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與氧氣息息相關,特別是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外界環境,一直為國際地質學界所聚焦。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4月10日公布一項最新發現:在寒武紀大爆發主幕期間,中國華南地區未發現大規模氧化事件,即大氣中含氧量并未發現明顯增加。 長期以來,地質學家對地球大氣—海洋系統從地球誕生之初的缺氧環境以怎樣的型式、在什么時間節點逐漸演進到接近于現代的富氧狀態,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并且這被認為是地球早期生命研究中最核心的環境因素之一。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向雷博士、張華博士等中國科學家聯合加拿大科研人員,通過對浙江省西部一口科學勘探井的鉆芯樣品進行系統分析,所獲得的數據顯示:從埃迪卡拉紀藍田組(距今約5.5億年)到寒武紀第四階荷塘組(距今約5.1億年),自始至終都處于缺氧環境,未出現任何氧化水體。 向雷介紹,地球在大約46億年前形成的時候并不含有氧氣,因此也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經過古元古代(約23億年前)和......閱讀全文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重組蛋白是研究生物學過程的重要工具。需要使用表達系統來對其進行制備。合適表達系統的選擇取決于重組蛋白的特性、重組蛋白的預期應用以及該系統能否生產足夠量的蛋白質。作者: 伯吉斯等,主譯:陳薇,本實驗來自「蛋白質純化指南」實驗步驟一、引言選 擇 合 適 醜 組 蛋 白 表 達 方 法 對 于 能 否 及
實驗步驟 一、引言 選 擇 合 適 醜 組 蛋 白 表 達 方 法 對 于 能 否 及 時 獲 取 所 需 數 量 和 質 量 的 重z組蛋白非常關鍵。選 擇 了 錯 誤 的表達宿主可 能 導 致 蛋 白 質錯 誤 折 疊 或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鈷/氧化鈷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CO2為液體燃料01 1、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將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電還原為碳氫燃料,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關鍵瓶頸問題是將二氧化
關于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6〕5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12月1日,《節水治污水生態修復先進適用技術指導目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成果匯編》、《煤炭綠色開采與安全環保技術成果目錄》等三項科技成果目錄在京發布,為供需雙方搭建有效對接的橋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這三項科技成果目錄的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研發成果,也包括面向
有消息稱,石墨烯入選“十三五”新材料規劃已基本落定,預計今年將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爆發元年。然而,就在石墨烯步入產業化的關鍵階段,卻面臨著成本高昂、工業化難放大等多重挑戰。生物基石墨烯為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原料來源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夢幻材料”石墨烯因具備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導電性強等優勢,
石墨烯是21世紀最受期待的“神奇材料”,一經問世便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而真正把它帶入人們視野的是一則有關“超級電池”的消息。充電時間不到8分鐘,續航能力高達1000公里,如果這款由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提供電力的電動汽車實現量產,對傳統汽車行業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石墨烯的“神奇”并不局限于新型
中信國健銷售規模漸顯優勢,國內醫保放量、海外市場拓展,業績插上雙翅飛翔。公司目前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學術營銷團隊,覆蓋范圍已經從一線城市逐步拓展到二線城市,益賽普2005年投入市場后第一年即實現了500多萬的銷售, 2007-201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2%。2010年益賽普除上海市醫保之外新進西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7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質譜分析分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會邀請了復旦大學教授楊芃原、俄羅斯科學院院士Evgeny Nikolaev、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蔡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修訂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以下簡稱指南),并印發。指南在儀器儀表類中對色譜類分析儀器的關鍵制造技術、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DCS/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等做出了技術內容指南,如
2019年4月10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張冰研究團隊等人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 magnetar-powered X-ray transient as the aftermath of a binary neutron-star merger的文章。 于此同時,iNature還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1、前言 袋式除塵行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行業,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時代背景下,特殊排放和超低排放已常態化,這給袋式除塵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產濾料已占國內濾料市場份額的 90%,相關從業人員達 15 萬人以上,合計營業收入超過 70 億
第一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1979年在桂林舉辦,今年適逢光譜會議四十年。回顧四十年來我國光譜事業的發展歷程,凝聚著老一輩科學家的開創、堅持和奉獻精神。日前,分析測試百科網來到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采訪到在現代催化研究和分子光譜領域的著名學者辛勤研究員。通過辛勤研究員的回顧,希望能幫助當今的研究者們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天然氣與水混合便會產生結晶化合物,形似冰雪,點火即燃 2009年8月1日,一艘迷你潛艇載著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潛入貝加爾湖。他此行的目的是“檢閱”潛藏于湖底的珍貴能源—
圖1. 抗瘧藥青蒿素。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從中草藥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發現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們已合成許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雙氫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為了保護這一重要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質譜界學術交流,并采用更新穎的互聯網形式組織交流活動,將質譜新技術和研究應用拓展和普及到更多的人,共同提高我國質譜研究及應用水平,中國質譜學會將在2016年11月1日-4日,組織“2016 CMSS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會議邀請30位質譜大咖與您在線對話,報告內容涵蓋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8日上午,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委員會、山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中北大學、國民核生化災害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國防科技工業防化一級計量站)承辦,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協辦的第七屆
——訪伯科創始人郭誠博士 日前一則“打破國外壟斷!伯科生物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液相芯片雜交捕獲與探針原位合成技術”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細細閱讀后,我好奇地開始探究“伯科”了。伯科創始人是誰?這一探針合成技術優勢在哪里?能為中國精準醫療帶來什么變化? ……全球有機化學殿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Hav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作為功能性材料的稀土礦,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正成為資本逐利的又一資源性產品 從 “賭城”拉斯維加斯出發,沿著15號州際公路向西南方向前進,跨過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邊界不遠,便是芒廷帕斯礦山(Mountain Pass),礦區工人正在緊張施工。 芒廷帕斯礦山毗鄰Maj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朱彤教授 1991 年畢業于德國伍珀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獲得博士學位。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為政府提供重大國際活動(包括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中控制空氣污染問題的建議。 朱彤教授曾是國際全球大氣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