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訪問空間中心
4月12日,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APSCO)張偉秘書長一行15人訪問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并與中心主任吳季、副主任王赤、主任助理劉和光及史建魁研究員等舉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友好會談。 吳季首先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代表團致歡迎詞,并向來賓介紹了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內容。張偉就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運行情況做了簡要介紹。雙方就空間科學研究載荷和微波遙感等領域可能開展的合作研究進行了探討。 隨后,代表團一行參觀了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子午工程的數據中心與科學運行中心以及中國科學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是由亞太地區聯合國成員國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設于中國北京。該組織的宗旨是通過推動成員國之間空間科學、技術及其應用多邊合作,并通過技術研發、應用、人才培......閱讀全文
澳大利亞成立首個空間機構-關注空間科學商業價值
? UNSW-EC0 是一顆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制造的衛星,它于2017 年搭乘美國的火箭飛入太空。圖片來源:新南威爾士大學本報訊 澳大利亞5月8日宣布成立該國第一個空間機構,盡管其重點顯然關注于空間科學的商業利用方面,但研究人員也希望會涉及純粹的科學研究。 據澳大利亞媒體日前報道
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中心成立
11月17日,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來自教育部、外交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科學院等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多位代表出席。 中心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與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西蒙內塔·迪皮蓬簽署了《聯合國與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研究生畢業論文撰寫講座
4月13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圖書館舉辦2012年首場系列講座——《如何撰寫畢業論文——SCI數據庫輕松幫到您》,來自中心各部門共計近50人參加此次講座。 講座內容豐富,突出實際應用,主要圍繞著畢業生如何撰寫畢業論文展開。來自湯森路透公司的資深培訓師就如何檢索相關課題的核
中科院啟動“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已啟動實施“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致力于提高我國空間科技創新能力,“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探索黑洞、暗物質等宇宙的奧秘。 據介紹,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將開展空間科學衛星關鍵技術研究、空間科學衛星的研制、發射和運行,以及科學衛星上天后的科學數據應用,構成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項目指南
關于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9〕5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報。國
空間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大項目子午工程啟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致信祝賀提出四點要求 1月5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開工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發來賀信,向參加工程建設的各部門表示衷心感謝。國家發改委、中科院、教育部、中國地震
空間科學攀登團隊在太陽爆發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90.shtm近日,記者從山東大學獲悉,該校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空間天文物理融合中心在太陽爆發加速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該研究工作與南京大學、德國馬普太陽系
訪吳季:空間科學首入國家五年規劃意味什么
上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我國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做了系統謀劃和前瞻布局。《規劃》指出,要開展依托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圍繞已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任務,在暗物質、量子力學完備性、空間物理、黑洞、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發現和突破。 這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開始申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8.shtm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白春禮調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海南探空部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調研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海南探空部/海南空間天氣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鎮富克村的海南探空部,白春禮一行首先來到海南空間天氣國家野外站園區,考察了電離層數字測高儀等重要空間環境監測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隨后來到探空火箭
看海新辦法-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俯瞰”海
從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科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曉龍、張子瑾等人提出通過衛星遙感手段測量海面氣壓的新方法,并在國際上首次開展全球海面氣壓遙感探測反演,對實現海面氣壓的遙感觀測具有突破性意義。近日,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雜志:海洋》。 當前,海洋氣壓觀測手段匱乏,主要通
“中國的航天與空間科學探索”科普報告會成功舉辦
2024年5月19日,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的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中國的航天與空間科學探索》的科普報告。?劉勇研究員圍繞中國為什么要開展航天工程、航天能給中國人帶來什么、中國的航天在國際上出于什么地位、中國航天與空間科學未
天宮一號三大空間科學實驗獲重要成果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發射升空至今,已在軌運行300多天,其間,天宮一號開展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環境探測、復合膠體晶體生長等三方面的科學實驗,并獲得大量珍貴實驗數據。昨天(8月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發布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廣泛應用于
中國項目首登國際空間站-中美空間科學合作破冰
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制的科學載荷被送往國際空間站,6月7日進行了第一組實驗。據悉,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志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據了解,北理工研制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
