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專家: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是治理霧霾的必由之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談到當下公眾關注度最高的話題,霧霾治理絕對是其中之一。關于霧霾治理,下面介紹的這位科學家有很大發言權。 丁仲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作為長期研究環境變化的專家,在他眼中,霧霾治理、氣候協定、能源結構,三者有怎樣的關聯?什么才是治理霧霾的根本途徑? 2010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后不久,丁仲禮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當時碳排放協定對于發展中國家毫無公平可言,注定要失敗。雖然時間已過去整整七年,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引起一輪重溫,不少網友對丁院士的直言不諱表示欽佩。當時他對記者這樣說,“27個發達國家,切走的是44%,11億人口。余下的人55億,分56%的蛋糕,你說公平不公平?” 去年底《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大選進入關鍵時刻。當時還是競選人的特朗普在選舉過程中對協定表示頗多質疑。雖然競選成功后,特朗普本人表態轉向緩和,但依然讓外界為這個來之不易......閱讀全文
治理空氣污染先除“思想霧霾”
近期,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的霧霾天氣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焦點,“PM2.5”、“霧霾”、“爆表”、“北京咳”等詞匯成為網絡與現實話語中的常見關鍵詞。 隨著兩會的開幕,如何治理霧霾逐漸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問題,甚至有政協委員在會前預測與霧霾相關的大型污染防治可能成為全國政協的一
評論:治理霧霾須克服“運動式思維”
這半年以來持續、高發、頻發、連片且越來越嚴重的霧霾,使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成為公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連日漫天的霧霾,讓中國社會自上而下感受到了一種無力的焦慮和無解的迷茫,不知道怎么去消除。這種“霧鎖霾困”之下的無力感使上上下下痛定思痛,高層重視、公眾呼吁和隨時可能再來的霧霾的倒逼下,各級政府開始采
固廢減排-為治理霧霾盡力
作為全球鋼鐵第一大國,我國每年生鐵產量達8億噸以上,占全球總產量約60%。如此龐大的鋼鐵工業每年都生產大量固體廢棄物,尤其是高爐冶煉過程中每年產生的近千萬噸高爐煙塵(又稱瓦斯灰/布袋灰),含有鋅、氯等多重雜質,成分復雜,處理困難,對高爐危害大,對環境保護形成嚴重威脅,并持續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霧霾倒逼能源結構調整-核電建設步伐有望加快
自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以來,此前一路疾行國內核電業發展受挫,出于確保核安全的考慮,國務院2012年做出“‘十二五’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的決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證報記者輾轉多個政協組和人大代表團,盡管仍有一些爭議和疑慮,但代表委員們呼吁內陸核電重啟的呼聲卻很高。
中國能源結構變革艱難開端:大秦線退煤治霧霾
退煤大秦線 步量中國能源結構變革大局的艱難開端 煤炭,被譽為“工業的糧食”、“神奇的烏金”。它撐起了中國能源供應體系的半壁江山,卻也釀成了大氣污染的一杯苦酒。 面對日益嚴重的霧霾,煤炭究竟何去何從?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又該如何改變?帶著這些問題,上證報記者歷時數月,沿著大秦線,踏
上海市人大代表熱議霧霾治理-期待從源頭上遏制霧霾
上海兩會開幕,申城不見明凈的天空,霧霾預防和治理成為熱點。1月19日,上海市市長楊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4年要“加大大氣環境特別是 PM2.5的治理力度,全面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完成燃煤電廠高效除塵改造和脫硝工作,加快燃煤鍋爐和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淘汰7萬輛黃標車,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
霧霾頻發新能源公交亟待提速
7月2日,籠罩在北京上空近一周的霧霾終于散去。在空氣污染導致霧霾頻發的背景下,來自全國公共汽車領域的專家日前在株洲表示,隨著霧霾天氣對汽車尾氣排放的要求提高,中國發展新能源公交的緊迫性再度凸顯,而現有市場和技術基礎決定了我國新能源公交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業內人士建議,通過財政加大補貼力度、研發獨
霧霾重重,新能源汽車能否借得“東風”
近日,工信部表示已同住建部達成一致,今后所有新建小區和樓宇,都要把充電電源建設和水電氣建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否則樓盤不能通過驗收并銷售。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政府治霾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利好消息不斷,破解充電難題 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
