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的耐藥性基因可遺傳
德國科學家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讓細菌具有耐藥性的基因不僅能夠跨越不同物種傳播,還能通過接觸染色體而遺傳。 以某些大腸桿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陰性菌已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目前,多粘菌素是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是一個名為MCR-1的基因會讓細菌對多粘菌素也產生耐藥性,變成“超級細菌”,使相關疾病的治療更加困難。 2015年11月,中國首次報告在牲畜和人身上發現了帶MCR-1基因的“超級細菌”,此后歐盟、加拿大和美國也相繼發現人類感染帶有這種基因的細菌,引發了人們對“超級細菌”的關注和憂慮。 德國感染研究中心的法爾根豪爾等人在新一期《新型傳染病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MCR-1基因有兩個傳播途徑:一是通過細胞染色體外的質粒(很小的一段環狀DNA)跨物種傳播,另一個是通過染色體遺傳。 法爾根豪爾說,“當這種基因‘跳’到染色體時,情況就變得特別危險”,對多粘菌素的耐藥性會由此穩定地遺傳給下一代。當這種具有......閱讀全文
細菌耐藥性變化
??? 抗菌藥物的作用靶位隨時間而變化,其結果是耐藥性增加。使用一種抗菌藥物治療某一細菌感染,會對其他細菌、腸道菌群及其他抗菌藥物造成附加損害,影響各種抗菌藥物將來用藥時的臨床療效。??? 當前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趨勢??? 革蘭陰性(G-)菌的耐藥問題必須受到關注。G-菌是當前醫院獲得性感染的
細菌耐藥性是什么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于治療藥物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個抗生素——青霉素應用于臨床上以來,目前全世界發現和半合成得到的抗生素有上萬種,獸醫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近百種,這些抗生素的長期應用,對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細菌耐藥性的分類
耐藥性可分為固有耐藥(intrinsic resistance)和獲得性耐藥(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耐藥性又稱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代代相傳,不會改變的,如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天然耐藥;腸道G-桿菌對青霉素天然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對多數抗生素均不敏感。獲得
交叉耐藥性的概述
耐藥性(Resistance to Drug)又稱抗藥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于化療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化療作用就明顯下降。耐藥性根據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獲得耐藥性和天然耐藥性。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如細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藥性。當長期應用抗生素時,占多數的敏感菌株不
細菌耐藥性檢測方法
1、細菌耐藥表型檢測:判斷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可根據NCCLS標準,通過測量紙片擴散法、肉湯稀釋法和E試驗的抑菌圈直徑、MIC值和IC值獲得。也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檢測:(1)耐藥篩選試驗:以單一藥物的單一濃度檢測細菌的耐藥性被稱為耐藥篩選試驗,臨床上常用于篩選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萬古霉素中介的葡萄
體外篩選-輕松評估耐藥性!
