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將建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日前舉行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國際歐亞科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中心主席蔣正華透露,經過中國科學中心與哈薩克斯坦國家自然科學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等多國科技機構的共同努力,建設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蔣正華表示,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籌建,為中國科學中心發揮高層次、自然與社會及工程技術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綜合優勢,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作出貢獻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是中國科學中心提高知名度與國際影響力的一大舉措。......閱讀全文
甘肅:構建清真科技產業全鏈條-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清真科技產業研討會”11月22日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郝遠在研討會召開前與與會專家舉行座談,他表示,甘肅省正在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而絲綢之路經濟帶走出去將面對很多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目前我國清真產業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但仍沒有做大做強,原因與科技水
西安新絲綢之路-第五屆中國原位電離質譜會議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共享中心、西北大學中草藥現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協辦的“2018年第五屆中國原位電離質譜會議(AIMS2018)”于2018年4月27日在西安香格里大酒店召開,為期2天。此次會議作為
張傳衛:用新能源“點亮”絲綢之路-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
“一帶一路”戰略具體實施“路線圖”呼之欲出。據媒體報道,3月底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有望成為“一帶一路”具體規劃方案對外宣示的重要窗口。業內人士表示,“一帶一路”規劃方案的公布,將為新能源產業帶來重要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還將助力中國能源裝備“走出去”。 作為新能源界的“發言人”之一,全國人大代表
新一代中國制造|LNG船天樞星號首航-打開冰上絲綢之路
中國制造的新一代LNG船“天樞星”號7日首航,正式開啟“冰上絲綢之旅”。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船是在零下163攝氏度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是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被稱作"海上超級冷凍車"。它和大型豪華郵輪、航空母艦并稱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3
動物所揭示古絲綢之路促進了綿羊在東部歐亞大陸擴散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孟華研究組利用分布于歐亞大陸的200多個地方綿羊品種以及野生綿羊的全線粒體基因組或部分線粒體序列,通過薈萃和模型分析,首次揭示了綿羊從其近東馴化中心遷徙至蒙古高原,以及進一步擴散至中國西北、華北、華東、西南、青藏高原、以及印度半島的路線,且其遷移與人類早期的東-西方貿
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8月4日,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在烏魯木齊召開。會議對兩年來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進行了總結交流,分析研判了下階段工作計劃,并對貫徹創新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關于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有關部署提出具體要求。 會議強調,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要圍
第二屆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國際研討會舉行
11月27日至28日,以“綠色、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國際研討會在位于楊凌農業示范區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會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召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教授出席并致辭。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克羅地亞、土耳其、以色
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8月4日,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在烏魯木齊召開。會議對兩年來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進行了總結交流,分析研判了下階段工作計劃,并對貫徹創新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關于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有關部署提出具體要求。 會議強調,新疆創新試驗區建設要圍
《敦煌通史》《瓜州東千佛洞》出版將推動絲綢之路歷史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42.shtm近日,西北大學名家工作室首席專家鄭炳林教授主編的《敦煌通史》(7卷本)、《瓜州東千佛洞》(4卷本)新書首發儀式在蘭州舉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郝春文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
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開展“9+1”區域一體化合作
現場儀式照片 人民網青島6月23日電 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9十1”區域一體化工作啟動會于6月17日,在青島召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黃流域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10個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9+1”區域一體化合作協議,全面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西醫與維醫維藥國際學術大會召開
第三屆中西醫與維醫維藥國際學術大會日前在烏魯木齊召開。大會主題為“中醫、西醫、維醫并舉,開創世界醫學‘新絲路’”。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名院士專家云集新疆醫科大,為推動國際醫藥交流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維吾爾醫藥、哈薩克醫藥和蒙醫藥等多種醫藥學互為補充、協調發展,是
院士觀點:亞歐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須加快步伐
“五通”的基礎在于修建四通八達的“光路”。然而,絲綢之路經濟帶信息通信現狀并不樂觀。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五通”的關鍵是信息通暢,而“五通”的基礎在于修建四通八達的“光路”。然而,絲綢之路經濟帶信息通信現狀并不樂觀,出現了各國之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率不高、發展不均衡等現象。
自然及子刊綜覽
《自然—通訊》 研究發現降雨帶動微生物擴散 一項研究顯示,土壤中的細菌可能通過雨滴在空氣中擴散。這種新的機制有助于人們了解細菌如何能夠實現長距離的傳播。相關成果3月8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雨滴砸向土壤時會產生氣溶膠(懸浮水滴)。土壤可以作為細菌的中間宿主,但一般認為
“一帶一路”能源生命線擴張海外-電網油氣主導
“一帶一路”能源生命線擴張海外,9省商旅股待發 “從‘一帶一路’輻射區域來看,新疆、陜西、甘肅、寧夏以及東南沿海五大省區等9大省區相對其他地區機會更大,這些區域內的貿易龍頭公司也將直接受益,包括友好集團、開元投資、西安民生等。” 絲綢之路自古便是一條貫通亞歐大陸的貿易之路,而新世紀的“絲綢之
