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脈沖試驗的單粒子效應設計和應用
近期,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的國產宇航器件研制和航天型號器件應用遭遇的抗單粒子效應難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室利用自主研發的脈沖激光單粒子效應實驗裝置開展了評估試驗,為用戶單位的設計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發揮脈沖激光裝置掃描輻照、定點試驗和便于現場精細檢測電路響應的優勢,科研人員試驗確定了自研器件內部對單粒子效應敏感的單元的位置,驗證了部分單元加固設計的有效性,給出了器件內部不同單元單粒子效應敏感度的參考數據。該試驗結果對該器件后續有針對性的加固設計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科研人員測得了某航天型號用抗輻射薄弱器件的單粒子鎖定特性及對載荷電路的影響,試驗了不同阻值限流、調整工作電壓、不同位置限流等多種抗鎖定措施,最終形成了可靠的設計方案。實驗中,脈沖激光裝置成為了設計師測試器件和電路單粒子效應響應、調試電路應對單粒子效應的強有力工具。 實踐表明,脈沖激光單粒子效應實驗裝置及試驗已能夠有力......閱讀全文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脈沖試驗的單粒子效應設計和應用
近期,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的國產宇航器件研制和航天型號器件應用遭遇的抗單粒子效應難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室利用自主研發的脈沖激光單粒子效應實驗裝置開展了評估試驗,為用戶單位的設計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發揮脈沖激光裝置掃描輻照、定點試驗和便于現場精細檢測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堅守空間科學的國家使命
“空間科學衛星計劃”是中科院牽頭實施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第一批啟動的項目之一。負責該計劃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大路口,義不容辭地扛起了發展我國空間科學的大旗,成為在我國牽頭實施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機構。 空間中心懷柔新園區 從“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到國家重
空間科學中心航天器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設計技術取得進展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綜合性“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軟件包”,在航天器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設計技術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元器件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平臺”項目的支持下,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室基于ProE軟件自主發展了航天器內部輻射屏蔽三維分析技術,發展了高效率的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教師工作會議
會議現場 4月16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會議。會議由中心黨委副書記黃康平主持。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導師以及研究生輔導員等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安全工作管理的有關文件,并宣貫了相關的保障措施和辦法。圍繞文件精神,研究生部分析匯報了中心
17日直播|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定制專場活動
直播時間:2024年5月17日(周五)14:30-15: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34739869548649(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科學網微博科學網視頻號科學網B站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視頻號【科普講座】美麗的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青年論壇首場報告聚焦“火星500”
3月9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第四屆青年論壇首場報告會,特別邀請“火星-500”計劃中唯一的中國志愿者、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助理教員王躍作專題報告。報告會由中心黨委副書記黃康平主持,第三協作片片長、中科院網絡中心黨委書記陳浩以及協作三片各單位的青年朋友們參加了報告會
懷柔5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正式交付使用
5月2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位于北京懷柔科學城的懷柔50兆電子伏特(MeV)質子回旋加速器設備完成試運行,正式交付使用。該加速器主要用于開展空間輻射測試,將為空間輻射環境效應測試與分析、空間抗輻射防護設計與應用研究提供測試條件,支撐輻射環境探測及空間輻射環境應用,為我國航天器和
冷凍電鏡單粒子法及其應用
冷凍電鏡單粒子法使我們在分子水平對生命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核糖體是一個由多種結構相互作用形成的RNA蛋白質復合體,他的結構解析是對這種技術應用的最好說明。從7 0年代Frank開始對核糖體進行單顆粒分析以來 ,二十多年的努力使得大腸桿菌70S核糖體1.5nm分辨率的三維結構已經得到揭示。從這個三維結構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IEEE-Xplore數據庫平臺使用講座