北京霧霾治理艱難前行-執行最嚴標準
最嚴標準最高規格 7月10日,在北京市四大燃煤電廠之一的京能熱電廠,石景山環保局局長李元員帶著安全帽,正陪同北京市環保局、監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發改委等部門的同志,檢查企業減排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用她的話說,石景山這幾個燃煤電廠,她來過無數次。一個小時前,她剛在區政府大樓里匯
京津冀霧霾治理再添監測系統
日前,在“大氣環境智慧監測與防治”階段性成果展示研討會上,河北省保定中康韋爾環境研究所展示了自主研發的大氣環境智慧監測與防治系統。據了解,該系統以“環境云中心”為依托,包括大環境監測、微環境治理、京津冀協同創新平臺3部分。其中,大環境監測通過空氣質量監測中心與智能監測設備實現對企業偷
電從西、北來:霧霾治理倚重特高壓
5月15日,在全國政協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有與會委員認為,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能源供需區域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環境容量對發展煤電的限制,實行大規模“西電東送”和“北電南送”需要加快輸電通道建設,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跨區域輸電技術。 記者從座談會上了解到,預計到2020年,全國發電
要讓人們看到治理霧霾的切實行動
入秋以來,空氣質量又到了尤其不容樂觀的時候。對很多人來說,關注當天的空氣質量指數就和看天氣預報一樣,甚至比知曉陰晴雨雪溫度高低更重要。看著手機上實時更新的空氣污染指數,隨著數值的飆升和頻頻“爆表”,足以讓城市居民心驚肉跳。即使沒有參考數據,抬頭望一眼天空,灰蒙蒙的顏色已經說明了一切。 奇怪
太原開展油氣污染治理-減輕霧霾凈化空氣
從9月5日起,山西省太原市對全市各儲油庫、加油站和油罐車實施油氣排放污染治理,并明確各責任單位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油氣污染治理任務,使油氣污染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隨著太原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以及燃油消耗的迅速增加,加油站、油庫、油罐車排放的油氣污染物已成為影響市區環
天津實施“雙限”治理擁堵霧霾引爭議
又有一個城市加入了“限購 限號”的隊伍。隨著天津市于12月16日正式發布限購措施,四個直轄市中,已經有三個實施了該措施。 然而,“雙限”到底能否解決城市擁堵以及霧霾天氣,卻受到了業內普遍的質疑。解決擁堵問題,機動車數量之外,道路規劃問題還是關鍵。”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在接受
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
今年以來,霧霾問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各地也在紛紛采取措施,防治霧霾污染。這些措施能否奏效?治理霧霾能不能給出一個明確時間表?不少人提出種種疑問。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理污染需要制訂行之有效的措施,這需要一個過程;措施能夠順利實施,也需要一個過程;措施產生成效,由量變積累到
科學治理霧霾:需處理好多重關系
近年來頻發、持續的重度霧霾,不斷加重公眾對環保問題的擔憂。針對這一情況,中科院相關機構和相關專家研究指出,現階段,我國霧霾治理亟須進入更為科學的新階段,需要重視并處理好多個方面的關系。 以治理倒逼產業升級科學向公眾進行普及 2011年底以來,PM2.5污染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每次
非電工業成霧霾治理短板-大氣治理有望迎來風口
記者獲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經印發實施,方案將加大工業大氣污染整治作為七大任務之一。提出鋼鐵、燃煤鍋爐等實施特別排放限值,率先完成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 非電工業治理一直是霧霾治理的一塊短板。隨著政策對非電工業大氣污染排放的重視度提升,在電力
霧霾下的城市規劃和能源轉型
十年前的夏天,全國人民都在報怨一件事:拉閘限電,特別是沿海地區、華東地區,連五星級賓館都需要限電,甚至連生產發電設備的企業也被列入了限電生產的名單,可見當時人們對電的渴望。 “十年后的今天,這頁歷史永遠翻過去了,但還沒等我們從這種成就感中清醒過來,國民對藍天白云、清新空氣的渴望和期盼又成了新
霧霾治理:每個人都應是參與者
4月15日,由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京津冀霧霾治理一體化”系列學術講座第一講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此次講座的主題為“北京pm2.5及其治理解析——基于尾氣圍城、社會行為的視角”。主講人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研究員、《霾城——北京PM2.5解析》作者樊良樹副教授表
治理霧霾將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