耐藥性威脅著全球對瘧疾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因此有必要發現和開發新的抗瘧疾藥物。此外,在臨床使用中,瘧原蟲對每種抗瘧藥都產生了耐藥性,這促使人們需要鑒定出介導耐藥性的途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報道了一種用于評估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對新型抗瘧疾藥物產生
如何預防細菌的耐藥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僅在確診為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遵循醫生的建議和處方。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抗生素,也不要將未用完的抗生素留作他用。 完整療程:按照醫生的建議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即使癥狀已經緩解。過早停止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 不要濫用廣譜抗生素:廣譜抗生素對多種細菌有效,但濫用可能
如何預防細菌的耐藥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僅在確診為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遵循醫生的建議和處方。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抗生素,也不要將未用完的抗生素留作他用。 完整療程:按照醫生的建議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即使癥狀已經緩解。過早停止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 不要濫用廣譜抗生素:廣譜抗生素對多種細菌有效,但濫用可能
HIV耐藥性機制新見解
近日,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HIV對多種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機制,這一發現為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打開了大門。 如今,已有許多有助于控制HIV感染的藥物,包括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在內。該藥物家族中有四種藥物:raltegravir,elvitegravir,dolutegravi
如何預防氯霉素耐藥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或過度使用抗生素,只在確實需要時才使用,并按照醫生的建議完成整個療程。不要自行購買或使用他人的抗生素。 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測試:在開始抗生素治療之前,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測試,以確定感染的細菌是否對氯霉素敏感。 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加強醫院和社區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原因
細菌耐藥性是細菌產生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現象,產生原因是細菌在自身生存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天然抗生素是細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護自身安全的化學物質。人類將細菌產生的這種物質制成抗菌藥物用于殺滅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觸到抗菌藥,也會通過改變代謝途徑或制造出相應的滅活物質抵抗
?腫瘤多藥耐藥性介紹
腫瘤是機體遺傳和環境致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遺傳物質DNA損傷、突變,同時伴有多個癌基因激活和腫瘤抑制以近失活,是正常細胞不斷增生、轉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的發生是一個長期、多階段、多基因改變積累的過程,具有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調節的復雜性。腫瘤多藥耐藥(multidrugresistance, MDR)
細菌耐藥性的病理機制
1、產生滅活酶:細菌產生滅活的抗菌藥物酶使抗菌藥物失活是耐藥性產生的最重要機制之一,使抗菌藥物作用于細菌之前即被酶破壞而失去抗菌作用。這些滅活酶可由質粒和染色體基因表達。β-內酰胺酶:由染色體或質粒介導。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使β-內酰胺環裂解而使該抗生素喪失抗菌作用。β-內酰胺酶的類型隨著
歐洲細菌耐藥性現狀堪憂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日前發布《2013 年歐洲抗菌素耐藥性監測報告》顯示,歐洲國家針對某些感染的有效抗菌藥物已經越來越少。 該報告整理了歐洲抗菌素耐藥性監測網絡(EARS-Net)的監測數據,分析了30個國家7種細菌的耐藥性。結果顯示,克雷伯氏肺炎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增
瘧原蟲耐藥性研究獲得新進展-瘧原蟲的耐藥性不會擴散
耐藥性問題是全球瘧疾防治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美國《科學》雜志14日報告一個好消息:瘧原蟲不會把對抗瘧藥物阿托伐醌產生的耐藥性傳給后代。這是第一次有研究顯示瘧原蟲的耐藥性不會擴散。 阿托伐醌2000年正式上市,孕婦與兒童均可安全使用,但很快瘧原蟲就對這種藥物產生耐藥性,現在阿托伐醌已基本從市場
淋病奈瑟菌耐藥性監測
由淋病奈瑟菌染色體或質粒介導的耐藥菌株日趨增高,為加強淋病防治,我們對1995~1997年門診病人所分離的淋病奈瑟菌做了耐藥性監測。 1 材料和方法 1.1 標本采集 男性自尿道口內2 cm~4 cm,女性于宮頸口2 cm處采集分泌物,于無菌鹽水管內備用。1995~1997年間,門診
耐藥性肺結核的手術治療
? 在現代化療條件下,肺結核需外科治療比例越來越少。 但由于原發性和繼發性耐藥的原因,仍有約2%-5%的肺結核病人內科保守治療失敗,需外科手術治療。我院自1990年-1998年共收治各型肺結核7000例,實施外科治療270例,其中對耐藥的肺結核實施肺切除術36例。現對其作一分析。??? 臨床資料
細菌耐藥性與耐藥機制概述
1.產生一種或多種水解酶、鈍化酶和修飾酶2.抗菌藥物作用靶位改變,包括青霉素結合蛋白位點、DNA解旋酶、DNA拓撲異構酶Ⅳ的改變等3.抗菌藥物滲透障礙,包括細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通道蛋白丟失4.藥物的主動轉運系統亢進上述四種耐藥機制中,第一、二種耐藥機制具有專一性,第三、四種耐藥機制不具有專一性。
細菌耐藥性及其臨床意義
當前醫院內外的新的耐藥菌在不斷出現,常導致手術治療失敗、并發癥增多、感染復發、住院時間延長、昂貴抗生素及其它藥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藥株還隨著國際貿易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各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不斷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耐藥性經常以多重耐藥為特點,有時甚至
新型抗生素狙擊耐藥性
Arylomycin一類的天然產物經化學優化后,能夠成為對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感染具有強效、廣譜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近日發表在《自然》上的這項體外實驗和小鼠實驗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讓這類化合物成為一種全新的必需藥物,用來對抗全球健康所面臨的一大嚴重威脅。 多重耐藥菌日益增
抗瘧藥物耐藥性成隱憂
在針對整個非洲大陸的首個瘧原蟲基因組研究中,來自贊比亞、加納、肯尼亞、美國、英國、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喀麥隆、德國、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亞和馬里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棲息在這個大陸不同地區的惡性瘧原蟲的遺傳特征,包括賦予抗瘧疾藥物耐藥性的遺傳因子。這揭示了耐藥性在不同地區出現以及通過非
抗結核藥物耐藥性如何檢測?
