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否由發炎的大腦引起?一項對探究炎癥和抑郁癥的研究進行的綜述發現,一類消炎藥或能減輕抑郁癥癥狀。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分子精神病學》雜志。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Golam Khandaker和同事分析了20項評估抗炎癥細胞因子藥物在患有慢性炎癥疾病人群中所產生效果的臨床研究。這些藥物會抑制控制免疫系統反應的蛋白,即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而抗炎癥細胞因子能消退炎癥,并被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Khandaker團隊發現,這些試驗共涉及5000余名志愿者,并且提供了抗炎癥細胞因子藥物還可改善抑郁癥癥狀的重要證據。他們表示,這些藥物的療效和普遍使用的抗抑郁藥差不多。 最常用的抗抑郁藥被稱為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其作用機制是增加大腦中的羥色胺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心情。不過,抑郁癥可能并不總是同羥色胺缺乏存在關聯。同時,SSRIs并非對每個人都有用。 最新研究發現,約三分之一的抑郁癥患者似乎在其大腦中擁有較......閱讀全文
脊柱小關節是由相鄰椎體上下關節突及周圍的軟組織所構成,具有關節囊和滑膜,上下關節面覆蓋有透明軟骨,關節腔內有滑液。脊柱小關節在脊柱生物力學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特有的解剖學構造使小關節不僅承擔了體重的作用力,還參與脊柱的活動功能。脊柱小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在40歲以上人群中高發的疾病,它是在多種因
抗抑郁實驗相關-老藥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機制研究[摘要] 氯胺酮是一種非選 擇 性 N-甲 基-D-天 門 冬 氨 酸( NMDA) 受體拮抗劑,常作為全身麻醉藥用于臨床。近年來研究發現,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該作用可能與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性神經遞激質、AMPA
對于那些安慰劑組在臨床試驗中出現巨大改善的疾病,尤其是疼痛、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克服假性治療是一個現實障礙。 Kathryn Hall的早期職業生涯建立在藥物,而非安慰劑上。作為一名分子生物學家,她在千年制藥公司花費了兩年時間識別藥物靶點。2005年,她到針灸醫生診所尋找能緩解其腕管綜合征的
據WHO數據顯示,目前抑郁癥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負擔,也是導致患者功能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約有1/7的人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遭受抑郁癥困擾。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而在中國,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6%,目前已確診的抑郁癥患者為3000萬人左右。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抑郁癥研
鼻塞、流涕、咳嗽、疲困……感冒的滋味可不好受。 這時候,感冒藥與阿莫西林的完美組合似乎就成了流感病患的救命稻草。 甚至在流感季節來臨時,家里的長輩常叮囑為了預防流感,不妨吃些“消炎藥”防身。 而許多人認知中的“消炎藥”,實際卻與醫藥學中的消炎藥是兩碼事。 雖然這樣看來防護效果仿
近日,Janssen Pharmaceuticals發表了其在研新藥sirukumab與siltuximab的一項事后分析(post hoc analysis)結果。來自2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這兩款白細胞介素-6(IL-6)抑制劑能有效改善免疫病患者心境低落和缺乏快感的抑郁癥狀,這也為治療抑郁
性功能障礙在一般人群中發生率較高,在抑郁患者中更高。一方面,抑郁癥狀可導致性功能及滿意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抗抑郁藥也與性功能障礙的發生及發展相關。不同抗抑郁藥導致性功能障礙的風險及性質有所差異。針對與抗抑郁藥相關的性功能障礙,目前已有很多干預措施,但無一種可稱得上“理想”。在開發新型抗抑
抑郁癥患者的心理是怎樣的?為什么有的會抑郁到自殺? 知友:Iris Pan 2013 年,兩位神經科學的 PHD 給老鼠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是麻省理工學院的 Steve Ramirez 和 Xu Liu 而被實驗的老鼠,長這樣: 老鼠頭上被植入的不是電極,而是激光發射器+光導纖維,會將
抑郁癥的現狀 抑郁癥是最常見但最具破壞性的疾病之一。2005 年到 2010 年,美國因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造成的經濟負擔就增加了超過 21%。盡管現已有幾種已上市的抗抑郁劑,包括選擇性 5 -HT 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
久久不見太陽的你會感到郁悶嗎?光線確實會影響情緒,甚至還可以作為抑郁癥的“解藥”。如今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不僅是季節性抑郁患者,光療對重度抑郁、產前產后抑郁等非季節性抑郁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光究竟是如何調節情緒的?近日,來自暨南大學的研究者在小鼠腦內找到了一條從視網膜到大腦外側
久久不見太陽的你會感到郁悶嗎?光線確實會影響情緒,甚至還可以作為抑郁癥的“解藥”。如今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不僅是季節性抑郁患者,光療對重度抑郁、產前產后抑郁等非季節性抑郁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光究竟是如何調節情緒的?近日,來自暨南大學的研究者在小鼠腦內找到了一條從視網膜到大腦外側韁
早在20世紀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邁克·格爾松教授就提出由腸管、腸道神經系統和腸道微生物形成了人體的第二大腦——腸腦。目前,逐漸增多的科學證據表明,腸道菌群會通過腸—腦軸影響人們的情緒與行為。 近年來,抑郁癥在各國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世界十大醫療疾病負擔中排名第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
近期據外媒報道,引起發燒的免疫反應可能同時也激活了神經系統,體溫升高可能有助于治療自閉癥和癌癥。 西班牙《萬象》月刊12月號刊載題為《發燒是好事兒》的文章,提到富豪級的數學家詹姆斯·西蒙的親身經歷。這位父親有一位患有自閉癥的女兒。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每當女兒發燒時,她與外界的溝通似乎更加