? ? ? ? 9月18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圖書館舉辦2012年系列講座第三場:《如何加速您的科研創新進程——走進“IEEE”看全新IEEE Xplore數據庫平臺》。此次講座是為了配合中心IGARSS會議申辦成功以及IEEE主席來中心到訪舉辦。 講座主要圍繞著IEEE X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研究生畢業論文撰寫講座
4月13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圖書館舉辦2012年首場系列講座——《如何撰寫畢業論文——SCI數據庫輕松幫到您》,來自中心各部門共計近50人參加此次講座。 講座內容豐富,突出實際應用,主要圍繞著畢業生如何撰寫畢業論文展開。來自湯森路透公司的資深培訓師就如何檢索相關課題的核
白春禮調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海南探空部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調研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海南探空部/海南空間天氣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鎮富克村的海南探空部,白春禮一行首先來到海南空間天氣國家野外站園區,考察了電離層數字測高儀等重要空間環境監測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隨后來到探空火箭
看海新辦法-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俯瞰”海
從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科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曉龍、張子瑾等人提出通過衛星遙感手段測量海面氣壓的新方法,并在國際上首次開展全球海面氣壓遙感探測反演,對實現海面氣壓的遙感觀測具有突破性意義。近日,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雜志:海洋》。 當前,海洋氣壓觀測手段匱乏,主要通
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獲多項研究進展
近期,設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在拓撲狄拉克半金屬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成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物理評論X》(Physical Review X)等國際頂級刊物上相繼發表。 拓撲狄拉克半金屬是一種全新的拓撲量子材料,其體
脈沖追蹤標記的的方法和應用
中文名稱脈沖追蹤標記英文名稱pulse-chase labeling定 義使生物體(整體、細胞、細菌等)某成分能夠被標記(如放射性標記)的環境中短暫生存,然后轉入到非標記環境(如非放射性培養液)中,追蹤觀察被標記成分變化的實驗。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方法與技術(二級學科)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揭示金星磁鞘磁場三維形態特征
金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影響其大氣演化的重要因素。雖然金星沒有內稟磁場,但是太陽風與金星大氣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個感應磁層。感應磁層和磁鞘的磁場的三維形態關系著太陽風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過程,包括離子拾起過程、波粒相互作用、KH不穩定性的發生、磁張力加速粒子和磁場重聯的發生等。然而以往的
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磁場為什么這樣強
? 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科研人員正在繞制磁體。 ? “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已躋身國際領先的脈沖強磁場設施”——前不久,由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以及強磁場領域方向的21位權威專家組成的評估專家組,對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
磁光效應的概念和應用
克爾磁光效應的最重要應用就是觀察鐵磁材料中難以捉摸的磁疇。因不同磁疇區的磁化強度的不同取向使入射偏振光產生方向、大小不同的偏振面旋轉,再經過檢偏器后就出現了與磁疇相應的明暗不同的區域。利用現代技術,不但可進行靜態觀察,還可進行動態研究。這些都導致一些重要發現和關于磁疇、磁學參數的有效測量。
磁光效應的概念和應用
當左、右旋圓偏振光在置于磁場中的媒質內傳播而有不同的吸收系數時,入射的線偏振光傳播一段距離后會變為橢圓偏振光,這個效應叫法拉第橢圓度效應或磁圓二向色性效應,簡記為MCD。法拉第橢圓度和法拉第旋轉均由媒質的介電張量非對角組元的實部和虛部決定。
塞曼效應的概念和應用
塞曼效應是荷蘭物理學家塞曼在 1896 年發現的。他發現,發光體放在磁場中時,光譜線發生分裂的現象。是由于外磁場對電子的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作用,或使能級分裂才產生的。其中譜線分裂為2條(順磁場方向觀察)或3條(垂直于磁場方向觀察)的叫正常塞曼效應;3條以上的叫反常塞曼效應(見塞曼效應)。塞曼效應證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產品可靠性保證及檢驗員培訓
5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產品可靠性保證培訓、產品檢驗員培訓。培訓由人力資源處、產品保證處聯合組織,分別邀請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總質量師劉學明、北京衛星制造廠的總質量師路永平授課。該中心各部門有關人員共計100余人參加了培訓。 劉學明從航天產品保證、
什么是脈沖的啁啾效應?如何產生的?
