幸福”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07年,我們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納米酶’。如今,納米酶作為新名詞被收錄于中國大百科全書,納米酶研究已經遍布全球26個國家的220多個實驗室。” 3月8日在民族文化宮舉行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女干部職工風采展示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閻錫蘊講述了自己在納米酶研究之路上的故
濕熱蘊脾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飲食調整: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生冷、重口味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加重濕熱。建議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時保持適量飲水,以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濕氣。 生活方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因為這些不良習慣會影響脾胃功能,增加濕熱的風險。適量運動有助于促進身體新陳代
關于濕熱蘊脾的病因及癥狀介紹
病因 濕熱之邪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故院腹痞悶,嘔惡納呆;脾主肌肉,濕性重著,牌為濕困,故肢體困重;濕熱下注則大便搪泄,小便短赤;濕熱內蘊脾胃,熏蒸肝膽,膽汁外溢肌膚,故面目發黃,色鮮明如橘,皮膚瘙癢;濕遏熱伏,熱處濕中,濕熱郁蒸,故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香紅苔黃膩,脈儒數為濕熱內盛
岳蘊華: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新”醫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85.shtm幾十年從醫生涯中,岳蘊華救治過年僅26歲的腦卒中患者,也救治過年逾百歲的腦梗病人。因為她,不同年齡的生命得以擁有更長的生存時間和更高的生活質量。“醫生與匠人的區別是,醫生與生命對話,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年會
1月18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度學術年會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大報告廳隆重召開,實驗室學術主任王志珍院士、委員林其誰院士、強伯勤院士、施蘊渝院士、隋森芳院士、王大成院士、蔣華良研究員、李林研究員、于軍研究員、徐濤研究員、許瑞明研究員、秦志海研究員12位學委,實驗室名譽主
濕熱蘊脾的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鑒別診斷 相似證候的鑒別:主要與濕困脾胃、外感濕熱、肝膽濕熱叁證區別。有了熱的表現,即可與濕困脾胃區別開來沖P感濕熱,則有病程短,多于夏秋之季發病和明顯的表證癥狀,如發熱惡寒,周身酸痛之類;肝膽濕熱的肝區(兩脅)脹痛不適,而本證以脹滿為主,也可兩證合一。 辨證注意點:本證的表現可以黃疽為主,
第六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會議通知
為了積極促進我國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與發展,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六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定于2009年7月28日—31日在江蘇省泰州市召開。 ? 一、會議安排 本屆學術會議設有大會報告、分會(專題
“細胞生長調控的重要蛋白質群的功能與作用機制”總結
8月16日,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細胞生長調控的重要蛋白質群的功能與作用機制”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召開中期總結會議。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林其誰院士、南開大學饒子和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施蘊渝院士、復旦大學醫學院查錫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陳國強教授、
染色質著絲粒區核小體組裝的結構機理研究獲新成果
人源HJURP與CENP-A以及組蛋白H4復合體的晶體結構 5月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許瑞明課題組在Genes & Development雜志上發表了題目為Structure of a CENP-A-histone H4 heterodimer in
閻錫蘊小組發現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腫瘤血管內皮標志分子CD146作為細胞表面受體促進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機制,從而獲得了CD146作為腫瘤血管生成標志分子的最直接證據。這是該課題組繼發現 CD146是腫瘤血管新靶標之后的又一突破,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美國血液學會主辦的《血液》雜志。
科技部增補和調整973計劃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
根據《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研究,科技部決定對第三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進行增補和調整。 中南大學鐘掘教授、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葉朝輝研究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于淥研究員不再擔任973計劃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 現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