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將建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日前舉行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國際歐亞科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中心主席蔣正華透露,經過中國科學中心與哈薩克斯坦國家自然科學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等多國科技機構的共同努力,建設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蔣正華表示,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籌建,為中國科學中心發揮高層次、自然與社會及工程技術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綜合優勢,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作出貢獻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是中國科學中心提高知名度與國際影響力的一大舉措。......閱讀全文
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將建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日前舉行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國際歐亞科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中心主席蔣正華透露,經過中國科學中心與哈薩克斯坦國家自然科學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等多國科技機構的共同努力,建設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蔣正華表示,國際絲綢之路科學院的籌建,為中國科學中心發揮
搭建環保合作平臺 構建綠色絲綢之路
為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近日,環境保護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系統闡述了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要求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創
科學家確定“絲綢之路病”相關基因
古代絲綢之路連通了東亞、中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有一種多發于其沿線地區的疾病也被稱為“絲綢之路病”。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近報告說確定了與之有關的3個基因。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該校研究人員參加的一個國際小組分析了“絲綢之路病”發病率最高的土耳其1000多名病人的基因,并與另外數千
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建設獲進展
全國唯一服務于海絲沿線的時間總部——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建設迎來重大進展。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泉州站建設啟動暨時空科創基地入駐儀式近日在泉州舉行,此舉意味著福建省首個大科學裝置落地,轉入建設階段。 “在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中,泉州站是華南光纖環線的重要節點,建成后,泉州的標準時間準確度將優于100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合力合為”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向西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保持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戰略構想提出后,沿線各省市積極響應,普遍從確立重點建設項目、建立城市友好關系、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申請創建自貿園區、建設通訊網絡渠道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呈現出
2021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西安開幕
2021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在西安開幕。? 烏克蘭最高拉達科學和教育委員會主任斯坦尼斯拉夫·尼古拉連科院士致辭。 ?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項目揭牌儀式。? ? 西北地區“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協同發展機制啟動儀式。? ? ? 10月28日下午,由教育部、陜西省人民政府
福州大學牽頭組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智庫”
1月22日,福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晉江市人民政府聯合組建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智庫”。 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智庫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具有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研究領域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據介紹,福州大學牽頭搭建福建“海上
外國專家:能源將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主要合作領域
5月23日,Hasen能源與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Fatih Macit教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財經智庫國際研討會”上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在貿易和投資領域蘊藏的巨大潛力。他指出,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將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主要合作領域。 由中國經濟日報社與歐亞經濟學者俱樂部、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
中科院院士《自然》撰文 誠邀各國專家共建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郭華東1月3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評論文章,呼吁各國專家充分利用地球大數據,攜手共建數字絲路。這是《自然》雜志首次就“一帶一路”刊登中國科學家文章。 在這篇題為“構建數字絲路”的文章中,郭華東分析了“一帶一路”區域在環境變化、糧食安
院士專家深入天山南北助力“絲綢之路”創新發展
近日,中國工程院聯合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組織40余位院士、50多位專家赴新疆多地開展調研,圍繞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相關地州市等探討加強科技合作,推動院士、專家科技成果在新疆轉移轉化、落地見效。論壇:建言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