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10月特有的秋高氣爽屢屢讓位給灰霾污染。10月24日傍晚,在暮色掩護下,新一輪霾又悄然而至。此前,京津冀已經3次被重污染天氣侵擾,最近的這一次,重霾影響的范圍多達26萬平方公里。 與重污染天氣相伴而來的還有公眾心中的諸多疑問:為何連續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過霾的重創?為何大氣治理的戰役已經打響多年,一到冬季人們還是離不開口罩和空氣凈化器?到底采取的措施有沒有效果?為何有時候好天氣和重污染的轉化就在一夜之間?到底什么是重污染的罪魁禍首?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追問重污染之源。 本應秋高氣爽的10月為何屢遭“霾”伏 盡管供暖季還未到來,但10月2日、10月11日,以及10月17日,華北地區就已經遭受了3輪重污染天氣的侵襲,是哪些因素讓藍天白云只能在朋友圈長留?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認為,近年來,華北地區頻繁在秋冬季節遭遇重污染天氣,既有客觀上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也與較高的污染排放有關。 柴發......閱讀全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預報:30日起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逐步積累,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現長時間的大氣重污染過程,局部地區可能達到嚴重污染,污染峰值可能出現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3日期間,PM2.5濃度水平可能達到或超過300微克每立方米。為此,環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污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22日,隨著冷空氣南下,污染情況有望
11月18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北京遭遇持續空氣重污染。北京市于17日0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這也是今年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昨天,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發布。從12月15日起,如遇空氣重污染橙色及紅色預警時,國Ⅰ和
昨天,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現身朝內大街225號,與中外記者面談大氣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這是他履新環保部部長后首次亮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再有一周,陳吉寧任職環保部部長一職將滿一年。他坦言,環境執法確實面臨地方政府經常干預的問題。 談2015年底重污染天氣 應對能力不足 2015年底,全國多
江蘇、浙江、上海……剛入12月,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再次遭遇持續性霧霾天氣。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12月4日,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 為了應對霧霾天氣,一系列防治規劃相繼出臺。繼國務院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兩個月后,中國氣象局印發《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
新華網11月19日報道,連日來,山西太原持續出現重污染天氣,AQI指數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一路領先”。環保部18日通報稱,在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中,太原未及時發布相應級別的預警信息,在環保部督查組的敦促下才發布黃色預警。“環保部點名批評太原”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社會輿論普遍關注。 事實上,包括太原
東北乃至北方嚴重的空氣污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環保部11月10日向媒體通報,環保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分析認為,持續的空氣重污染將令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有報道說,河北保定市政府應急指揮辦公室在2月13號啟動重污染天氣Ⅲ級黃色預警之后,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卻表示,沒收到預警通知。類似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出現,污染天氣預警發布,為什么會頻頻出現烏龍事件又怎么去規范呢? 根據保定市交警支隊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
近日,受大范圍靜穩、大霧天氣的影響,氣象條件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多地相繼出現重污染天氣,多個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為此,環保部召開會議緊急會商。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介紹,11月2日至6日,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出現大范圍
上周,北京一周之內四次發布霾預警。 面對污染,很多城市祭出了汽車限行的法寶。不久前,北京市公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當重污染達到紅色預警級別時,將啟動單雙號限行等強制措施。與此同時,天津、河北也出臺了相應的汽車限行政策。 限行真管用嗎?今年國慶期間,京津冀地區多個城市
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明確圖片來源于網絡 主要污染物治理量化考核問責更趨細化,任務目標正在逐層落實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
從3日開始,新一輪霧霾籠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部門如何應對重污染天氣?華北地區的采暖季將至,今年冬天北方的空氣質量會改善嗎?環境保護部3日下午舉行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通報會,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督查發現部分地方應對措施不合理 11月2日起,環保部先后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石家莊、唐山、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23日表示,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北京、石家莊、保定、邢臺等京津冀中南部城市出現連續嚴重污染。環保部等啟動應急預案、加強監測預警,并組織12個督查組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及《大氣十條》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該負責人說,環保部啟動重污染天氣應
4月15日上午,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在做客北京城市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節目時首次透露,北京PM2.5源解析已經通過專家論證。從PM2.5的來源看,28%至36%來自區域傳輸,其他的64%至72%都是北京本地產生。其中機動車排放占到31.1%,燃煤占22.4%。工業生產占到18.1
