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藥物所藥物化學研究室年實現7個新藥項目的轉讓,轉讓金額近4億人民幣,其中1個已經獲得國家食藥局頒發的新藥臨床試驗批件,4個新藥正審批當中。 今年七一前夕,藥化黨總支被授予“中科院上海分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藥化黨總支書記張翱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藥物化學黨總支將一如既往地圍繞建設藥物創新研究院,抓住研究所“出新藥”戰略,充分發揮好黨支部推進新藥研發的堅強后盾。 圍繞需求開展黨建 “我們研究室的特點是學科專業性強、年輕黨員多,在高層次人才中,黨員比例比較高”,張翱表示,為使支部工作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必須得到課題組長、黨員、職工群眾的響應、支持和參與。 黨總支主動與課題組長加強溝通,牽頭組織三個黨支部分別向所在的課題組長和每位黨員發出倡議信。張翱所說的兩封信,一封是發給課題組長,懇請課題組把“難、急、苦”的科研項目交給黨員干,委以重任,發揮作用。另一封是發給每位黨員,以“金點子”......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19日,在第九屆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上,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安捷倫科技共同設立的中藥創新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大會現場還舉行了聯合實驗室的揭幕儀式。安捷倫科技高級副總裁兼生命科學與應用市場集團總裁 Patrick Kaltenbach與上海藥物所葉陽、果
人民日報特別提醒: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口罩之后,是雙黃連。因為這條消息:記者1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當天晚上我的經歷是這樣的。晚11點19分,“淘寶朝陽區斷貨了……都斷貨了。”晚11點28分,“找到個24小
安捷倫科技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設立中藥創新聯合實驗室通過努力協作加速天然藥物領域的創新 2016 年 10 月 19 日,北京—— 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正式設立上海藥物所-安捷倫中藥創新聯合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藥物所”)與安捷倫科技的共同努力下,
在上海東部,遠離都市繁華的張江高新科技園區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正致力于科研攻關,熱衷于成果轉化。 作為藥物研發的源頭,上海藥物所早已不局限于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如何更有針對性地推動創新藥物研發,成為他們思考的問題。如今,建成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發體系,籌建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上海藥
①謝毓元院士(左二)在實驗室指導工作 ②陳凱先院士在實驗室 ③丁健院士在實驗室指導工作 ④蔣華良院士完成抗疫科研任務從武漢返所 ⑤耿美玉研究員介紹GV-971 ⑥李佳研究員在新藥篩選中心 新藥研發向來是一場勇敢者的征途,大浪淘沙,“剩”者為王。 在“尋找
3月27至2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深入中科院上海分院考察調研。白春禮在考察中強調,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經過知識創新工程13年的黃金發展時期,現在又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和與時俱進的關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關系、突出重點和前瞻布局的關系、穩定支持
1月2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2015年共有15項新藥研發成果成功轉讓,合同總額超8億元,達到前5年成果轉化總額。 自中科院開展“率先行動”計劃以來,上海藥物所作為“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的建設主體及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原本以為只是個小實驗室,沒想到你們做得這么棒!”日前,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3位檢查官對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給予了很高評價――規范的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管理體系、強有力的質量保證、訓練有素的專題負責人和精益求精的實驗技術團隊,高效地保證了臨床前毒理研究的質
新藥研發向來是一場勇敢者的征途,大浪淘沙,剩者為王。 在“尋找治療疾病的新藥,為人民解除病痛”的過程中,已有88年歷史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30年前,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立仿佛給藥物所的新藥創制裝上了一個引擎,加速其走過跟
12月19日至21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召開2010年度工作會議。所領導、院士、顧問、研究組長、部門負責人、科研骨干及支部書記等百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大會聽取了所長丁健作的上海藥物所“十二五”規劃報告、副所長厲駿作的“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的專題報告和陳凱先院士對上海藥物所近
習總書記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積極推進科技與產業的對接,促進跨界交流與合作,為高層次科技女性搭建溝通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臺,10月27日,由市科技婦工委與上海市女科學家聯誼會聯合發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承辦的“醫藥與健康”——2014上海科技巾幗創新沙龍在上海藥
幾天前,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聞發布會在科技部舉行,我國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平臺(GLP)建設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與國際接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藥物安全評價中心是承擔單位之一,中心主任任進在會上介紹了該中心對馬兜鈴酸腎病的研究。當她趕回上海,美國食品藥品監督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7月19日,由上海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浦江論壇DMPK學術會議在滬召開。本次會議以“基于藥物轉運體的相互作用的理論和應用:從計算機、到體外、到臨床”為主題,誠邀前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國際藥代學會主席、現日本RIKEN研究所所
