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發話:論文不再是評職稱的“硬杠杠”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探索以專利成果、工作總結、病歷等成果形式替代。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對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 《意見》要求,力爭3年內完成衛生、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在職稱與職業資格密切相關的職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初級、中級職稱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專業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 《意見》明確,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病歷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 《意見》規定,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民辦機構......閱讀全文
重磅!中央下文件不以論文評醫生職稱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通知指出,《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確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
廣東9月起沒有論文也可評職稱 打破唯論文緊箍
自9月1日起,廣東省實施新的職稱評審辦法,改變了職稱評審中“唯論文”的傾向,在應用型科技人才職稱評定上實現了新突破。 職稱評審“唯論文” 技術人才很無奈 職稱是科技人才評價的重要途徑,對科技人才成長具有導向作用。以往職稱評審多著眼于科研項目和論文發表,這種評價標準適用于基礎研究,對
教育部清理“五唯”:論文帽子職稱學歷獎項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教技廳函〔2018〕110號 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科技部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科院 工程院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
掛名專著、代發論文 青年教師評職稱有“套路”
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師)評職稱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評職稱難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 為更快翻到山那邊以升職加薪,有人不惜鋌而走險抄起了小道,花錢掛名專著、代發論文等,滋生出種種亂象。這其中究竟有何貓兒膩?折射出哪些評職稱中的痛點?又該如何對癥下藥
實驗技術人才評職稱將不作硬性論文要求
9月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媒體透露,《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實驗技術人才今后評職稱將不作論文、專利數量的硬性要求。 據了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11月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之后,職稱系列改革陸續開始。至此,2
青海打破職稱聘任終身制 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條件
本報西寧6月14日電 (記者王錦濤)日前,青海省出臺《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青海將建立職稱聘任退出機制,打破職稱聘任終身制;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考試不作硬性要求,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
湖北職稱評審棄唯論文論 試轉重科研輕教學局面
職稱評審制度被詬病由來已久,評審黑幕、論文垃圾、學術泡沫,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和職稱評審制度有關系。書教得再好,只要沒有論文,大學老師也難評副教授、教授;手術做得好的醫生不一定職稱高,職稱高的醫生手術未必做得好,醫生們自己都說,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醫師。這些怪現象的背后,也是職稱評定規則的不合理。
技術大牛年近60仍是副教授 不靠發論文評個職稱有多難?
南方某高校教授李金新是校內公認的技術大牛。他設計的智能小廚房外形像一個小冰箱,只需要輕松掃碼就能拿到熱乎乎的飯菜。然而,年近60歲的李金新,職稱仍是副教授。 近年來,多個部委聯合開展破“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單位表示,破“四唯”
職稱論文制度終獲改革,“代表作”制度步入歷史舞臺
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制度終于迎來了大改革。昨日(2017年6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重點改革"唯論文唯資歷 唯學歷"論,讓專業技術人才獲得更科學的評價和肯定。 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此次印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最具突破性的改
中辦國辦發話:論文不再是評職稱的“硬杠杠”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探索以專利成果、工作總結、病歷等成果形式替代。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對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