2008年,當抑郁第一次威脅到她的事業時,Rachel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為了啟動一項新研究,這位心理學家每天要工作14-16個小時,同時還要監督12名研究助理。在空閑時間,她還要籌劃自己的婚禮。 有三個星期的時間,她幾乎沒有合眼,僅靠甜食和能量棒維持生命。后來,在觀看一場悲傷的戲劇演出后,她崩
在我國,隨著患者就診率和診出率的提升,55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已經接近1%。遺憾的是,科學家對于這種疾病究竟為什么發生、如何發生、怎樣預防均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今年4月11日是第1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這種疾病本身并不致命,但會終身伴隨,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在已進入
高尿酸血癥是指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代謝障礙導致血尿酸升高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而痛風是由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謝性疾病高發,其中患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人數日益增多,進入冬季隨著氣溫的降低,運動的減少,飲食不節制,也往往是痛風的高發季
如果有機會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有所回報,我樂意提供幫助。圖片來源: Chad Hagen 對Frank Donobedian來說, 坐著不動就是一項挑戰。但就在1月的一天,他被要求靜坐3分鐘。坐在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實驗室的一把椅子上,他將雙臂按向身體兩側,將腳放置在地板上,并試著控制顫
5-HT綜合征(SS)與惡性綜合征(NMS)均為精神科急癥,嚴重時可致命。兩者的臨床表現存在重疊,而治療手段顯著不同,故有效鑒別是合理干預的第一步。 一項發表于2019年2月Current Psychiatry的綜述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作者對5-HT綜合征及惡性綜合征進行了回顧,尤其
強迫游泳、懸尾、曠場實驗相關-抗郁丸對CUMS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及機理的影響摘要:目的 研究抗郁丸對慢性溫和不可預見性應激(CUMS)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及血清中甲狀腺激素、細胞因子的影響,探討抗郁丸治療抑郁癥的作用機理。方法 采用慢性溫和不可預見性應激結合孤養方法構建CUMS大鼠模型。60只雄性大鼠隨機
專家指出,針灸通過“以外治內”促使人體內分泌作出調整,使患者“自己治好自己的病”。梅花針。針灸從工具到手法都有很多講究。電針。醫生要專門學習兩到三年才能開始針灸治療。 遠古時期,人們的身體偶然被石頭、荊棘刺碰,意外發現疼痛減輕了。于是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石塊刺身體的某些部位,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91432108、31225010、 81527901、81600954、81701335、81730035)等資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團隊在抑郁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成果以“Ketamine Blocks Bursting in th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抗抑郁藥物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開發出見效快、能更有效地緩解癥狀且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郁藥物。圖片來源:Neuron 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能夠增加大腦特殊部位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鹽的供給,這或許
一 概述 恐狂癥是因對狂犬病的認知發生誤解,而產生強烈恐懼感,常伴隨焦慮、強迫、抑郁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也可同時伴有與狂犬病相似的軀體癥狀,時間可長達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3]。患者懷疑自己或者親人可能感染了狂犬病病毒,非常擔心未知途徑感染并
疫情監測 地震發生后的最初階段以人員搶救和傷員救治為主,此后,災區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工作即應全面展開。為了及時發現災區和災民中發生的傳染病暴發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苗頭,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應及時啟動災后應急疾病監測機制。 一、在災區前線救災防病指揮部或指揮中心設立疾病監測組,負責應急疾病監測方
研究顯示,使用GeneSight(Myriad Genetics)精神藥物基因檢測指導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藥物選擇時,治療有效的可能性升高30%,達到緩解的可能性升高50%。 紐約——根據抑郁領域迄今規模最大的一項藥物基因組學臨床研究的結果,對于初次抗抑郁藥治療失敗的抑郁癥(MDD)患者,如果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藥品評審與研究中心(CDER)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FDA批準了11款創新療法。而根據FDA生物制劑評審與研究中心(CBER)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一季度,FDA還批準了一款食物過敏免疫療法(Palforzia)和一款流感疫苗(Audenz)。
人們有個頭疼腦熱的,自然想到上醫院、跑藥店,以便“藥到病除”。可事實上,人體其實具有你想象不到的強大自愈力,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讓很多疾病低下頭來。 “這種自愈力是一種生命的本能。”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和扶
近年來,人群中抑郁癥的發病狀況正在不斷惡化,在美國,因自殺的死亡人數遠超于槍殺人數,而且美國各個州的自殺率都在上升,據美國CDC數據顯示,從1999年以來,自殺死亡的人群數量增加了30%,而且目前加拿大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長恰恰發生在抗抑郁藥物使用激增的一段時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