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龍教授Cell評述重要結構生物學進展
在所有的非編碼RNA中, piRNA 數量最多, 主要存在于生殖系統,這種RNA在動物生殖組織中可以引導PIWI蛋白質沉默有害的轉座子。其關鍵作用復合物:piRNA誘導沉默復合體piRISC的生物合成涉及多個步驟,至今科學家尚未清楚了解這個步驟的分子機制。 近期一組研究人員報道了PIWI-clade蛋白質的首個晶體結構,解析了這一復合物如何引導RNA發揮功能。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可愛龍教授(Ailong Ke)發表綜述“PIWI Takes a Giant Step”,詳細介紹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新進展。 在動物體中,小RNA依其結構特征、來源、加工因子和結合的Argonaute蛋白的不同分為3種,即microRNA(miRNA), 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和piRNA(Piwi-interacting RNA)。其中piRNA發現于2006年,是長約30nt的小RNA。piRNA與PIWI......閱讀全文
可愛龍教授Cell評述重要結構生物學進展
在所有的非編碼RNA中, piRNA 數量最多, 主要存在于生殖系統,這種RNA在動物生殖組織中可以引導PIWI蛋白質沉默有害的轉座子。其關鍵作用復合物:piRNA誘導沉默復合體piRISC的生物合成涉及多個步驟,至今科學家尚未清楚了解這個步驟的分子機制。 近期一組研究人員報道了PIWI-cl
專訪可愛龍教授:名字不重要,希望大家關注我的學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65.shtm文 |江慶齡 李晨陽“感謝可愛老師的報告,不對,是龍老師,啊不對,愛龍老師您好……”這是2023年12月29日下午,出現在清華大學生物醫學館報告廳里的有趣一幕。一名學生在提問環節中,一
Nature發表結構生物學重要成果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對調控蛋白質生產的RNA開關進行了實時成像。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十一月十五日的Nature雜志上,向人們展示了X射線無電子激光器(XFEL)研究RNA的強大實力。 “這是首次在原子水平上實時觀察由兩個生物分子化學互作觸發的生物反應,”領導這項
Nature:結構生物學重要成果發表
在11月15日的Nature雜志上,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實現了首次對調控蛋白質生產的RNA開關進行了實時成像。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向人們展示了X射線無電子激光器(XFEL)在研究RNA方面的強大能力。 領導這項研究的結構生物學家Yun-Xing Wang說:“這是首次在原
Mol-Cell:可愛龍團隊開發出高效快速核酸分子診斷工具
CRISPR-Cas 系統是原核生物一種抵御外來入侵核酸的免疫系統,已被廣泛用于真核細胞的基因組編輯。目前基于 CRISPR-Cas 的基因編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遺傳育種、新藥開發、疾病治療、動物模型構建、轉錄調控以及分子診斷等各領域。被譽為在后基因組時代開創了遺傳疾病精準治療的新時代。 CRI
李學龍等數據驅動行為決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李學龍研究員同合作者在數據驅動的行為決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于2017年12月20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各種社會、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問題,如國家間的博弈與沖突、貿易談判與貿易制裁、網絡攻擊、科技競爭、群體對抗等,這些問題也被統稱為困
李學龍等數據驅動行為決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李學龍研究員同合作者在數據驅動的行為決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于2017年12月20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各種社會、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問題,如國家間的博弈與沖突、貿易談判與貿易制裁、網絡攻擊、科技競爭、群體對抗等,這些問題也被統稱為困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發表HIV疫苗重要成果
從蜘蛛俠Peter Parker的致命蜘蛛咬傷,到Arthur國王在他統治時期開始時拔出石頭中的寶劍,人人都想知道一個英雄的故事來源。 在這則新聞中,我們的英雄是來自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強有力的抗體,結合并中和艾滋病病毒——這個故事可以帶來一種疫苗對抗艾滋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斯克里普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發表HIV疫苗重要成果
從蜘蛛俠Peter Parker的致命蜘蛛咬傷,到Arthur國王在他統治時期開始時拔出石頭中的寶劍,人人都想知道一個英雄的故事來源。 在這則新聞中,我們的英雄是來自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強有力的抗體,結合并中和艾滋病病毒――這個故事可以帶來一種疫苗對抗艾滋病。延伸閱讀:PNAS:一些HIV疫苗為
趙家軍教授團隊在膽固醇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卵泡刺激激素(FSH)是腺垂體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進卵巢合成與分泌雌激素【1】。在女性絕經過程中,體內FSH的水平隨著卵巢功能衰竭而升高【1】。絕經對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的影響,導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紊亂、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松等疾病發病率顯著升高【3-5】。近年來的
《自然—通訊》:南海深部結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51.shtm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林間團隊在南海深部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通過海底地震儀臺陣探測,該團隊首次獲得南海南部地幔相對富含水分的地球物理證據,揭示南海深部地震波速度結構
潑尼松龍的化學結構
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化學名稱為11β,17α,21-三羥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21H28O5。
合成生物學研究獲重要進展-最逼真人造細胞問世
沒有生物學家會把化學生物學家Neal Devaraj及其同事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研制的微小“細胞”誤認為是真的。與包裹人體細胞的脂質膜不同,這些仿生細胞被一層塑料(聚合丙烯酸酯)包裹著。盡管它們擁有一個含有DNA的類核室,但缺乏一種像真正的細胞核那樣的膜,而且它的主要成分是黏土中發現的礦物質
框架核酸誘導精確礦化結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仿生納米孔道結構的設計與構建目前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并且為生物分析、合成化學和限域催化等提供了新的可能。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樊春海、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顏顥等合作提出了一種框架核酸誘導的團簇預水解策略,將經典硅化學引入DNA結構體系,成功實現了精確可控的DNA——二氧化硅固態納米