空間科學先導專項2013年度工作會在京召開
1月28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空間科學先導專項)2013年度工作會在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領導小組組長兼空間科學衛星工程總指揮陰和俊出席會議并講話。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總結2012年度工作,部署2013年度任務,扎實推進
王赤代表:加速構建空間科學國際合作新發展格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85.shtm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空間科學已成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的主流渠道和重要窗口,成為協力打造外層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選擇。 王赤 受訪者供圖“發起和牽頭
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在空間中心成立
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簡稱ISSI-BJ)7月16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機構由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聯合成立,將為我國空間科學領域開展國際化水平研究提供重要平臺,并將為我國空間科學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國空間科學發展提供重要窗口。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瑞士
“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課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9月21日,空間科學預先研究項目“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第三次課題研討會在空間中心召開。會議由課題負責人空間中心主任吳季主持,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大氣物理所、力學所、物理所、理論物理所、微生物所、中國科技大學和空間中心等單位的空間
中國空間站首批空間科學實驗合作項目完成初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第一批項目完成初選,18個項目建議書通過初選審查。 2018年5月,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對外發布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合作項目機會公告。截至2018
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開幕-“科技獎”揭曉
中新網太原8月26日電 (記者 范麗芳)8月26日,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山西省太原市開幕。本次會議以“建設空間科學強國,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主題。空間科學是以航天器為主要平臺,研究發生在日地空間、行星際空間,乃至整個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以及生命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是
中科院空間科學中心仿真室:讓科學設想立體化
對人們來說,“空間科學”似乎是一個“熟悉”又“神秘”的字眼。 說它“熟悉”,是因為隨著我國航天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空間系列任務——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對地觀測衛星、載人航天、空間站……正以更短周期出現在公眾視界中;說它“神秘”,是因為它就像一個新娘,只有在面對科學家的時候才現出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揭示金星磁鞘磁場三維形態特征
金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影響其大氣演化的重要因素。雖然金星沒有內稟磁場,但是太陽風與金星大氣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個感應磁層。感應磁層和磁鞘的磁場的三維形態關系著太陽風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過程,包括離子拾起過程、波粒相互作用、KH不穩定性的發生、磁張力加速粒子和磁場重聯的發生等。然而以往的
國家航天局:過去五年空間科學研究不斷深入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五年來,通過重大工程的實施,對空間科學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和帶動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歷史演化方面,通過對月球淺層結構的研究,對月球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在地質方面,取得了新的認知。前期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脈沖試驗的單粒子效應設計和應用
近期,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的國產宇航器件研制和航天型號器件應用遭遇的抗單粒子效應難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室利用自主研發的脈沖激光單粒子效應實驗裝置開展了評估試驗,為用戶單位的設計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發揮脈沖激光裝置掃描輻照、定點試驗和便于現場精細檢測
與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項目征集宣講會舉行
????? 7月10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辦的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首場宣講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鄧一兵等出席并致辭。宣講會由空間應用系統副總指揮、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王強主持。來自北京、廣州、杭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產品可靠性保證及檢驗員培訓
5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產品可靠性保證培訓、產品檢驗員培訓。培訓由人力資源處、產品保證處聯合組織,分別邀請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總質量師劉學明、北京衛星制造廠的總質量師路永平授課。該中心各部門有關人員共計100余人參加了培訓。 劉學明從航天產品保證、
31.5公斤!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返回并交付科學家
4月30日,中國空間站第六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七號飛船順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學實驗樣品涉及23項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蛋白質晶體、生命有機分子、種子等32種生命實驗樣品以及無容器材料、高溫材料和艙外暴露材料等18種材料樣品,總重量約31.5公斤。5月1日凌晨,生命
陰和俊出席空間科學先導專項2012年度工作會
3月27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空間科學先導專項)2012年度工作會在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領導小組組長陰和俊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上,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負責人兼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作了《空間
神十五乘組著陸-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返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213.shtm北京時間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時42分,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