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布聲明,該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所刊登的107篇論文。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 “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針對撤稿事件,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回應。 2015年8月,施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發表的64篇中國作者的論文。被撤論文中出現了不同作者、不同評審人使用相同電子郵箱的情況,論文投稿和回復評審意見是有人在批量操作,并由此確認確實存在論文發表的“第三方”在幫助論文作者弄虛作假。 2015年可謂中國論文被撤大年,而撤稿原因不約而同地指向同行評議環節。除了施普林格撤稿風波之外,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撤稿理由: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201......閱讀全文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占世界 44%。01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占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 SC
4月20日,一場撤稿風波攪動著整個學術界。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表聲明,宣布撤回旗下《腫瘤生物學》期刊107篇發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 107篇論文,涉及521名作者,這是涉及中國學者人數最多的一次集體撤稿,也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聲討“學
——學術期刊集中撤稿事件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京召開 2017年7月27日下午,《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出席
學術期刊集中撤稿事件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京召開 2017年7月27日下午,《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出席會議
科技部網站7月27日消息,2017年7月27日下午,《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出席會議。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在談到我國科研誠信現狀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來形容:一是我國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面之廣及其嚴重程度史無前例;二是社會各界對科研誠信問題的關注度史無前例。“科技期刊在維護科研誠信建設方面是大有可為的。”朱邦芬說。 9月21日-2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
在談到我國科研誠信現狀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來形容:一是我國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面之廣及其嚴重程度史無前例;二是社會各界對科研誠信問題的關注度史無前例。“科技期刊在維護科研誠信建設方面是大有可為的。”朱邦芬說。 9月21日-2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
發生在今年4月的《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論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記者注意到,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機構的處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8月31日,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
發生在今年4月的《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論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記者注意到,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機構的處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8月31日,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40.shtm本報濟南9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邢婷)發生在今年4月的《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論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記者注意到,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并無新意。 從2015年起,中國作者被國際期刊大規模撤稿的事兒年年有。“為什么這次數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細胞
1、引力波開啟多信使天文學時代 入選理由:2017年成為多信使天文學的元年。 在陸續探測到數次黑洞并合發出的引力波后,2017年8月17日,LIGO與意大利的引力波天文臺Virgo又探測到了來自雙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與黑洞不同,中子星合并時除了產生引力波,還會發出電磁波。就在LIGO和Vir
李真真走上講臺,一開始就講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撤銷《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這次撤稿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外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多,單個期刊撤稿總量最多,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總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后,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 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
近日所發生的107篇中國作者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事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作為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此次的107篇論文被撤銷的原因在于一些“論文黑中介”在推薦評審專家時,將專家的郵箱“偷梁換柱”,從而炮制了這些“黑中介”自己評審自己所投論文的造假事件。面對不誠信行為,學術期刊面臨哪些新挑戰?
近日,中國學者被大規模撤稿事件有了新進展。集中撤銷107篇中國作者論文的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今年7月起將不再被SCI收錄。至此,撤稿事件的兩大“主角”都被處理,事件似乎可以畫上一個句號。 然而,中國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之事近年來并非罕見。僅2015年,便有三個國際出版集團撤銷了100余篇中國
“今年4月,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數量之多令人觸目驚心。”9月3日,在華中農業大學2017級研究生新生入學第一課的課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啟發唏噓不已。 按照華中農業大學的慣例,從2016年起,新入學研究生的第一堂課不講書本知識,而是由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785.shtm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魏夢佳)北京理工大學近日迎來3800多名2017級本科新生。10日的開學典禮上,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給新生上的第一課是講大學生活中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魏夢佳)北京理工大學近日迎來3800多名2017級本科新生。10日的開學典禮上,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給新生上的第一課是講大學生活中的“三個自律”。他以今年4月我國約百篇論文遭遇撤稿事件為例,警醒學生們在學術道德方面要保持嚴格自律,做誠實守信之人。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涉嫌論文“造假”。在詹啟敏遭到質疑的25篇論文中,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復,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在PubPeer上,目前詹啟敏團隊對四篇論文進
近年來,由于細胞系污染、實驗技術本身存在問題而有待改進、實驗結果無法重復和研究人員存在學術不端等缺陷,不少論文的實驗結果廣受質疑,甚至論文慘遭撤回。基于此,小編針對近期這方面的相關新聞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1.PLoS ONE:HeLa細胞幽靈---細胞系污染導致大約3.3萬篇論文存在問題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證明了科研群體對于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確實,這次撤稿首先證明了科學界的“自凈”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證明了科研群體對于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確實,這次撤稿首
從去年《腫瘤生物學》撤稿107篇論文,到最近哈佛大學撤銷31篇論文,科研誠信問題也成為科技期刊界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在今天(10月23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艦船研究》名譽主編朱英富坦言:“透明化是國內期刊明顯的短板,也是阻礙國內期刊國際化的重要因素,需
近日,《自然》雜志簽署《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該《宣言》以“評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發表該研究的期刊”為核心思想,而作為全球最重量級的學術期刊之一,《自然》雜志簽署這一宣言,也表明了其推動以影響因子評價科學研究價值模式變革的決心。 事實上,《自然》雜志
近日,《自然》雜志簽署《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該《宣言》以“評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發表該研究的期刊”為核心思想,而作為全球最重量級的學術期刊之一,《自然》雜志簽署這一宣言,也表明了其推動以影響因子評價科學研究價值模式變革的決心。 事實上,《自然》雜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今日談及“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時表示,這次撤稿事件嚴重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聲譽,甚至對國家聲譽也造成了不良影響。查實結果之后,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絕不護短,結果會向社會再進行公布。 據此前報道,日前,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
6月14日下午,科技部、教育部、衛計委、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協,就今年4月20日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撤銷中國學者107篇論文一事做出初步調查回應。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告訴媒體,此次撤稿事件情況復雜。論文集中被撤稿影響十分惡劣,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
不久前,因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一次性撤銷旗下雜志《腫瘤生物學》從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據統計,這些論文涉及77家單位,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撤稿事件既反映了以論文為導向的評價體系