抗結核藥物耐藥性的檢測方法包括細菌學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和其他檢查。 細菌學檢測通常通過痰液培養,觀察結核分枝桿菌的生長情況,并測試其對不同抗結核藥物的敏感性。分子生物學檢測如耐藥基因芯片的分子生物學檢測、Xpert檢測、線性探針等,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結核分枝桿菌的耐
如何預防先鋒霉素耐藥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和過度使用抗生素,只在真正需要時才使用。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何種抗生素。 按照醫囑正確用藥:遵循醫生的指導,按照正確的劑量和療程使用抗生素。不要隨意更改劑量或停藥,即使癥狀已經緩解。 完成整個療程:即使癥狀已經緩解,也應該按照醫生的
阿司匹林幫助順鉑擊敗耐藥性
新研究顯示:將阿司匹林固定到順鉑(cisplatin)上能在順鉑耐藥細胞里產生一種戰勝藥物耐藥性的療法。該研究成果發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順鉑,跟其他化療藥物一樣,是一種用來治療各類型癌癥的抗癌藥物,包括睪丸癌、卵巢癌、肺癌和膀胱癌。然而,臨床上順
關于腸球菌的耐藥性介紹
腸球菌由于其細胞壁堅厚,對許多抗生素表現為固有耐藥。其耐藥性包括固有耐藥、獲得性耐藥2種。腸球菌對青霉素敏感性較差,對頭孢菌素類耐藥。腸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的主要機制為細菌產生一種特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5),后者與青霉素的親和力減低,從而導致耐藥。此種耐藥以屎腸球菌多見。青霉素不能致腸球菌自溶
細菌耐藥性及其臨床意義
當前醫院內外的新的耐藥菌在不斷出現,常導致手術治療失敗、并發癥增多、感染復發、住院時間延長、昂貴抗生素及其它藥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藥株還隨著國際貿易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各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不斷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耐藥性經常以多重耐藥為特點,有時甚
癌癥耐藥性是如何產生的?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Cell綜述: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也許不再是追捧的研究熱點,但確實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一個研究方向,尤其是在流感肆掠的今天。耐藥的細菌機制由基因組變化編碼,從點突變到預先存在的遺傳元件的組裝,再到從環境中水平導入基因。耐藥機制與編碼它們的基因變化譜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系。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多種藥物都耐藥的慢性感染怎
細菌耐藥性及其臨床意義
當前醫院內外的新的耐藥菌在不斷出現,常導致手術治療失敗、并發癥增多、感染復發、住院時間延長、昂貴抗生素及其它藥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藥株還隨著國際貿易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各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不斷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耐藥性經常以多重耐藥為特點,有時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藥。
細菌耐藥性及其臨床意義
當前醫院內外的新的耐藥菌在不斷出現,常導致手術治療失敗、并發癥增多、感染復發、住院時間延長、昂貴抗生素及其它藥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藥株還隨著國際貿易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各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不斷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耐藥性經常以多重耐藥為特點,有時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