王文彪委員:將沙漠治理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兩會期間,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委員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促進沿途生態建設,開辟國際合作新思路。 8日,全球首只致力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光伏清潔能源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在京啟動。該基金由億利資源集團等聯合發起,首期募資300億元。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基
中亞天然氣管道服務5億中國人-能源合作成新絲路亮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土庫曼斯坦東北部,蒼茫大漠中,蜿蜒曲折的阿姆河穿腸而過。兩千多年前,這里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從敦煌通往伊斯坦布爾的必經之路。今天,這里已成為新絲綢之路能源通道――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重要起點。中石油阿姆河公司總經理鄧民敏自豪地說: 鄧民敏:穿過烏茲別克到哈薩克
億利資源王文彪:建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3月下午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 “我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如不科學應對和解決,將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王
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中外嘉賓共聚一堂
——寫在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之際 仲秋時節,瓜果飄香,層林盡染。9月19日,新疆烏魯木齊博格達峰下,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盛大啟幕。本屆博覽會主題為“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向未來”,將持續至22日。中外嘉賓共聚一堂,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及科技、金融、衛生等領域展開深入交流和對話。 七屆中
APEC送給涂料及鈦白粉行業的禮物
APEC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簡稱,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2014年APEC會議是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發起的會議,是繼2001年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再一次在中國舉辦,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開,包含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
政策與管理所陳銳研究員在蘭州文獻中心作學術報告
8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陳銳研究員借與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開展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西部地區低碳社會實現路徑研究”合作研究期間,在蘭州文獻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低碳社會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學術報告。 陳銳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傳承和現實意義、區域低碳
西北大學為中亞各國培養復合型國際人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14.shtm2022年9月,在西北大學協辦的中國-中亞民間友好分論壇上,西北大學烏茲別克斯坦籍博士生秋香作為在陜國際學生代表發言:“中國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思想傳統,
陳發虎:ATES推動跨學科跨區域跨語言合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80.shtm 中新網蘭州8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ATE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匈牙利科學院共同主辦的ANS
中科院啟動“絲路環境”先導專項
9月30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啟動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專項領導小組組長張亞平,科學技術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余健等出席會議。張亞平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專項負責人姚檀棟院士對專項基本情況
中科院啟動“絲路環境”先導專項
9月30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啟動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專項領導小組組長張亞平,科學技術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余健等出席會議。張亞平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專項負責人姚檀棟院士對專項基本情
科學家提出基于空間觀測的“數字絲路”科學構想
來自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球觀測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300余位空間對地觀測領域學者和管理專家,16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空間認知國際會議”。我國科學家在會上提出“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的構想。 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表示,空間對地觀測技術
當古絲路遇上新能源
充足的日照,不僅帶來了香甜的哈密瓜,大自然的饋贈也點亮了西北絲路重鎮新能源發展的文明之光。從甘肅敦煌向西北進入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地區,似火驕陽下大片的太陽能發電板引人注目。當古絲路遇上新能源,自然與科技的結合,碰撞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新的火花。 2000多年前,漢代的張騫兩
青年科學家探討科教合作與生物健康農業發展
5月12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絲綢之路(楊凌)生物健康農業產業聯盟、山侖院士工作站和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絲路青年科學家科教合作與生物健康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楊凌舉辦。學者作主旨報告 絲綢之路(楊凌)生物健康農業產業聯盟理事長張立新教授主持開幕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致辭時表示,希
國家林業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勢在必行
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3%,還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日前,國家林業局制定并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下稱《制度方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表示,我國北方10個重點省區沙化土地面積占全國沙化
2019年我國開展中外聯合考古項目46項
在近日召開的中外聯合考古項目工作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據初步統計,2019年我國開展中外聯合考古項目46項,包括赴外考古項目38項,外國考古團隊在中國境內合作考古項目8項;延續性項目33項,新開展項目13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40余家國外科研機構、博物館、大學等。
科研人員“復原”新疆古長城
“漢代長城資源”“唐代長城資源南線”“唐代長城資源北線”……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工作人員利用科技手段,將200多座古烽燧、戍堡連成了一條條長城資源分布線,復原出新疆古代長城“樣貌”,通過這一立體空間數字模型還可看出絲綢古道及其分支的具體走向。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于麗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