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上市公司相繼發布2015年年報。記者比較后發現,在大氣治理領域的上市公司中,龍凈環保營業收入73.9億元,同比增長22.64%;菲達環保營收33.8億元,同比增長21.58%;清新環境營收22.7億元,同比增長77.62%。大氣治理類上市公司取得如此驕人成績,與國家要求電力企業超低排放的政策要求密切相關。 去 年 12 月底,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的報告數據顯示,2015 年全國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煤電機組高達 7874 萬千瓦。有數據表明,目前投運的超低排放機組容量已超過1.5億千瓦。那么,進入“十三五”,超低排放還將如何發展?如何影響大氣治理行業發展? 從電向非電行業拓展 超低排放技術及應用將在非電行業大力推進,行業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十三五”期間,超低排放將深度推進,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指出,2020 年前,全國范圍......閱讀全文
對于醞釀多時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期待碳市場不斷完善,成為中國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的新動力。圖片來源于網絡 碳交易能否有效推動企業減排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的分配與管理是關鍵。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干事盧思騁日 前表示,碳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設定應與國家自主貢獻
監測發展中國家土地的碳貯存可能比關閉發電廠節省更多的碳[內羅畢]根據世界農林中心(ICRAF)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利用現有的技術監測發展中國家土地碳貯存所節省的碳可能比關閉1400座燃煤發電廠更多。 這項研究將在波蘭波茲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4次締約方會議上公布,世界各國與會專
近日,全球顧問集團ARC發布《排放監測系統全球市場研究報告》,其中表示隨著自然進程和人類活動,生態環境每況愈下,電廠等眾多行業正不斷將有害氣體排入大氣中。認識到這些氣體的負面影響,許多國家都采取了重大措施,妥善監測和控制排放水平。 世界各國政府要求各行業使用排放監測系統(EMS)來追蹤污染物排
推進節能減排,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市場化機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出了明確安排。下一步,需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碳排放權交易健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6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2016年的環保工作目標是,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力爭下降3%、空氣質量天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5%。 分析認為,全國環保工作會議明確了大氣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表示,根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仍將達50%,2050年占比40%。“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石,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能源綠色發展的最現實選擇。”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環境外部性問
1月8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了2017年度“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對外發布了6份研究報告。其中《2017年我國碳市場預測與展望》報告指出,計劃于2017年正式啟動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中國碳市場第一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
12月10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世界銀行、國際能源署、亞洲開發銀行、美國能源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角”碳市場邊會活動舉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ith Birol),世界銀行副行長勞拉·塔克(Laura Tucker)等出席
國家發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發通知,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要求在2013年啟動碳交易試點,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場雛形。據發改委相關人士表態,今明兩年國內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或試點市均將陸續上線,這也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版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 1、脫硫設備市場發展概況 (1)脫硫設備行業簡介 我國燃料構成以燃煤炭為主,煤炭燃燒約占總能源消耗的 80%,因此煤燃燒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其中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給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脫硫設備一般是指在電力、冶金和其他行業生產中,
近日,環保部常務會議決定修改和完善四項環保標準,將擇機向社會發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涉及的二惡英等排放指標將與歐盟看齊,達到“史上最嚴”。 在垃圾發電市場如火如荼,各地垃圾發電廠污染事件頻發的當下,新排放標準的修訂出臺將帶動垃圾發電行業變革。 市場分析人
內燃機排放后處理委員會即將成立。這個委員會將創造汽車行業的一個“*”,它將是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次聯手成立的專業委員會。 據排放后處理委員會籌委會負責人之一魏安力透露,這個委員會從去年11月份開始籌備
重型柴油車國四排放標準的實施,將為博世汽柴的高壓共軌系統和威孚高科柴油車尾氣后處理系統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預估規模高達千億元。目前這一領域吸引了各路資本蜂擁而至,但威孚高科優勢依然領先。 不過,國四標準的實施進度慢于預期,或使得市場所期待的爆發式增長難以出現。威孚高科預計,國四排放標準的全
