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征集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重大項目要把握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進一步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一、重大項目定位 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 重大項目資助強度一般不超過2000萬元。 二、立項建議書主要內容 1.建議重大項目的立項依據,特別是需要重大項目資助的必要性(經過重大項目的支持,有望在解決核心科學問題方面取得突破); 2. 項目的科學目標、核心科學問題、擬開展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建議研究方案(科學目標明確集中,所凝練的核心科學問題具有基礎性和前沿性,學科交叉性......閱讀全文
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開始征集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重大項目要把握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進一步提升源頭創
基金委征集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關于征集2016年度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的通告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重大項目要把握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
基金委征集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重大項目要把握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進一步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征集通告發布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一、重大項目定位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
2021年度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征集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 一、相關背景 (一)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文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自2018年以來,形成了基于科學問題四類屬性的新
關于征集2014年度地球科學領域重大項目立項建議的通告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建議。 重大項目要把握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進一步提升源頭創新能力。一
事關地球科學部!基金委征集這一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 一、重大項目定位 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
地球科學要“上天”了?!
“幾十年前的青藏高原科考,靠的是科學家手腳并用地爬;現在科學家帶無人機過去;未來,人可能都不用去,就能開展科考工作。”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建成所描述的這番情景聽起來很“科幻”,但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或將成為現實。 11月14日,第一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
美國新財年地球科學預算分析
在美國政府建議的2011財年經費預算計劃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政府機構主要有美國能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對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報告中上述4個部門涉及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預算增減情況進行了分析。 在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中,
資助近8億!國自然公布“十三五”第五批重大項目指南
8月1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發布“十三五”第五批8個科學部63個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 通告指出,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
我國成功發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5日10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廣目地球科學衛星(又稱“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95次飛行。
歐洲地球科學任務選定森林測量衛星
“生物量”探測器 這看起來合乎情理,歐洲下一步的地球觀測科學任務將獲得批準,從而建造一個名為“生物量”的探測器,該探測器將能夠在前所未有的范圍和準確度上測量地球森林的碳含量。“生物量”是歐洲空間局(ESA)地球科學咨詢委員會的3個候選任務之一,該委員會曾于上個月在奧地利格拉茨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
激光粒度儀游刃地球科學研究
? ? 愛爾蘭Trinity College Dublin自然科學學院使用馬爾文儀器公司的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儀進行地球科學研究.由于其強大的多功能特性,Mastersizer 2000型粒度分析儀已經成為了多個研究小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涉及的項目從海底沉積物的粒子篩選到
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在武漢成立
為加強地球科學領域世界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IUCES)11月6日在武漢成立,首批成員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德國等7個國家的11所大學。 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將致力于長期、持續、穩定的合作,著力構建5個方面的合作機制,建立地球科學教育發展國際
《自然—地球科學》:月球水大多來自彗星
? 美國的一項新研究認為,月球上的大部分水來自彗星。在月球形成初期,彗星曾撞擊月球表面并為其“送水”。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一個干燥無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國航天局的“半人馬座”火箭、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相繼撞擊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
激光粒度儀應用于地球科學研究
? ?愛爾蘭TrinityCollegeDublin自然科學學院使用馬爾文儀器公司的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儀進行地球科學研究。由于其強大的多功能特性,Mastersizer2000型粒度分析儀已經成為了多個研究小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涉及的項目從海底沉積物的粒子篩選到暴雨排水的研
國內唯一計算地球科學獎頒發
第三屆“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基金”頒獎典禮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陳仁升、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的鮑穎、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張鳳、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的黃小猛等獲“青年人才獎”。 據悉,這是國內計算地球科學領域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才
中微子實驗將有助解決地球科學難題
“江門中微子實驗獲得的數據將精確地反映地球內部鈾和釷的含量及它們的比例,有助于地學家進一步研究地球演化模型。”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在22日—23日召開的“華南大陸邊緣地球科學—中微子科學交叉國際研討會”上如是說。 來自國內外的60多位地學專家和研究生齊聚高能所,與粒子物理學家一起探討這個
近期匯總|國家基金委最新公布8個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日前,2021年度國自然已經進入了會評季,各學部紛紛公布各類項目的評審專家名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化學科學部、生命科學部、地球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管理科學部以及交叉科學部公布6批項目評審專家名單。本文匯總了8大項目的評審專家名單,詳細信息如下:2022年度生命科學部重大項目會議
遙感地球所數字地球科學平臺成果通過鑒定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負責完成的“數字地球科學平臺”成果在北京通過了中科院組織的院級科技成果鑒定。中科院院士徐冠華任鑒定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孫樞、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任副主任。 該成果面向國際數字地球科學前沿以及國家對空間信息的重大需求,突破了平臺構建、空間數據獲取、多元
中美舉行太空和地球科學工作組會談
中美兩國航天部門12月2日和3日在華盛頓舉行了太空和地球科學工作組會談。 中方代表團九名成員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羅格率領,美方代表團14名成員由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助理局長奧布萊恩領銜。 NASA發言人布勞庫斯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會談完全結束之前不能透露議題,但他透露,中方代表團將參觀
馬爾文激光粒度儀游刃地球科學研究
愛爾蘭Trinity College Dublin自然科學學院正在使用馬爾文儀器公司的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儀進行地球科學研究.由于其強大的多功能特性,Mastersizer 2000型粒度分析儀已經成為了多個研究小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涉及的項目從海底沉積物的粒子篩選到暴
2011年國際中國地球科學促進會年會召開
7月8日上午,由國際中國地球科學促進會(IPACES)、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地球深部物質與流體作用地球化學研究室,共同組織召開的“2011年國際中國地球科學促進會年會”在貴州飯店開幕。來自美國
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公布一評審組名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31.shtm
2012年度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獎揭曉
1月12日,2012年度“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開存、清華大學副教授王聿絢、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任宏利、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李立娟、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張懷等5位學者獲獎。 此次評選采取專家推薦的方式,共收到23份推薦材料。評審專
路甬祥院士:地球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穩定“走出去”
“除了極地研究,我國地球科學研究基本都在國土范圍內打轉,‘走出去’不夠。”在6月12日舉行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會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第129場報告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院院士路甬祥說,地球是整體,地球科學研究也具有全球性、交叉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點。因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Albert-Galy博士訪問青藏所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高級講師Albert Galy博士于10月11日至29日訪問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訪問期間,Albert Galy博士作了關于從全球和區域角度定量考察青藏高原構造-風化-氣候相互關系和變化的系列報告,從元素地球化學和Sr、Os、Mg和Ca等常規和非常規穩定同位素
納米離子探針分析技術及其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
現代微束分析技術的進步,一方面,顯著提高了分析精度,它甚至可以達到采用化學法分離和純化處理后的測量精度; 另一方面,顯著提升了空間分辨能力,其分析束斑的大小從微米級進入亞微米或納米級. 在離子探針方面,最新型號Cameca IMS- 1280HR以高分析精度為特色,而Cameca NanoSIMS
安徽新能源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記者10月9日從省能源局獲悉,在利好政策的疊加效應下,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初具規模,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截至8月,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26萬千瓦,累計裝機426萬千瓦,同比增長14%,占全省裝機規模的比重達10%;發電量5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5.3%。新能源
瑞典頒布“2018年地球科學獎”克勞福德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克勞福德獎(Crafoord Prize)委員會近日公布獲得瑞典“2018年地球科學獎”克勞福德獎的名單,美國科學家Manuke Syukuro和Susan Solomon因在氣候研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幫助人類在應對當代最大的全球性挑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認識而獲獎。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