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1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員王國雄訪問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國雄此次交流與考察是《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執行協議》所設立的科研交流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該協議是2006年溫家寶總理訪澳期間由科技部和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共同簽署的。交流項目內容包括每年中澳雙方從不同領域分別選派8名青年學者赴對方交流。王國雄研究員是2011年澳大利亞選派的能源環境領域的青年學者,他將在國內5家科研、高校及企業進行為期2周的交流與考察。 20日上午,王國雄研究員作了題為Develop Clean Coal Energy Technologys through H2 Production & CBM Recovery的報告。報告重點介紹了昆士蘭大學在膜分離技術、納米級CO2吸附劑和有關煤層氣開采相關基礎研究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學術報告會,會后還就......閱讀全文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近日,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裝置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實現穩定運行,即在前期試運行和系統優化的基礎上,6月21日該裝置啟動全系統運行并于7月10日實現滿負荷生產,8月2日完成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現場標定。截止到發稿之日,該裝置已穩定運行1000小時以上,日產低H2/CO摩爾比
2009年3月12日《自然》上發表了鈉在高壓條件下可轉化為透明絕緣體的研究成果,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馬琰銘研究小組與國外合作者實驗發現,在約200GPa壓力條件下,Na可以轉化成為一種光學透明狀態。實驗和計算結果顯示這種新構象是一種寬帶隙絕緣體,具有六配位的高度壓縮的雙六角密堆晶體
近年來,分布式供能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組織承擔了國家分布式能源“973”項目,在能的綜合梯級利用理論、微小型動力、余熱利用和系統集成方法及驗證方面取得諸多成果,驗收成績在能源領域同期項目中名列前茅。 針對槽式太陽能集熱技術年均集熱效率低,管路復雜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與可再
步入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實驗樓e棟的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靜謐的走廊里彌漫著一股化學試劑氣味。二氧化碳分子活化及催化轉化,正是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化學學院院長呂小兵所在團隊目前研究的主攻方向。 喜歡這個美麗的城市 3樓的一端盡頭,是呂小兵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個電腦,一
隨著霧霾天氣發生頻率增多,對霧霾的成因也出現多種解讀,有代表性觀點指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霧霾的主因之一。據英國石油公司2013年 6月統計,2012年,中國煤炭產量為18250億立方米,占世界煤 炭 產 量38453億 立 方 米 的47.5%,煤炭消費量為18733億立 方 米 ,
近日,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裝置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實現穩定運行。目前該裝置已穩定運行1000小時以上。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氣技術源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荷蘭殼牌石油工業公司聯合啟動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點
9月2日,是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投標受理第2天,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明昌,與他的團隊選擇的“標段”是“設施食用菌高效碳循環研究與示范”。 這是本次重大招標項目中的七個大項之一富碳農業的一個分項目,另外兩個分項目是設施蔬菜高效固碳和微藻燃油關鍵技術研究示范。山西把發展富碳農
關于印發綠色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2〕2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國家“十二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與廈門大學王野教授、程俊教授等合作在甲醇C-C鍵偶聯直接制乙二醇的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甲醇經可控的C-C偶聯反應制備C2或多個碳原子的化合物是化學領域極具吸引力和挑戰性
煤基計量檢測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日前在并成立,學術委員會主任特聘中科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研究員王巍擔任。 據悉,該學術委員會是受煤基計量檢測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委托的學術指導機構,由來自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15位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能是指導實驗室確立學科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組織開展2015年批準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的通知國科基函〔2020〕21號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國家和行業標準,聚集和培養優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技術進步。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批準建設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審工作已經完成。現將擬新建立項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進行公示(詳見附件)。 公示期自8月21日至8月28日。期間,如對公示信息存在異議,應當以書面方式向我司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超出期限的異議不予受理。 聯系方式: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研基地處,北京海淀區復興路
據中國工程院網站消息,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進行了院領導班子的換屆選舉工作。經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選舉,李曉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長,陳左寧、鐘志華、鄧秀新、何華武、王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李曉紅同志簡歷 李曉紅,1959年6月生,礦山安全技術專家。重慶人,
2020年科技廳共收到各單位或專家提名的河南省科學技術獎項目705項,經形式審查,671項提名項目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 現將受理的671項省科技獎候選項目(含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獎種、提名單位或提名專家等)公示如下:序號項目名稱提名獎種完成人完成單位提名單位或專家1提高
引言 二氧化碳催化氫化直接轉化為甲醇,是控制大氣中持續不斷增長的二氧化碳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可實現碳的資源化利用,對未來碳基資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的反應中,甲醇選擇性和二氧化碳轉化率具有“蹺蹺板”效應。如何有效平衡兩者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成果展示 近日,大連理
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形成共識,并達成了二氧化碳減排的約束性政府間協議。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前后碳排放達到峰值,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0%。然而,中國科學院專家研究分析認為,2050年目標難以單純依靠現有技術的累積性
2015年3月18日,依托中國華能集團建設的清能院“煤基清潔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科技部任家榮副調研員、楊曉秋副處長,鄭楚光教授等專家,集團公司蔣敏華總經理助理,科環部趙毅主任等參加了驗收,清能院許世森院長作了實驗室建設總結匯報。 煤基清潔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
鈷/氧化鈷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CO2為液體燃料01 1、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將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電還原為碳氫燃料,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關鍵瓶頸問題是將二氧化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人物檔案】劉中民,1964年9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發中心主任,201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多年來,劉中民先后培養博
煤炭,堪稱中國能源的“命門”。我國煤炭儲量雖然豐富,但煤化程度較低的低階煤卻占了幾乎半壁江山。近年來,隨著能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的不斷升級,如何把煤炭“吃干榨凈”,成為中國煤炭科技人員最緊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就是中國煤炭科技大軍中的一支中堅力量。專注燒煤三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利用清潔電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化學品和燃
2018年3月17日至18日,為聚焦國內外學術前沿,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討論和交流,同時也為北京大學“青年千人”計劃儲備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由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北京大學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舉行。該論壇是一個面向全世界
燃煤電站的CO2減排是煤炭清潔、低碳、高效利用的重要課題之一。傳統的燃煤電站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鏈式方式,即從煤燃燒后的尾氣中捕集CO2。采用煤直接燃燒的方式,煤的燃燒溫度可達1800℃以上,因為受限于透平材料,可利用的蒸汽循環的溫度不高于700℃,燃料與可利用的蒸汽之間存在巨大的品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