脈沖展寬是光纖色散對系統性能的影響的最主要的表現。當傳輸距離超過光纖的色散長度時,脈沖展寬過大,這時,系統將產生嚴重的碼間干擾和誤碼。色散不僅使脈沖展寬,還使脈沖產生了相位調制。這種相位調制使脈沖的不同部位對中心頻率產生了不同的偏離量,具有不同的頻率,即脈沖的啁啾效應(Chirp)。
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11月20日,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夸父計劃及國際合作情況。會議由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于英杰主持。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致歡迎辭,并對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整體概況進行了介紹;副主任王赤介紹了夸父計劃的背景與進展;夸父計劃首席科學家劉維
航天元器件抗輻射能力選擇
隨著空間技術、航天戰略武器及微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元器件被航天產品所采用。其中半導體器件(包括:半導體分立器件、集成電路等)大多數是輻射敏感器件,輻射環境對這些器件的性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使其失效。針對各種輻射效應,在器件的材料、電路設計、結構設計、工藝制造及封裝等各個環節采取
克爾磁光效應的概念和應用
線偏振光入射到磁化媒質表面反射出去時,偏振面發生旋轉的現象。也叫克爾磁光效應或克爾磁光旋轉。這是繼法拉第效應發現后,英國科學家J.克爾于1876年發現的第二個重要的磁光效應。按磁化強度和入射面的相對取向,克爾磁光效應包括三種情況:極向克爾效應, 即磁化強度 M 與介質表面垂直時的克爾效應;橫向克爾效
光磁效應的概念和應用
光照射物質后,物質磁性(如磁化率、磁晶各向異性、磁滯回線等)發生變化的現象。早在1931年就有光照引起磁化率變化的報道,但直到1967年R.W.蒂爾等人在摻硅的釔鐵石榴石?(YIG)中發現紅外光照射引起磁晶各向異性變化之后才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效應多與非三價離子的代換有關,這種代換使亞鐵磁材料中出現
遨游太空的五星紅旗在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接續傳遞
6月17日上午,由全國少工委聯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宣傳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紅領巾愛祖國——我心中的五星紅旗”國旗傳遞活動地面傳遞第6站,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代表與中關村第一小學懷柔校區少先隊員代表共同參加了升旗儀式。 這面遨游太空的五星紅旗,4
遨游太空的五星紅旗在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接續傳遞
6月17日上午,由全國少工委聯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宣傳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紅領巾愛祖國——我心中的五星紅旗”國旗傳遞活動地面傳遞第6站,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代表與中關村第一小學懷柔校區少先隊員代表共同參加了升旗儀式。這面遨游太空的五星紅旗,4月25日
粒子轟擊細胞法的定義和應用
在1987年,Vlein首先報道了應用此技術將TMV(煙草花葉病毒)RNA吸附到鎢粒表面,轟擊洋蔥表皮細胞,經檢測發現病毒RNA能進行復制,并以同樣技術將CAT(Chloraphericol acetyltransferase氯霉素乙酰轉移酶基因)基因導入洋蔥表皮細胞。該技術已在煙草、水稻、小麥、黑
冷凍電鏡單粒子法
?三維冷凍電子顯微術已經在確定結構組成和大分子復合物的結構層次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單粒子冷凍電鏡技術是獲得三位重構圖像的重要的方法。單粒子法就是對分離純化的顆粒狀分子進行結構分析。既可以對有二十面對稱結構的病毒或螺旋對稱結構進行分析,也可以對象核糖體等大的可溶性復合物進行結構分析,還可以對溶解狀態的
單柱式電子拉力試驗機的應用和功能參數
主要適用范圍及功能:??? 電子拉力試驗機該系列試驗機為單絲杠主機,具有精度高,機械慣性小,調整范圍寬,結構緊湊,使用操作方便,性能穩定等優點.該系列產品滿足GB1040,GB13022,GB17200,GB16491等要求。該機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等原料和制品的生產和科研中,電子拉力試驗機適合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