9月7日,醫學期刊《循環》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如果2017年至2030年,空氣細顆粒物(PM2.5)全國城市年均值從每立方米61微克下降到55微克(相當于奧運會時期北京市PM2.5的水平),我國35歲至84歲城市居民能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67.6萬人;如果P
地熱能有望成為霧霾治理新配方
人類社會追求的兩大主題,一個是健康,一個是能源。當健康和能源這兩個主題發生沖突時,比如霧霾當道的眼下,我們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答案是地熱。地球不僅是個熱庫,同時還不斷地生熱,地球的熱量是可持續的。其實,入地不用太深,我們就可以享有豐富的地熱能源。 地熱資源是來自地球內心的奉獻,地心溫度可以
霧霾治理,百姓等不起30年
前不久,有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氣污染治理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也就是說2030年的北京霧霾治理的目標時間節點也許要延遲,未來的紅色預警將成為應對霧霾天氣的常態,也意味著“重污染”和“停課”將成為百姓的家常便飯。難以想象,一個人呱呱墜地的嬰兒到三十而立的青年整個過程都要自強不“吸”;
霧霾治理:發展太陽能經濟是出路
最近,全國大范圍持續出現的霧霾讓人們憂心忡忡。時值兩會召開,霧霾“幸運”榮登兩會代表最關注的話題榜首。霧霾治理刻不容緩。 針對霧霾,專家紛紛呼吁市民少開車、嚴控汽車增量、提高汽車排放和燃油標準等……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華中科技大學長江學者劉文關注霧霾已經
唐山市今冬推進“清潔供暖”治理霧霾污染
隨著華北地區供暖日期的臨近,唐山正在大力改進傳統供暖方式,實施“無污染供暖”等多項措施,力求今年冬天全市區域大氣環境有明顯好轉。 近年來,我國京津冀地區不時被霧霾籠罩。唐山作為河北的鋼鐵重鎮,鋼鐵、焦化、水泥、電力等重化工業占全市工業總量的96%以上,由此造成的大氣污染相當嚴重。尤其進入供暖期
國務院:我國將投1.75萬億元治理霧霾
國務院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科學論證及評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00億元,將通過五個渠道籌集。解決資金需求的五個渠道為:按“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由企業承擔;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通過價格杠桿疏導部分治理成本;以地方政府加大民生
英國專家:治理霧霾與減排溫室氣體可“雙贏”
英國氣候科學專家、前英國科學博物館館長克里斯·拉普利10月14日在北京表示,針對10月以來北京等城市陸續重現的霧霾污染問題,中國官方機構不妨汲取英國倫敦空氣污染治理經驗。從長期來看,治理霧霾可與減排溫室氣體實現“雙贏”。 拉普利援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日前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
英國專家:治理霧霾與減排溫室氣體可“雙贏”
英國氣候科學專家、前英國科學博物館館長克里斯·拉普利10月14日在北京表示,針對10月以來北京等城市陸續重現的霧霾污染問題,中國官方機構不妨汲取英國倫敦空氣污染治理經驗。從長期來看,治理霧霾可與減排溫室氣體實現“雙贏”。 拉普利援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日前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
分步推進城市公交電動化-助力霧霾治理
“建議從2015年開始,在城市公交車更新周期內,分期分批將新增和原有需更換的公交車全部換為純電動公交車,到2022年底城市公交車實現全面電動化。”全國人大代表王志學去年關心的就是霧霾治理問題,今年,他又帶著對環保的關切而來。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王志學從交通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分步推進城市公
霧霾天氣引反思-掃描國外空氣污染治理辦法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期橫掃大江南北的霧霾天氣令人震驚,世界衛生組織認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北京最近幾天PM2.5竟然突破900,不少人調侃――這天氣就像被放了毒氣彈。一些“PM2.5口罩”應運而生,曾經擁擠的車流也在下班后顯得比往日暢通。國外媒體形
霧霾治理持久戰:污染規模和復雜程度少有
25日,北京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為3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霾橙色預警繼續拉響。 中央氣象臺也發布今年首個霾橙色預警。截至25日10時,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有58個城市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23個城市為嚴重污染。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大范圍、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