在歐盟與各國的“碳稅之爭”酣戰之際,洲際交易所(IC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中國農業大學期貨MBA兼職教授黃杰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提出,發展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鼓勵航空公司參與中國碳交易試點,或許可以從金融角度提供一種應對手段。而發展中國的碳市場應注意現貨與期貨、地方與中央、國內與國外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在討論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內容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成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什么是碳排放權交易?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進展如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代表認為,十八大報告特意將碳排放權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佛山市南華儀器股份有限公司4月發布2019 年年度報告,全年營業收入5.99億元,同比增長292.33%;毛利率65.44%,凈利潤2.2億元,凈利潤率36.7%,同比增長688.01%。2019年凈資產收益率ROE為47.68%。公司各個產品線銷量穩步上升,其中機動車排放物檢測設
受臺風“韋森特”影響,廣東省珠海市一艘船撞擊岸邊。 氣候變化是國際上的一大熱點。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還在卡塔爾多哈召開,各國將對2013年之后溫室氣體減排等問題進行磋商、博弈。 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沿海城市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人們如何應對?廣東是國家發改委
“卡本團隊從2014年起協助北京首鋼集團投資運營的‘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開發成為中國自愿減排項目,項目成功取得國家發改委的登記備案,具備了碳指標的上市交易條件,協助業主單位落實碳指標買家,成功實現減排量銷售,為首鋼集團獲得收益近300萬元,卡本團隊收取項目開發服務費20余萬元。” 北京卡本新
東北乃至北方嚴重的空氣污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環保部11月10日向媒體通報,環保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分析認為,持續的空氣重污染將令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司副司長孫翠華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地壇論壇上表示,國家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列入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任務之中,計劃三年內建成碳排放交易市場。 2013年6月以來,我國已經有7個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和湖北已經相繼
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臨近。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碳市場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將以基準線法為主,鼓勵減排的政策工具必須從行政命令型、財稅鼓勵型向市場型轉變。 專家預測,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海通證券研究員牛品認為,目前整個碳市場交易無論
歐洲的經濟危機導致歐盟碳排放配額出現大量盈余,業內人士呼吁,歐盟需制定深度減排目標,提高碳價格,刺激低碳技術的長期投資,從而提振歐盟碳交易計劃。 歐盟委員會正準備在7月份提出新市場刺激措施,但市場參與者擔心,人為干預將無助于解決問題。 目前歐盟2020年的減排目標是比
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現場,廣州碳排放權交易現場賣“碳”,每筆碳排放權交易價為35元/噸,吸引了不少個人及組織前來了解購買。就在不久前,深圳正式啟動碳交易,開啟我國第一個正式運行的強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比亞迪、華為、中興通訊、富士康等7大企業領到碳排放配額,首批635家工業企業和20
歐盟委員會日前表示,近來歐洲碳交易平臺的安全系統不斷遭到黑客攻擊。歐洲大部分碳市場也隨后被迫中止一周的現貨排放合同交易。 歐盟排放配額(EUA)的當日期貨交易和聯合國的碳減排信用(CER)交易都受到交易中止的影響,預計整個交易將至少被迫延遲至1月26日。 “由于國家注
“單邊征收肯定會觸犯很多人的利益,這意味著,‘多邊機制’絕對是共識。至少,相比當初,目前的情況有了很大進步。”10月7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但現在最大的疑問是:何時形成為所有人所接受的‘多邊機制’?又該怎么協調各方利益?” 日前,國際民用航空
主題為“碳市場與低碳發展”的第三屆地壇論壇將于9月1日-2日在北京舉辦。主辦方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表示,論壇將深入分析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際碳市場與低碳發展模式,探討中國如何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場與低碳發展的技術體系、政策體系、交易體系等相關熱點問題。 北京綠色金融協
●大型國企進軍環保領域的渠道主要有4個:從技術入手、靠工程殺入、借資本進擊、憑設備開路 ●PPP被大力推動以來,大量國企尤其以工程建設見長的“中字頭”央企也在積極拓展發展方向 2015年,多家大型國有企業進軍環保領域。這些企業有的專設子公司或推行金融計劃,運作資金多以“億元”為單位計算,環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其中,綠色低碳領域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培育空間巨大,因為其契合《巴黎協定》的國際減排大格局,契合我國綠色發展的新理念,還關乎我國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大計。而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微觀主體,高排放行業的企業亟待融
“走低碳發展道路是石化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的碳市場剛剛起步,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2015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將建成,國際市場也可能在2015年迎來轉機,未來低碳對很多石化企業來說,或是一道‘生死門檻’。碳交易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石化企業應更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用市場化手段有效降低
近年來,環保產業成為國家倚重的經濟增長點。決策層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產業筋骨逐漸強健。 繼2013 年國務院提出,到 2015 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李克強總理今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