納米結構催化劑精準構筑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唐智勇、李國棟和趙惠軍等合作,在多級次納米結構復合催化劑設計和精準構筑及其催化α,β-不飽和醛加氫制備不飽和醇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selectivity regulators f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分級納米結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構成網格的結構單元本身就是網格 在分級納米結構的制備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在已有的一維納米結構(例如納米線)表面繼續沉積或者生長這些一維的結構,例如,螺位錯驅動的PdS納米松樹;而基于二維納米結構單元的分級納米結構的研究尚不多見。和一維納米結構相比,二維納米結構能像剪紙那樣被“雕鏤”
清華大學教授連發Cell,Nature文章:首發性結構生物學成果
生物通報道:呼吸作用是生物體最基礎的生命活動之一,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一復合物出現缺陷會導致多種疾病。2012年清華大學的楊茂君教授曾在Nature雜志上報道了II-型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的重要成果,這是當時世界上所解析的最大、也是最復雜的膜蛋白超級復合物結構。在此基礎上
武漢物數所在嗅覺神經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感覺系統的基本功能是準確地把瞬息萬變的環境信息提供給大腦,而大腦的一個基本功能是在不斷變化的內環境下,準確地感知外部世界。這樣的正常功能,對于日常生活、生存以及高級腦功能如在適當的情形下做出正確的判斷、計劃以及最終決定等至關重要。然而,感覺系統如何在不同的生理狀態下完成高保真的輸入
西南大學崔紅娟在腫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與轉化研究方向在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的帶領下,以干細胞生物學為依托,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Oncology (IF=7.79) (DOI: 10.10
復旦魏剛教授團隊在無創眼內基因遞送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視覺是人類認知世界最主要的途徑,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據統計,世界范圍內視力受損人群數量約為13億,其中3600萬為失明患者。慢性眼底疾病是導致人們視力嚴重受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包括遺傳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瘤、老年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而基因治療則為保全致盲性眼底疾病患者的視力帶來了
Nature:填補細胞生物學重要空白,確定關鍵酶原子結構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確定了在細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種酶的原子結構。細胞分裂是在地球上許多生命形式中每天發生無數次的基本過程。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理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于洪濤(Hongtao Yu)博士說,了解該酶——分離酶(separase)的結
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于4月12日以長文(Research Article;DOI: 10.1126/science.aav7942)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團隊和王明偉團隊、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團隊以及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
鞠熀先教授在細胞表面聚糖原位檢測研究中再獲重要進展
糖基化是普遍存在的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的糖基化模式決定了其結構、功能以及細胞識別和信號傳導等過程,與細胞生理狀態的動態響應、疾病的進程和狀態密切相關。因此,對活細胞表面特定蛋白糖型的原位檢測有助于加深對糖基化機制和蛋白功能的理解,也可為疾病特別是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靶標。 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
人工智能賦能原位結構生物學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93.shtm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實驗室與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生物成像中心合作,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原位結構生物學,提出了一種基于弱監督深度學習的快速準
Cell同期發表中國學者兩項重要結構生物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的兩支研究組分別在Cell上發表重要成果,報道了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SidE與ubiquitin和配體的多個復合物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以及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的全長高分辨率結構。 第一篇文章中
潑尼松龍的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95.482、摩爾體積(cm3/mol):274.73、等張比容(90.2K):766.84、表面張力(dyne/cm):60.75、極化率(10-24cm3):37.85
潑尼松龍的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95.482、摩爾體積(cm3/mol):274.73、等張比容(90.2K):766.84、表面張力(dyne/cm):60.75、極化率(10-24cm3):37.85
中科大在活性物質拓撲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彭晨暉教授團隊等在光控活性物質拓撲結構轉換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前述團隊和香港科技大學張銳教授團隊合作,以各向異性的液晶材料為研究對象,利用光學構型的方法制備了可編程控制的三維拓撲結構。這項基礎研究有助于理解活性軟物質中的三維拓撲結構,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
潘多加教授Cell發表重要免疫發現
在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一種叫做Hippo的化學連鎖反應指導了器官生長至合適的大小,不讓其變得更大。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小的研究人員采用實驗室果蠅開展研究,證實這一信號通路也在激活昆蟲免疫系統對抗某些細菌感染中發揮了作用。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1月28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領導這一
吳浩教授Nature發布重要免疫成果
抗生素對某些細菌感染不起作用這一問題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敗血癥也是如此——作為免疫系統的最后一搏,無法對感染發動攻擊,其自身最終將是致命的。在發表于7月7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控制敗血癥及引發它的失控性細菌感染的潛在途徑。 波士頓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