據環保部消息,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領導小組組長、環保部部長李干杰14日在京主持召開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暨攻關項目啟動大會。會議在聽取總體專家組匯報后,討論并通過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實施方案。 李干杰在主持會議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
昨日(1月7日),環保部發文總結2015年治氣成效,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環保部介紹,雖然相比公眾的期望還有差距,但一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的大
2010年的7月,被認為是一個環保“黑色7月”:紫金礦業污染汀江;大連港油污不斷擴散;南京棲霞路上的爆炸震動了半座城市;吉林永吉的7000只化工桶隨波而下……這一切讓環保部門有些措手不及。 當污染停止了擴散,善后工作穩步進行時,我們不得不思考,這些污染事件究竟是從環保體制的哪一個縫隙
據新華社電記者昨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氣象部門《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根據該方案,到2015年,氣象與環保部門聯合開展的省、市級重污染天氣預警將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并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 方案提出,氣象部門將逐步建立以重
近日,環保部通報:2017年,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39.6%,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圖片來源于網絡 治理大氣污染,“人努力,天幫忙”,而“人努力”因素占了八成。環保部正在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
盡管與公眾期望有差距,但去年大氣污染防治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空氣質量改善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4%;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2
北京將打造城市通風廊道治霾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北京將建設從北向南的“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讓郊區的冷空氣帶更暢通地流動到市區,并把市區的熱空氣“換”走,以“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季,北京市民備受霧霾之苦。供暖季開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參加全國人大陜西代表團討論時,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所長周衛健向總理建議,應集中多學科科學家攻克“中國北方霧霾的成因及應對”。李克強當即表示,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應對良策,“誰攻克,重獎誰”! 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曾明確指
30日,環保部官網發布通報,批評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要求西安市政府采取措施徹底整改。 據介紹,12月8-22日,陜西省關中地區先后兩次發生重度霧霾天氣過程。環保部組織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關中城市群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從督查情況看,陜西省西安
在昨日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并表示,針對霧霾的形成機理和治理手段,目前環境保護部正會同多個部門和單位組織編制實施方案開展前期研究,預計到明年兩會期間,會有一個初步的結論和說法。同時強調重污染天氣不是一時形成的,了解
作為一家嬰幼兒食品生產企業,浙江貝因美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貝因美”)30日開始申購并即將上市。但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一家跨省經營的重污染行業企業,貝因美竟然沒有經過國家環保部門的環保核查。 《招股說明書》未見環保核查函 自2001年開展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保
據《參考消息》2月24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3日報道】題:嚴重霧霾持續籠罩中國北方地區。 中國環保部承認,目前中國約七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籠罩,其中華北地區污染情況最為嚴重。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目前中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了灰霾,影響面積約143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
為加強我省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根據環保部和國家氣象局下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方案(試行)和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山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近日,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方案(試行)》,從2013年11月10日起正式啟動。 記者從省環
環保部11日通報稱,截至11日上午,我國東北地區空氣重污染形勢有所緩解,預計12至1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可能會出現一次空氣重污染過程。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說,12至1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擴散條件總體不利,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污染物容易累積,受此影響,區域內部分城市可能
“部分企業排放嚴重超標;重污染時段廢氣排放狀況嚴重。”今天發布的《藍天路線圖II啟動實時公開》(以下簡稱報告)直指霧霾天氣橫掃中國背后的深刻原因。 盡管國家層面也啟動相關檢查,但是,霧霾天氣下特別是重污染情況下,企業的達標情況似乎并沒有清楚的信息發布。 由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
環保部11月9日通報,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排放的影響,中國東北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預計10日至14日期間,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主要城市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總體不利,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響,東北大部地區空氣質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主,首要污染物為PM2.5。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