5月18日,從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可委員會(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AAALAC)獲悉,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全所通過國際AAALAC完全資質認證。截至目前,上海藥物所是我國唯一綜
北京、上海、美國……進入5月,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王明偉分外忙碌。自從今年年初2型糖尿病新藥“苗頭”化合物Boc5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以后,前來國家新藥篩選中心訪問、洽談的國內外著名醫藥企業就絡繹不絕。最近,該研究課題又被列為中科院知識創新三
11月23日,“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在蘇州昆山舉辦了公司成立以來的首屆年會。“海和”公司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張江科投”共同組建。上海藥物所黨委書記成建軍,副所長、“海和”董事葉陽,“張江科投”總監于曉勇,與“海和”有直接項目合作的部分上海藥物所研
蔣華良(左)與胡應祥 蔣華良的簡歷上,寫著中國科學院院士、民盟中央常委、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所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組長等一系列頭銜,他在國際期刊上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近200篇,授權專利數十項,4項技術實現成果
丁磊一行參觀上海藥物所 6月20日下午,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江集團總經理丁磊在張江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瓴、投資總監于曉勇等陪同下,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交流訪問,受到上海藥物所所長丁健等的熱情接待。 丁磊一行參觀了上海藥物所展示館及祖沖之路園區。上海藥物
王逸平生前最喜歡的照片。資料照片 病與藥,這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王逸平研究員55歲生命中并行的兩條軌跡,一暗一明,共同構成了他最后的時間之軸。 他身患重癥25年,鮮有人知。在他離世前一個星期,他還對妻子說,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光,至少還能工作10年,想再研發幾個新藥。 他倒在了自己的辦公室,面前是一
1月31日,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前,上海藥物所啟動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
5月17日,第二屆中德學術交流合作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江綿恒副院長出席會議并與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副主席、尤利希研究中心主席Achim共同簽署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與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尤利希研究中心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江綿恒指出,中科院一直以來與
8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市人民政府、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四方共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簽約儀式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 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山東省科技廳廳長翟魯寧,煙臺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江汀,煙臺市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二屆杰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上,上海天文臺楊小虎、上海生科院神經所舒友生、上海硅酸鹽所王文中、上海藥物所柳紅、福建物構所陳學元、上海光機所程亞、上海生科院營養所翟琦巍、寧波材料所李潤偉、上海微系統所卜智勇和上海應用物理所樊春海等10名同志被授予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果德安領銜的“國際化導向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在1月9日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已經是該團隊第二次獲得國家嘉獎。 “我瞄準‘中藥標準’這一基礎科學問題,與中藥打了三十年交道。”果德安回顧研究之路不禁感慨,“中藥是一個古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轉運體在藥物的體內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已逐漸成為藥物代謝研究中新的熱點。6月3日,由上海藥物所藥物代謝研究中心、上海藥物代謝研討小組和上海藥理學會藥代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有關藥物轉運體及其作用研討會在上海藥物所承嘏廳舉行。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日本東京大學分子藥動學系的杉山雄一教授,他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阿斯利康藥物安全性評價聯盟”揭牌儀式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海科路園區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彭崧,阿斯利康創新藥物行政副總裁Mene Pangalos
中醫藥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醫藥衛生資源,同時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其注重個體化,突出治未病理念,在普通百姓中接受度頗高。但是,市場中某些不法商家為謀取私利,以次充好的不法行為造成了中醫藥市場魚龍混雜。為此,盡快建立中醫藥第三方檢測標準,規范整頓中醫藥市場,迫在眉睫。 2008年6月,國家發改
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藥物實驗室,該是什么樣?原創新藥和引領技術,都拿得出手;既是原創新藥研發高地,也是藥物科學創新中心。前天簽約成立的張江藥物實驗室,顯然從一開始便下定決心要干大事兒!對于呼喚“藥神”的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事莫過于“研發老百姓吃得起、療效好、副作用小的原創新藥”。記者獲悉,張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